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NF
文章数:9篇
肠道上皮
上皮来源的TNF是粘蛋白稳态的上游调节因子
胃肠道依靠粘蛋白的产生、成熟和转运来抵御病原体并润滑上皮衬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指出成人肠道中存在TNF-CFTR信号轴调控粘蛋白稳态,并确定上皮来源的TNF是粘蛋白稳态的上游调节因子。
肠道上皮
TNF
粘蛋白
生酮饮食
肠道菌群+血清炎症标志物可预测癫痫儿童对生酮饮食的应答
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28名药物难治性癫痫儿童进行3个月的生酮饮食干预后发现,在干预期间,肠道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及血清TNF水平升高的儿童更可能对生酮饮食产生应答。
生酮饮食
难治性癫痫
双歧杆菌
TNF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Ifnar基因多态性如何通过肠道菌群影响结核病易感性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尽管目前全球对于结核病的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结核病潜伏感染的特性,结核病的防控仍然任务艰巨。众多GWAS人群的研究显示不同人群对于结核杆菌具有不同的易感性,但是一直以来基因多态性调节结核杆菌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中山大学曾谷城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Metablism上发表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I型干扰素受体IFNAR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257167 ' G '等位基因可以增强I型干扰素信号,影响艾克曼菌的定植和丰度,降低其介导的棕榈油酸的生产,升高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从而使得个体结核病易感。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宿主遗传因素在肠道微生物组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的决定作用,对结核病和其他潜在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肠道菌群
嗜粘蛋白-艾克曼菌
TNF
棕榈油酸
表观遗传修饰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信号、MyD88及淋巴毒素均可促进非TNF依赖性的肠道损伤
许多IBD患者对抗TNF治疗不应答,强调了非TNF依赖性发病机制的重要性。先前的研究发现,敲除肠道上皮细胞(IEC)中A20及Abin-1,可导致TNF依赖性及非TNF依赖性的小鼠死亡。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菌群、MyD88及淋巴毒素(LT)信号对于IEC特异性敲除A20及Abin-1后的非TNF依赖性IEC死亡是必需的,缺失上述信号之一均可减少IEC特异性敲除A20及Abin-1后的非TNF依赖性小鼠死亡。另外,在IBD患者的炎症结肠中,可观察到LTα及IL-1β的表达上调,以及A20及Abin-1的表达降低。
菌群-免疫互作
淋巴毒素
myd88
TNF
研究论文
IBD
广医+北大:单细胞RNA测序揭示小儿IBD的“罪魁祸首”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张玉霞、杨敏、龚四堂团队与北京大学白凡团队在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小儿IBD(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未分类IBD)、小儿结肠炎患者及健康儿童的结肠样本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对65367个CD45+ 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等)和7798个CD45- 非免疫细胞(包括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多种疾病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变化,并发现多种疾病特异性特征的背后都存在cAMP信号通路的受损。使用一种可升高cAMP水平的抗血小板药物对8名小儿结肠炎及1名小儿IBD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逆转cAMP信号受损的相关表型。
IBD
pediatric-onset colitis and IBD
risk genes
cAMP
TNF
天然淋巴细胞
Cell:ILC通过调控皮肤菌群影响皮脂腺稳态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驻留于皮肤中不同区域的天然免疫细胞可调节皮脂腺细胞生长,并调节皮肤共生菌群,从而调控皮脂腺稳态。
天然淋巴细胞
菌群-免疫互作
皮肤菌群
动物实验
小鼠
炎症性肠病
Nature Reviews:IBD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机制与治疗靶点(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详细讨论了炎症性肠病(IBD)中IL-12和IL-23及其下游的IL-17、TNF和IFNγ等关键细胞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机制,并总结了目前针对这些细胞因子开发的IBD药物的研究进展,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细胞因子
IL-12
IL-23
IL-17
细胞凋亡
Cell子刊:肠上皮细胞的自噬在结肠炎中起保护作用
这是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发表的一篇关于小鼠肠上皮细胞如何通过自噬作用应对肝螺杆菌引发的慢性结肠炎的研究,值得专业人士好好看看。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TNF
Mucosal immunology
ULCERATIVE COLITIS
CD4+ T细胞
Gastroenterology:IBD患者中,保护性T细胞减少且功能改变
这是针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活体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CD4+ T细胞的研究,发现IBD患者的此类细胞减少且功能发生变化。这对未来临床监测IBD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开发新的疗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很值得关注。
CD4+ T细胞
炎症性肠病
IFNG
TNF
ac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