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细菌移位
文章数:17篇
糖尿病
张晨虹+赵立平等:特定致病共生菌可损伤胰腺引发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是与胰岛素生成不足有关的一种糖尿病,包括以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此前研究表明,IDD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然而,诱导IDD的具体肠菌仍待鉴定和因果验证。Microbiome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和赵立平团队的研究,发现低剂量(0.2%)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虽不引起明显的肠道炎症或屏障损伤,但能使特定的致病共生菌在小鼠肠道中富集。这些细菌可转移至胰腺,导致胰腺炎症、β细胞破坏和IDD。这些发现支持IDD是一种菌群依赖性的疾病,提示需进一步在人类中鉴定可促进IDD的致病共生菌。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肠-胰腺轴
嗜酸乳杆菌
同济医学院:嗜酸乳杆菌调节苯丙氨酸代谢,或可缓解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D)已证实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功能受损,但对苯丙氨酸代谢的变化知之甚少。近日,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楚慧款、侯晓华及团队在Cell and Bio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小鼠酒精暴露模型发现其肠道中苯丙氨酸及相关代谢物水平升高,与代谢苯丙氨酸的乳酸菌丰度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嗜酸乳杆菌丰度在酒精性肝病小鼠中下降最显著,补充嗜酸乳杆菌可恢复苯丙氨酸代谢,改善肠道碱性磷酸酶活性,最终改善肠屏障功能,并对乙醇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嗜酸乳杆菌
苯丙氨酸代谢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粘膜屏障
辣椒素
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食用辣椒素会调节肠菌增加癌症转移风险?
饮食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基础,辛辣饮食对癌症发展的影响一直不明确,尤其是在结直肠癌转移中。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陆茵、Zhonghong Wei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结合粪菌移植,发现长期食用高剂量辣椒素会增加癌症转移风险,因为辣椒素会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肠屏障完整性、胆汁酸代谢,进而影响转移前生态中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募集。总之,该研究未来指导合理饮食与健康提供了新的指导,值得关注。
辣椒素
癌细胞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刺激物
肠-胰腺轴
武大团队:基于益生菌孢子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或可强化胰腺癌化疗
胰腺癌(PDAC)的化疗效果因抗肿瘤药物的瘤内递送不足而受阻。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在Nano Letters发表文章,利用基于益生菌孢子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通过肠-胰腺轴易位,增强胰腺癌的化疗效果,本研究提供了增强PDAC化疗的新途径。
肠-胰腺轴
药物递送
孢子
细菌移位
胰腺癌
肠道细菌演化
Nature:肠菌可在宿主内演化出致病的移位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肠道中定植的共生微生物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演变。耶鲁大学Noah Palm团队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中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共生肠菌在宿主内的演化可能会影响其致病倾向。他们以一种致病共生菌——鹑鸡肠球菌为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该菌能在易感小鼠中移位至肝脏等组织器官,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通过分析小鼠粪便和肝脏中的分离菌发现,这种菌可在宿主内自发地发生趋异演化,产生适应肠腔或肠黏膜的不同谱系。其中,适应肠黏膜的菌株具有侵入性和致病特性特征,包括移位至肝脏、免疫逃逸和引发炎症;相比之下,适应肠腔的菌株则比较“良民”(且可能更具传播性)。总之,该研究在菌株水平和时间尺度上,为理解微生物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菌群驱动的疾病中存在的“随机性”和年龄相关性。
肠道细菌演化
Autoimmunity
Bacterial evolution
chronic inflammation
experimental evolution
益生菌
Science子刊:益生菌芽孢杆菌孢子,或能预防肠球菌菌血症
接受长期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容易发生耐药的肠球菌在肠道中过度生长,增加菌血症风险。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中表明,粪肠球菌的Fsr群体感应系统介导了这种细菌从肠道移位入血的过程,而口服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孢子能抑制Fsr发挥作用,从而预防由粪肠球菌移位引起的菌血症。这些发现为临床上预防肠球菌菌血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干预手段。
益生菌
菌血症
粪肠球菌
细菌移位
感染
口腔细菌
Nature Reviews:一图读懂口腔细菌如何恶化肠炎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炎症。近期研究表明,牙周炎中存在口腔菌群失调,且与炎症性肠病(IBD)存在关联。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观点性综述文章认为,在IBD中,口腔疾病相关细菌可移位并定植于肠道中,从而直接加剧肠道炎症,并提出了一个3阶段模型来阐述这一过程的病理机制,强调了致病细菌与免疫炎症间的互作在其中的作用,对于研究IBD等疾病的防治方法具有指导意义。这篇文章再次提醒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病从口入”,肠道健康莫要忽视口腔。我们特别将文中的配图编译为一图读懂,希望能助你涨知识。
口腔细菌
炎症性肠病
细菌移位
牙周炎
炎症性肠病
Cell:肠炎部位为何会有脂肪增生?
