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Xian-Zheng Zhang
文章数:15篇
国内团队:刺激响应性粘膜粘附益生菌或可治疗IBD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与高水平的ROS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因此,开发抗氧化制剂及益生菌疗法是治疗IBD的前景策略。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在Biomaterials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刺激响应性粘膜粘附益生菌,并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D。
梯度水凝胶培养技术
武汉大学:工程菌群技术探究肠道菌群-药物互作
肠道菌群不仅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包括肿瘤化疗等很多疾病的药物治疗中也具有关键的作用。理解肠道菌群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对于提高药物疗效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肠道菌群的复杂程度高,与机体互作的机制复杂,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仍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技术。近期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工程菌群(EM)的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梯度水凝胶3D培养方法,有效用于体外培养肠道菌群和肠道细胞、类器官的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模拟肠道微环境,从而研究药物和肠道菌群间的互作关系,为探究肠道菌群药物代谢机制以及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梯度水凝胶培养技术
肠道菌群
药物菌群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武汉大学:基于细菌的口服凝聚层解毒剂或可用于酒精解毒
酒精摄入会损害人体健康尤其是肝脏功能,但目前尚缺乏能够主动清除酒精的解酒药物。有益细菌有望用于降解宿主体内的潜在有毒物质,具备成为解酒药物的潜能。醋酸杆菌(AAB)表达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能够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然而醋酸杆菌在胃肠道内生存能力有限,降解乙醇效率不足。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团队近日在Biomaterials发表研究文章,制备了AAB/海藻酸钠(SA)混合物,口服后可在胃肠道表明形成暂时稳定的凝聚层,延缓酒精吸收的同时依靠AAB将乙醇降解,显著降低血液酒精浓度并缓解酒精性肝损伤。AAB/SA通过口服给药,或可作为安全方便的酒精解毒药物。
生物材料
武汉大学:靶向结肠的细菌水凝胶或可用于改善结肠癌化疗?
内源性H2S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血管异常有关。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及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酰胺反应合成,在巯基透明质酸酶基水凝胶中加入亚硝酸硫杆菌,制成细菌水凝胶,发现该治疗系统可清除结肠癌中过量的H2S,增加对结肠的黏附,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有效提升化疗的效果,值得关注。
生物材料
细菌水凝胶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化疗药物
肠-胰腺轴
武大团队:基于益生菌孢子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或可强化胰腺癌化疗
胰腺癌(PDAC)的化疗效果因抗肿瘤药物的瘤内递送不足而受阻。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在Nano Letters发表文章,利用基于益生菌孢子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通过肠-胰腺轴易位,增强胰腺癌的化疗效果,本研究提供了增强PDAC化疗的新途径。
肠-胰腺轴
药物递送
孢子
细菌移位
胰腺癌
药物递送系统
武汉大学:靶向肿瘤部位细菌或可实施精准治疗?
经过多年发展,独特的肿瘤环境已被用于指导各种抗肿瘤药物递送策略以实现肿瘤精准治疗。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基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细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利用脂磷壁酸抗体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设计了细菌靶向的载药纳米颗粒(LTA MSN),通过静脉注射细菌靶向纳米颗粒,在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小鼠中发现LTA-MSN具有较高的肿瘤靶向能力。总之,这种以细菌为导向的肿瘤靶向策略可能为未来肿瘤精准治疗和差异化药物递送提供新思路。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共轭化学法
胆汁淤积性药物诱发的肝损伤
武汉大学:双益生菌系统有序净化肠肝循环中淤积胆汁
武汉大学张先正及团队近日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制备了一种层序组装的双益生菌系统。首先通过微乳液法将后释放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DB)包封在Ca2+配位的聚合物微球中;通过静电互作将壳聚糖修饰于其表面,再结合带负电荷的鼠李糖乳杆菌(LGG),最终用肠溶涂层包裹以保持胃肠道环境中益生菌的生物活性。
胆汁淤积性药物诱发的肝损伤
双重益生菌系统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
武汉大学:改造酿酒酵母,实现大肠癌“醉酒疗法”
