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Erica D Sonnenburg
文章数:8篇
Cell子刊:普雷沃氏菌需要植物来源的碳水化合物
我们常说工业化人口和非工业化人口的肠道菌群成分不同,即普雷沃氏菌减少而拟杆菌增多,但究竟是什么工业化原因导致这种菌群成分的变化仍不清楚。Cell Reports的这项研究通过接种无菌小鼠的实验证明了饮食中植物来源的菌群可用碳水化合物是直接原因。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
Cell:超深度测序揭示出原始部落中惊人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目前的人类微生物组研究中,大部分数据都来自工业化人群,而对非工业化人群的微生物组所知有限。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斯坦福大学Sonnenburg团队的研究,对351份坦桑尼亚哈扎人(Hadza)的粪便样本进行了难得的超深度测序,获得了迄今最大规模的狩猎采集者肠道微生物组测序数据,极大扩充了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的认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该研究探究了哈扎人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微生物复制率和人际间的菌株共享规律等方面,并与其他生活方式人群进行了对比,鉴定出与生活方式(工业化vs非工业化)有关的肠道物种及其功能特征和差异。该研究显示了超深度测序在研究人类微生物组方面的潜力,再次强调了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大量消失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哈扎人的平均肠道物种数为730,而加州人只有277),且工业化和非工业化人群中独有的肠道微生物类群在功能上并不冗余,可能反映了微生物对不同生活方式下的肠道环境的适应。该研究的所有数据和分析结果都免费公开,为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理解共生肠菌的生态学和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工业化
狩猎采集者
超深度宏基因组测序
益生菌
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应与饮食相关
个体健康与其免疫和代谢状态以及菌群特征密切相关。Gut Microbes发表的文章阐述了益生菌补充剂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产生了特异性影响,提出患者本身的饮食习惯可能会促进或抑制益生菌功效。
益生菌
代谢综合征
研究论文
饮食-菌群互作
Cell子刊:饮食不是人类代谢组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组依赖性代谢物(MDMs)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某些毒性MDMs积累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尿毒症MDMs(uMDMs)、苯乙酰葡萄糖胺(PAG)、对甲酚硫酸盐(PCS)和吲哚硫酸酯(IS)在肾衰竭期间累积,并与不良预后相关。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可能减少有毒MDM的产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饮食或肠道微生物群的个体差异是不是导致MDM差异的主要原因。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同质化的饮食并不能减少MDMs的个体间差异,而宿主的身份和年龄才是MDMs差异的主要原因。或许需要饮食和肠道菌群的配合性改变才能控制毒性MDMs的积累。
饮食-菌群互作
同质化饮食
微生物组依赖性代谢物(MDMs)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Cell:高纤维或发酵食品的饮食干预,如何影响菌群调节免疫?
饮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影响免疫系统。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斯坦福大学Justin Sonnenburg团队与合作者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多组学研究,对受试者进行富含膳食纤维(通过多吃豆类、坚果、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使纤维摄入量达到每天45克)或发酵食品(通过多吃各种发酵乳制品和发酵蔬菜食品/饮品,使发酵食品摄入量达到每天6份)的饮食干预,系统深入地探索了两种饮食干预对人体肠道菌群和免疫状态(特别是炎症标志物)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影响,揭示了饮食干预下的菌群-免疫互作关系。该研究提示,发酵食品在增加菌群多样性和减轻系统炎症方面,可能有更普遍和明显的改善作用,为其健康功效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也提示,靶向肠道菌群的饮食干预可用于改善慢性炎症相关疾病。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饮食干预
高纤维饮食
发酵食品
炎症
膳食干预
长期膳食干预后,菌群竟几乎恢复如初?
人群干预研究。文章采用健康低碳水化合物或健康低脂肪饮食对人群进行12个月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3个月后,参与者体内的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饮食具有相关性。但是,继续进行膳食的干预,菌群变化却逐渐向基线组成靠近。该研究结果表明,菌群群落具有自我恢复能力。关于菌群的长期膳食干预研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膳食干预
Microbiome
Obesity
Diet
low-fat
工业化
Science:工业化塑造的人类肠道菌群(综述)
在人类与肠道微生物共生的漫长历史中,工业化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期间人类肠道菌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菌群组成多样性降低、发酵膳食纤维等代谢功能丧失,影响着菌群与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工业化对菌群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还存在大量未知,但一些后果已在逐渐显现,比如许多慢性疾病的流行。Science上周发表了由斯坦福大学Sonnenburg教授夫妇俩合作撰写的长篇综述,探讨了工业化进程塑造下的肠道菌群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分析了该如何保护甚至恢复菌群,从而维持人类与菌群的可持续关系。文章结尾呼吁大家,在关注人类肠道菌群健康的同时,应站在更大的生态视角上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或许可以理解为菌群角度的“天人合一”吧。
工业化
人肠道菌群
菌群-宿主互作
肠道细菌
Nature:饮食不健康,子子孙孙的肠道越来越差?
① 膳食纤维中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MAC)对肠道菌群生态很重要;② 西方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在一代内是可逆的,补充高MAC饮食可以恢复多样性;③ 经过几代后,低MAC饮食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逐渐丧失,且重新引入MAC饮食也不可逆转;④ 将粪菌移植与高MAC饮食结合可恢复后代肠道菌群多样性;⑤ 当膳食中缺乏MAC时,低丰度的细菌类群被低效率地转移到下一代,并且增加其在一个孤立的群体中灭绝的风险。
肠道细菌
多样性
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