“爬行脂肪”(creeping fat)是指克罗恩病患者炎症/纤维化肠段周围肥大的肠系膜脂肪组织。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克罗恩病患者中,这种“爬行脂肪”的现象其实是一种人体的保护性反应。这些增生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在移位出来的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等肠道细菌的刺激下,“爬”向有肠屏障损伤的位点,从而“堵上”肠道的“漏洞”,阻止潜在的有害细菌抗原顺着屏障损伤从肠道中扩散出来。
炎症性肠病
脂肪组织
human microbiome
creeping fat
Crohn’s disease
炎症性肠病
Cell:牙周炎“坏细菌”加剧肠道炎症的双重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口腔中的致病共生菌可能是一些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帮凶。《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牙周炎导致的口腔致病共生菌增多,能加剧结肠炎。一方面,这些“坏细菌”在口腔炎症时大量积累,可移位到发炎的肠道中定植下来,直接增加肠道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牙周炎发生时,这些菌还能通过诱导能迁移至肠道的致病性Th17细胞,来间接加剧肠道炎症。这些发现说明,口腔和肠道在菌群和免疫两个层面上都是紧密相连的,保护肠道健康一定不能忽视口腔健康。
炎症性肠病
口腔菌群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eriodontitis
microbiota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Nature子刊:肠道中的致病共生菌如何促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炎性肝病,常伴随溃疡性结肠炎,肠上皮屏障紊乱可能是共同致病因素。Nature Microbiology本周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PSC患者肠道菌群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可在肠上皮“打洞”,之后的致病共生菌移位可引起肝脏中的Th17应答,从而促进PSC疾病进展。这些发现提示,靶向肺炎克雷伯菌等菌群中的危险分子,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或减少Th17免疫应答,是防治PSC的潜在策略。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致病共生菌
肠道屏障
Th17应答
细菌移位
酒精性肝病
Gut:生成IL-22的工程菌可减少小鼠酒精性肝病
长期酗酒可使肠道内的抗微生物C-型凝集素Reg3g表达下降,从而增加肠道菌群向肝脏移位,促进酒精性肝病。Gut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阐释了其中的菌群-宿主互作机制,揭示了菌群产生的芳香烃受体配体IAA的关键作用,并在小鼠模型中证实,补充生成IL-22的工程益生菌,可减少慢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肝病,有临床应用前景。
酒精性肝病
ILC
immune response
metabolome
Microbiome
失代偿期肝硬化
Nature Review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思路(综述)
失代偿期肝硬化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危及生命。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管理方法,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失代偿期肝硬化
治疗管理
门脉高压
细菌移位
系统性炎症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Nature:小肠细菌移位可在遗传易感个体中诱发白血病
TET2突变可在人和小鼠中导致白血病,但发病率并非百分之百,还有其他重要诱因。Nature刚刚上线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发现,Tet2缺陷引起的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PMP)中,小肠细菌移位引发的炎症信号是主要驱动因素,抗生素治疗可逆转这些小鼠的PMP。这一发现为预防和管理白血病带来了新启示。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小肠
肠道屏障
细菌移位
Immun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致病共生菌
肠道致病共生菌移位可触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道菌群的扰动可能导致遗传易感个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82393462)。Immunity近期发表评论解读,看看图就会有收获。
致病共生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一型干扰素
细菌移位
心肌梗死
蔡军+李玉明等:心梗后要当心肠道菌群移位
由阜外医院蔡军教授和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李玉明教授共同主导的研究,首次表明心肌梗死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与患者肠道菌群移位有关:心梗发作后,由缺血引发的肠道屏障损伤和通透性上升,使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移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系统性炎症,增加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保护肠道屏障、消除肠道菌群移位的干预疗法,或有助于改善心梗预后。
心肌梗死
肠道渗透性
心血管事件
细菌移位
大肠癌
Engineering:大肠癌相关细菌有哪四大类?(综述)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教授操刀的综述,介绍与大肠癌相关的四大类肠道细菌,很值得一读。
大肠癌
肠腔共生细菌
细菌移位
生物标志物
microbiota
抗生素
Gut:抗生素如何通过肠道细菌促进炎症?
抗生素、肠道菌群、炎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机制越来越清晰,这篇Gut文章,推荐阅读。
抗生素
细菌移位
肠道免疫学
肠道炎症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