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Lixin Zhu
文章数:10篇
单核苷酸变异
朱立新/刘占举/朱瑞新/焦娜等:肠菌单核苷酸变异助力大肠癌早期无创筛查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粪便隐血检测以及液体活检等是常见的筛查策略。然而,目前这些方法仍存在假阳性高、敏感性低等问题,亟需开发准确度和敏感性更高的早筛标志物。近日,中山大学朱立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和朱瑞新、浙江大学焦娜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整合了多队列全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并系统评估了多模态微生物标志物对于结直肠腺瘤的诊断效能,最终揭示了微生物单核苷酸变异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单核苷酸变异
早期诊断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疾病诊断
朱立新+刘占举+朱瑞新等:基于肠菌基因的炎症性肠病AI诊断模型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关系非常密切,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近日,同济大学朱瑞新、中山大学六院朱立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贺青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整合了来源于多中心的CD和健康对照共1418例样本的粪便微生物测序数据,全面描绘了CD患者中微生物多维度特征的变化模式,利用AI构建了微生物多维度诊断模型,评估了各个维度特征诊断潜能的优劣,以鉴定最优诊断模型,并验证其疾病特异性,值得关注。
疾病诊断
人工智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物种
因果推理
朱瑞新+朱立新等iMeta: 靶向基石菌种可恢复NASH中失调的产丁酸菌
产丁酸菌的生态失调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济大学朱瑞新团队和中山大学六院朱立新团队与合作者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收集了来自纽约的22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25名肥胖患者和16名健康个体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基于因果推理理论和动态干预模拟(DIS)建立了一种疾病关键菌种识别算法。该研究发现多个关键菌种可有效地使NAFLD的菌群组成向正常肠道菌群恢复,提示了一种新的潜在的NAFLD微生物治疗方法。
因果推理
动态干预模拟
肠道菌群
关键物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结直肠癌
朱瑞新+朱立新等Nature子刊:基于多界微生物的大肠癌跨队列诊断模型
Nature Microbiology最新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同济大学朱瑞新、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复旦大学陈兴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通过对结直肠癌(CRC)大样本宏基因组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与CRC相关的4界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病毒)各自的变化和彼此的互作,并建立了基于多界微生物和宏基因组功能标志物的CRC诊断模型。这些发现对于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CRC筛查诊断,以及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物组
诊断模型
功能性便秘
朱立新等:肠道菌群在功能性便秘中的角色(综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与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 Report发表综述,总结了关于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朱瑞新等: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菌群标志物
同济大学朱瑞新和田川、上海交大医学院刘宁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与研究团队,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研究,对4项研究(共1056例受试者的粪便菌群数据)进行总结,鉴定出了可区分结直肠腺瘤与健康对照、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的菌群标志物,或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
诊断标志物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新冠肺炎
Lancet子刊:国内团队报道新冠患者的胃肠道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与研究团队近期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文章,报道了新冠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胃肠道后遗症及其相关临床因素。
新冠肺炎
后遗症
胃肠道症状
非酒精性脂肪肝
同济大学等:NAFLD中肝脏胆汁酸信号通路受损
胆汁酸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等信号通路,调控糖脂代谢和肝脏等组织的炎症状态,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疾病进程。Gut近期发表了同济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团队合作的研究,表明NAFLD患者的菌群改变,血液胆汁酸增多、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比例改变,肝脏中FXR和FGF4介导的胆汁酸相关信号通路受损。这些发现提示FXR信号通路中的组分,包括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的肠道菌,都是潜在的NAFLD治疗靶点。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胆汁酸
FXR信号通路
人体
小鼠
胃肠动力障碍
浸会大学卞兆祥等:菌群产生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可促进排便
由香港浸会大学卞兆祥团队等主导、华大基因参与的一项研究本周在Microbiome上线。该研究在大鼠模型中鉴定出促进结肠运动、增加排便频率的菌群特征,以及细菌生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表明调节菌群或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行方法。
胃肠动力障碍
长链饱和脂肪酸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Gut microbiota
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肥胖
同济大学等:胖瘦鼠肠道菌群荟萃分析
Physiological Genomics发表的由同济大学团队主导的研究,纳入9项啮齿动物研究的原始数据,分析饮食诱导的肥胖与菌群组成和功能变化的关联,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肥胖
Gut microbiota
high-fat diet
META-ANALYSIS
Obe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