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微流控
文章数:15篇
器官芯片
国内团队:肠道微流控类器官芯片通过再现IR损伤揭示疾病治疗靶点
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常由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性疾病引起,可导致缺氧相关的肠道屏障障碍和菌群移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任建安、吴秀文、南京工业大学潘宜昌及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类器官RNA的转录组测序,发现在快速缺氧后氧合(HR)条件下OLFM4是下调最显著的基因。机制上,OLFM4可以通过抑制NF-kappa 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HR导致的细胞炎症和组织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值得关注。
器官芯片
微流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活性氧
后生元
国内团队:用于治疗结肠炎的微流体益生元和后生元协同传递微胶囊
最近研究表明,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益生菌、细菌代谢物或粪菌移植通过操纵肠道菌群,已被证明可有效缓解结肠炎。近日,东南大学赵远锦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王辉、黄榕康与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通过微流控电喷雾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益生元和后生元协同传递微胶囊用于治疗结肠炎,吲哚-3-丙酸微胶囊(IPA@MC)具有双pH敏感性核壳结构,IPA可在上消化道酸性条件缓慢释放,下消化道中性条件快速释放。相比单独服用益生元或后生元,发现小鼠口服IPA@MC对结肠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重塑肠道菌群结构,提示后生元与益生元之间存在协同治疗作用。总之,这种益生元和后生元协同传递微胶囊被认为是治疗结肠炎很有前途的候选者。
后生元
益生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类器官
用类器官技术研究菌群-宿主互作(综述)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综述,讨论了类器官技术在研究菌群-宿主互作方面(特别是后生元和菌群产物)的应用,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类器官
肠道菌群
菌群-宿主互作
微流控
后生元
肠道芯片
Cell子刊:肠道芯片助力肠道菌群研究(观点)
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观点文章,探讨了肠道芯片在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中的优势及潜在应用研究价值,同时也提出了该技术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肠道芯片
肠道菌群
体外模型
宿主微生物互作
微流控
微流控
液滴微流控实现菌群中靶向菌株的免培养基因组测序
这是发表在Cell Reports Methods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过结合液体微流控技术和Taqman特异性探针实现目标菌的靶向标记识别及分选,结合磁性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磁珠去除扩增子,获得高纯度无偏差的测序数据。该方法可避免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从而从复杂背景中直接获得目标菌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微生物组原位分析和功能挖掘提供了技术基础。
微流控
微胶囊
国内团队:清除脂多糖的肠道“清道夫”,或能防治代谢疾病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内毒素,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促进炎症。近年研究表明,LPS在代谢综合征和其他肠道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LPS进行“解毒”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新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东南大学的柴人杰、赵远锦与团队近期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研究,受清道夫过滤摄食并净化环境的特点的启发,制作出一种新型微胶囊,进入肠道后能有效清除LPS,或能用于防治LPS引起的代谢疾病。
微胶囊
仿生
微流控
脂多糖
代谢综合征
迷你肠道
Nature:“迷你肠道”——下一代类器官助力肠道研究
类器官是研究组织器官生理和功能的前沿模型,但是目前的类器官基本都是封闭的囊性结构,且存活期较短,限制了其研究应用。Natur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类器官培养方法,通过支架微芯片引导肠道干细胞形成类似肠道的管形类器官。这种“迷你肠道”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并拥有与真实肠道相似的细胞类型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也可以支持微生物的定植,或是研究宿主-微生物互作等许多肠道相关问题的好模型,其中用到的培养技术对于其它的类器官研究也有借鉴价值。
迷你肠道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testinal stem cells
Morphogenesis
Organogenesis
细菌培养
肠道细菌的通量化培养装置——微流控液滴培养MicDrop平台
肠道细菌的培养和筛选可以测试微生物的功能和治疗潜力,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阻碍对单个细菌类群的全面研究。mSystems发表的文章,研发了一种微流控液滴细菌培养平台MicDrop, 可培养超过传统培养方法2.8倍的细菌类群,并对健康人肠道菌群对饮食多糖代谢能力进行研究。该装置或可改造,以适应更多的微生物分析需求。
细菌培养
Microbiome
Microfluidics
bacteria
Gut
肠道芯片
肠道芯片: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综述)
Biomaterials发表的这篇综述文章,详细综述了肠道芯片模型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应用领域,介绍了基于肠道芯片的系统在研究宿主-菌群互作、肠道-免疫互作以及多器官互作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肠道芯片所面临的挑战,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肠道芯片
Gut
Microfluidics
Organ-on-a-chip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s
肿瘤芯片
Science子刊:3D结直肠肿瘤芯片助力精准肿瘤纳米医学
相较于2D体外模型,3D模型能更好的反映组织和器官的复杂性。《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研究,基于3D微流控芯片构建了一种“肿瘤芯片”模型,可模拟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并用该模型评估纳米药物的抗癌效果,该平台可用于研发个体化的结直肠癌药物。
肿瘤芯片
药物研发
结直肠癌
微流控
纳米药物
宿主-菌群互作
Nature子刊:新型肠道芯片技术助力宿主-菌群互作研究
宿主-菌群互作是菌群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但目前缺少能对覆盖黏液层的人肠上皮与复杂肠道菌群进行稳定培养的体外装置。《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肠道芯片技术,可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跨肠上皮氧梯度,实现肠上皮与复杂菌群的稳定共培养。该技术在宿主-菌群互作研究中或有广泛应用价值,或可用于研发菌群相关疗法、益生菌和功能食品。
宿主-菌群互作
肠道芯片
Gastrointestinal models
Microbiology
Microbiology techniques
单细胞基因组测序
Biomicrofluidics:菌群研究中可用的微流控技术(综述)
这是Biomicrofluidics[IF:2.535]发表的关于在菌群研究中有哪些微流控技术可用的综述,系统性介绍了相关领域的进展,IF不高,但值得专业人士特别看看。
单细胞基因组测序
单细胞培养
微流控
Martin Witzenrath
Sandra-Maria Wienhold
HuMiX模型
Engineering:靠谱的人体-微生物界面体外模型—HuMiX
菌群研究越来越离不开一些靠谱的体外模型和实验平台,这篇文章介绍的HuMiX,值得关注。
HuMiX模型
微流控
器官芯片
体外模型
宿主-菌群相互作用
微流控
NC:DNA量降百倍,通量大幅提升的样品制备方法
重要的方法学突破文献,必须读一读。
微流控
测序样本制备
Ohad Lewin-Epstein
Ranit Aharonov
Lilach Hadany
动态成像
Nature Reviews:微生物研究中的动态成像及微流控技术(必读综述)
这是2015年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的一篇系统性介绍动态成像、微流控技术的重量级综述,值得研究人士精读,强烈推荐。
动态成像
微流控
Keith A Sharkey
Keith A Shar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