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Zhengquan Yu
文章数:8篇
Lepr+间充质细胞
中国农大:一类感知饮食调控肠道干细胞的特殊细胞类群——Lepr+间充质细胞
饮食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脂饮食增加肠道炎症和肠癌的发生,反之禁食则可以降低肠道疾病的风险。目前有研究显示,饮食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干细胞而影响肠道的健康,但是饮食调控肠道干细胞的机制仍不明确。近期中国农业大学吕聪课题组和于政权课题组联合在Nature子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在肠道隐窝周围的一类表达Lepr的间充质细胞可以响应饮食变化,通过Leptin–Igf1轴调控肠道干细胞的稳态。这一结果鉴定了一类新型的响应饮食状态的肠道干细胞间充质微环境,揭示了机体能量储存的新机制,为制定肠道相关疾病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Lepr+间充质细胞
肠干细胞稳态
Leptin
营养感知
Leptin-STAT-Igf1通路
肠道干细胞
中国农业大学:抗辐射的循环性肠道干细胞
隐窝中具有一定数量的上皮细胞对DNA损伤具有抵抗力,并有助于再生。中国农业大学的于政权和任发政与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鉴定出Msi1+循环性肠道干细胞对辐射导致的DNA损伤具有抵抗型,且循环能力更强,有助于肠上皮再生。
肠道干细胞
Msi1
epithelial regeneration
intestinal stem cells
DNA damage response
任发政+于政权等:产毒的肠道菌群,或促进肾衰竭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发生和进展与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密切相关。动物研究表明许多尿毒症毒素来源于肠道微生物,而这些毒素通常不能通过透析有效去除。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和于政权教授与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研究,对223名ESRD患者和69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进行了多组学分析,揭示了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疾病表型组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患者异常的肠道菌群能通过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加重临床预后,并用动物模型提供了因果性证据。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降低患者尿毒症毒性的靶标,应作为透析的补充疗法进行深入研究。
终末期肾病
任发政+于政权等:产毒的肠道菌群,或促进肾衰竭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发生和进展与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密切相关。动物研究表明许多尿毒症毒素来源于肠道微生物,而这些毒素通常不能通过透析有效去除。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和于政权教授与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研究,对223名ESRD患者和69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进行了多组学分析,揭示了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疾病表型组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患者异常的肠道菌群能通过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加重临床预后,并用动物模型提供了因果性证据。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降低患者尿毒症毒性的靶标,应作为透析的补充疗法进行深入研究。
终末期肾病
肠-肾轴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功能
代谢组
肠道免疫
于舒洋+陈峰:TCF-1缺失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促进小鼠结肠炎
转录因子TCF-1在T细胞、NK细胞及天然淋巴细胞(ILC)的不同发育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的于舒洋团队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陈峰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一篇Letter,发现TCF-1的缺失可使小鼠的肠道IgA应答受损、IgA结合细菌减少及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恶化DSS诱导的结肠炎。
肠道免疫
TCF-1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睡眠剥夺
中农大陈耀星等:褪黑素逆转睡眠剥夺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陈耀星团队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可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损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炎症并降低抗氧化活性,而补充褪黑素可逆转上述变化。
睡眠剥夺
sleep deprivation
Melatonin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
炎症性肠病
于政权+刘占举等:MIR31可减轻小鼠结肠炎
MIR31是一种microRNA,其表达水平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组织中升高,《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于政权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与团队的研究,揭示了MIR31对肠道炎症的抑制和缓解作用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并表明MIR31类似物微球或是治疗IBD的潜在策略。
炎症性肠病
IBD
gene regulation
nanoparticle deliver system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
DNA损伤
SCR:能量限制调节mTORC1促进肠上皮再生
动物研究表明,能量限制可延长寿命、减少衰老相关疾病,近期Stem Cell Reports[IF:7.338]发表了一项动物研究,分析能量限制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表明mTORC1对肠上皮细胞再生起关键作用。值得关注。
DNA损伤
能量限制
肠道干细胞
储备性肠道干细胞
肠道上皮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