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魏泓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集
文章数:17篇
2型糖尿病
赵立平+彭永德+张晨虹等:膳食纤维治疗2型糖尿病,多亏关键肠道菌
膳食纤维可经肠道菌群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此前研究表明,SCFA生产不足与2型糖尿病等诸多疾病都有关系。今天Science上线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彭永德和张晨虹共同主导的重要研究,证实高膳食纤维营养干预辅助阿卡波糖治疗,可快速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通过分析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还鉴定出一组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相关的SCFA产生菌。以这些关键细菌为靶点,或可用于个性化营养方案来防治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高膳食纤维
产短链脂肪酸细菌
Gut microbiota
type 2 diabetes
绿茶多酚
方祥+魏泓等:绿茶多酚调节小鼠的菌群和脂代谢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方祥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团队的研究,高脂饮食喂养的菌群人源化小鼠,同时喂食绿茶多酚,可改善结肠菌群的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并调节短链脂肪酸水平及脂代谢。
绿茶多酚
脂代谢
高脂饮食
Richard M Bergenstal
Richard M Bergenstal
抑郁症
谢鹏+魏泓等:“抑郁”菌群或可改变肝脏代谢
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近期在Nature旗下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4.73]发表关于抑郁症小鼠模型中肝脏代谢组的研究,发现移植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粪菌的小鼠也展现出相关症状,且其肝脏代谢物发生明显改变,这或可为治疗抑郁症带来新启示,推荐专业人士阅读。
抑郁症
肝脏代谢
Ikuo Hirano
Evan S Dellon
Cryopyrin相关周期性综合征
赵立平+孟广勋等:NLRP3炎性小体突变,菌群与Treg联合确保肠道稳态
这是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孟广勋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合作的关于NLRP3炎性小体、肠道菌群、调节性T细胞互作并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研究,值得特别关注。
Cryopyrin相关周期性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NLRP3炎性小体
Yongbo Kang
Yongbo Kang
焦虑
谢鹏+魏泓等:同样压力条件下,无菌小鼠焦虑较弱
这是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4.300]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与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合作的肠道菌群与焦虑相关动物模型研究,推荐关注肠脑轴的专业人士特别关注。
焦虑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内分泌失调
I-Min A Chen
I-Min A Chen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赵建国+刘峰+魏泓等:巴马香猪模型研究甲状腺轴调控造血的机制
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和中科院动物所刘峰、赵建国共同主导的研究,通过ENU诱变获得甲减伴随造血障碍的巴马香猪模型,鉴定出DUOX2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并揭示甲状腺轴调控klf9表达影响造血发育的机制。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双氧化酶2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受体
造血功能障碍
ENU诱变
赵建国+杨仕明+魏泓等:ENU诱变建立2A型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的猪模型
中科院动物所赵建国、301医院杨仕明和陆军医大魏泓团队合作的研究,通过ENU化学诱变获得MITF基因突变的微型猪模型,具有2A型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的疾病特征,是研究这类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ENU诱变
瓦登伯革氏症候群
猪模型
Felipe X Pimentel-Muiños
Geert van Loo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
Science:清除猪体内的PERV,为异种器官移植铺路
异种器官移植可以弥补供体器官短缺的现状,猪的部分器官与人体器官大小功能相近,可作为器官移植的替代品,但是猪基因组中存在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是潜在的安全隐患。Science发表的这项国内多个学术机构参与的研究,成功获得了PERV失活的猪,解决了异种器官移植的一大安全隐患。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
体细胞核移植(SCNT)
异种器官移植
Maribeth R Nicholson
Stacy A Kahn
褪黑素
印遇龙等:褪黑素调节肠道菌群并缓解小鼠断奶压力
这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领衔做的褪黑素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发现褪黑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小鼠的断奶压力。很值得关注的研究,特别推荐。
褪黑素
断奶
Melatonin
C Neal Stewart
C Neal Stewart
结肠直肠癌
于君+魏泓等:大肠癌患者的粪便让小鼠有长癌倾向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合作的重要研究,用无菌小鼠模型一定程度证实了大肠癌患者的粪便菌群对肠癌发生的促进作用。很值得认真读一读。
结肠直肠癌
carcinogenesis
colon cancer
Germ-free
stool transplantation
ENU诱变
孟安明等:利用ENU诱变建立突变猪模型
清华大学孟安明、中科院动物所周琪、赵建国、王红梅、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志华、301医院杨仕明共同主导的研究,首次在猪这种大型模式动物中,使用ENU诱变大规模获得突变体,为后续猪模型研究打下了基础。
ENU诱变
猪模型
ENU mutagenesis
developmental biology
disease models
潘氏细胞
刘志华等:Rip2在潘氏细胞溶菌酶分选中的作用
肠道中的潘氏细胞能分泌包括溶菌酶在内的抗微生物肽,调控肠道稳态,其缺陷可能引发克罗恩病。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华团队主导的研究,揭示了Rip2在潘氏细胞的溶菌酶分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鉴定出相关基因通路。
潘氏细胞
溶菌酶
Marcos D Machado-Fragua
Esther Lopez-Garcia
巴马小香猪
赵建国+王红梅等:让巴马小香猪失去头尾黑毛色的基因突变
这是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IF: 4.051]在2017年4月20日发表的中科院动物所赵建国、王红梅两位教授合作的研究,利用野生型巴马小香猪(两头乌)的杂交,筛选出全身几乎为白色的突变猪,并明确了其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是隐性突变的原因。该研究利用了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实验动物学教研室的动物模型。推荐关注动物模型的人好好看看。
巴马小香猪
毛色
孟德尔
黑皮质素受体
基因突变
菌群-肠脑轴
谢鹏+魏泓等:肠道菌群或影响大脑海马体功能
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近期发表研究,通过行为学实验、RNA表达水平检测等技术,发现肠道菌群的有无或可影响小鼠的行为模式,并影响小鼠大脑海马体miRNA和mRNA的表达。该研究为菌群-肠脑轴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菌群-肠脑轴
海马体mRNA及miRNA
Gut microbiota
Microbiota-gut-brain
mRNAs
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
刘林+王绪敏等:DNA修复和复制影响猪iPSC的传代稳定性
来自南开大学刘林团队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绪敏团队主导的研究,优化了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诱导条件,并研究了传代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表明DNA修复和复制能力的削弱影响了猪iPSC的传代稳定性。
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
猪
Casey Crump
Casey Crump
中国大鲵
徐存拴+魏泓+方晓东等:首个中国大鲵编码基因参考文库
河南师范大学徐存拴、华大基因方晓东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魏泓共同主导,通过构建高质量的转录基因文库,为研究中国大鲵这一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研究中运用的转录组从头构建方法、蛋白鉴定方法可供相关领域借鉴,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中国大鲵
转录组从头构建
Andrias davidianus
Assembly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TEC
印遇龙等:产肠道毒素大肠杆菌如何促进感染和菌群失衡?
关于产肠道毒素的大肠杆菌(ETEC)感染诱导肠道IL-17的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失调的研究,推荐阅读。
ETEC
GABA
IL-17
Lactococcus lactis
Intestinal Microb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