经皮穿刺酒精注射(PEI)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且操作简便的肿瘤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不适合进行手术切除的肿瘤。然而,PEI的疗效往往受到肿瘤大小和纤维包膜梗阻的限制,且有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寻找一种非手术且安全高效的替代策略对改善PEI疗法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微生物具有对肿瘤独特的趋向性和治疗能力,许多基于微生物的治疗在抗肿瘤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鲜少真菌用于肿瘤治疗。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团队发表在Small Methods上的一项研究利用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真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构建了真菌基乙醛发生器用于肿瘤治疗。该策略类似于酒精性肝病中由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乙醛浓度升高,造成肝脏细胞损伤和免疫激活,因而被称为肿瘤“醉酒疗法”,有望为PEI治疗提供一种非手术的替代策略。
结直肠癌
活菌疗法
微生物-宿主互作
真菌
肿瘤治疗
生物材料
武汉大学Nature子刊:巧用生物材料,调菌群抗癌症
武汉大学的张先正和孙志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研究,研发了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水凝胶生物材料,将其与特定的外源细菌联合使用,可以调节口腔鳞癌小鼠的瘤内菌群,增强对PD-1治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研究为研发靶向瘤内菌群以改善癌症治疗的干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材料
免疫治疗
瘤内菌群
口腔鳞状细胞癌
小鼠
噬菌体疗法
武汉大学:用噬菌体调控菌群治疗疾病(综述)
噬菌体或能用于菌群的个体化调控,从而改善健康、治疗疾病。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近期发表了来自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的综述,综述了人类菌群与疾病发生和治疗的关系,并探讨了噬菌体疗法通过调节菌群来治疗疾病的可行性。
噬菌体疗法
菌群调控
细菌药物
武汉大学:口服细菌“鸡尾酒”清除含氮代谢废物
肾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透析以清除体内的含氮代谢废物。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从小鼠粪便中筛选出3种可将含氮代谢废物(尿素、肌酸酐)代谢为氨基酸的菌株,并将其封装于藻酸钙微球中,以确保3种菌株进入肠道后定位于相同区域。在急性肾衰竭(AKI)小鼠及猪模型中,含有3种菌株的微球均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尿素及肌酸酐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细菌药物
肾衰竭
含氮代谢废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武汉大学团队:银粒子修饰的噬菌体调节肠道菌群,对抗大肠癌
研究认为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关,如共生具核梭杆菌(Fn)可选择性增加免疫抑制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数量,从而损害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自武汉大学的张先正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该团队从M13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出可选择性结合Fn的噬菌体,并用纳米银粒子对其进行修饰,形成可选择性清除Fn的M13@Ag噬菌体。M13@Ag通过促进抗原递呈细胞(APC)的积累和活化,并抑制免疫调节性细胞的数量,从而辅助免疫检查点治疗或化疗,抑制CRC生长。
结直肠癌
噬菌体
纳米银粒子
MDSCs
巨噬细胞
细菌鉴定
武汉大学:开发检测细菌指纹的“RGB分子鸡尾酒”
武汉大学的张先正团队在Chemical Science发表文章,利用红、绿、蓝荧光素标记的代谢物与细菌进行共孵育,这些荧光代谢物被整合到细菌中,不同的细菌种类和不同的微生物群产生独特的RGB荧光值,同时整合便携式光谱仪和智能手机APP,构成Microcolor系统。该报告系统能够准确区分八种进化距离较远的菌种及其混合菌,并且在小鼠和人样本中检测出特定的微生物,在临床快检中具有应用的潜能。
细菌鉴定
代谢物
荧光素
菌群与癌症治疗
武汉大学张先正:巧用噬菌体,一石三鸟治疗大肠癌!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RC)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强的关联,不少证据表明,具核梭杆菌有促癌作用,可在结直肠癌肿瘤处富集。武汉大学张先正与团队本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了一项很“酷”的研究,巧妙的构建了噬菌体“制导”的纳米药物,用来治疗CRC可谓是“一石三鸟”。一方面,通过噬菌体引导,瞄准具核梭杆菌富集的肿瘤组织,可实现靶向给药,进而增强化疗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误伤;其次,用噬菌体特异性地清除具核梭杆菌,可减少CRC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另外,给药系统中含有能促进产丁酸菌生长的右旋糖酐,可增加肠道中能杀伤CRC细胞的丁酸。在体外和小鼠实验中,与仅进行化疗相比,这种噬菌体“制导”且能调节肠道菌群的纳米药物,显著延长了CRC小鼠的生存期,并减少了易发肠道腺瘤的Apc小鼠的腺瘤数量,在仔猪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保存。期待开展临床试验来检验这种药物在CRC患者中的效果,这种用噬菌体引导的靶向给药策略或许也能应用于其它疾病。
菌群与癌症治疗
biomaterials
Cancer therapy
肠道菌群
具核梭杆菌
肿瘤治疗
武汉大学张先正等:利用光控细菌杀伤肿瘤
来自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对一种可靶向肿瘤并表达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大肠杆菌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带有一种光催化剂(氮化碳),光催化可极大地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在体内实验中,这种光控细菌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治疗
细菌代谢产物
光催化反应
Robert C Edgar
Robert C Ed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