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Dana J Philpott
文章数:9篇
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
Cell子刊:RYGB减肥手术粪菌移植改善无菌小鼠胰岛素敏感性新机制
目前,针对严重肥胖病例,减肥手术特别是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仍然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减肥手术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患者代谢的改善密切相关。虽然肥胖患者的粪菌移植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在减肥手术后的代谢改善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果关系仍有待证实。Cell Reports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研究了肥胖患者RYGB手术前后粪菌移植对无菌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术前的粪便相比,接受RYGB手术后的粪便改善了西方饮食喂养的无菌小鼠体内代谢,并伴随有菌群组成的变化和代谢组学的差异。
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
肥胖
2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宿主-菌群互作
单细胞测序研究菌群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由于肠道菌群和肠上皮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了解菌群和肠上皮细胞之间的动态关系一直是一项挑战。近日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文章,通过对无菌和无特定病原体小鼠的肠上皮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描绘了单细胞分辨率下肠道菌群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和转录的影响,为未来研究菌群在肠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指导。
宿主-菌群互作
肠上皮
单细胞测序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Cell子刊:细菌感知器Nod1或促进结直肠癌变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开创性研究表明,细菌肽聚糖衍生的胞壁酰肽(MPs)可以发挥刺激或免疫抑制功能,这部分取决于暴露的时长。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细菌感知器Nod1通过检测细菌产物进行激活,从而调节髓系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促进结直肠癌的肿瘤进展。
结直肠癌
髓系细胞
Nod1
细菌感知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与iNKT细胞及MAIT细胞的互作(综述)
非常规T细胞可对常规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无法识别的菌群分子(例如糖脂、小分子代谢产物等)产生应答,非常规T细胞中包括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及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NKT细胞与MAIT细胞如何直接或间接识别及应答致病菌及共生菌群,并讨论了iNKT细胞及MAIT细胞与菌群的互作机制,以及菌群-非常规T细胞的互作如何影响宿主免疫应答与疾病。
菌群-免疫互作
非常规T细胞
综述
iNKT细胞
MAIT细胞
菌群均一化
用同窝饲养还是同窝出生,哪种小鼠的菌群更相似?
菌群差异会影响宿主表型,需要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加以考虑。《Cell Reports》近期发表文章,比较了同窝饲养、杂交子二代同窝出生两种小鼠模型,发现同窝出生且母源一致的小鼠的肠道菌群一致性高,可用于排除肠道菌群对宿主表型的影响。该结果对于合理设计动物实验具有参考价值。
菌群均一化
microbiota
microbiota standardization
intestinal
Co-housing
菌群-免疫互作
宿主先天性免疫与肠道菌群的互作(综述)
宿主-菌群互作维持肠道稳态。Trend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小鼠模型研究中获得的宿主先天性免疫与菌群的互作机制,并讨论了目前的小鼠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及挑战,同时展望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菌群-免疫互作
innate immunity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Pathobiont
抑菌机制
Cell子刊:补体介导的抑菌机制
补体C3可粘附于所有细菌表面,是宿主对胞内、胞外细菌感染应答通用分子。本研究通过研究补体C3在胞内细菌感染中的作用,发现宿主对入侵型细菌的抑菌作用依赖自噬过程。这一结果为研究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角度,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抑菌机制
补体C3
自噬
autophagy
complement C3
同窝对照
Cell子刊:Nlrp6缺失鼠和野生鼠同窝饲养,菌群无差别
这是Cell Reports[IF:8.282]发表的关于Nod样蛋白受体NLRP6与肠道菌群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同窝饲养后,Nlrp6缺失鼠和野生鼠的肠道菌群差别并不大。这强烈提示了研究肠道菌群,需注意使用同窝对照。这项研究的结果很重要,实验设计中给出的启发意义也很重要。特别推荐!
同窝对照
Nlrp6
Colitis
littermates
microbiota
霍乱毒素
Nod2介导的菌群识别对霍乱毒素的粘膜佐剂活性十分关键
① 霍乱毒素CT可作为诱导粘膜免疫反应的佐剂,但分子机制仍不清楚;② CT进行粘膜免疫后,抗生素使用或无菌小鼠均导致抗原特异性IgG减少、细胞因子产生减少、Tfh细胞反应受损、浆细胞数量减少;③ 机制上,Nod2识别共生细菌,而CT通过细胞内cAMP增强树突细胞中Nod2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产生;④ 用Nod2激动剂或高Nod2刺激活性的葡萄球菌定植都可以促进CT的佐剂活性,而低Nod2刺激活性的细菌则不能。⑤ 共生菌和Nod2协同促进CT的粘膜佐剂活性。
Nod2
霍乱毒素
Chenhong Zhang
Liping Zhao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