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直肠癌
文章数:16篇
结直肠癌
抗体耦联新药Labetuzumab Govitecan治疗难治性肠癌:1例PR,42例SD
① labetuzumab govitecan,靶向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5(CEACAM5)为肿瘤转运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② 86例复发或难治性mCRC患者,既往至少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每周一次8mg/kg和10mg/kg试验药,或第1周和第2周每周二次,每次4mg/kg和6mg/kg,每3周一周期;③ 既往中位治疗方案数5个,38%患者肿瘤及血浆CEA下降,1例PR,42例SD,中位PFS和OS分别为3.6个月和6.9个月;④ 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腹泻,以每周方案进行后续研究。
结直肠癌
抗体耦联药物
伊立替康
labetuzumab govitecan
全身性炎症
全身性炎症与肠癌预后:显著相关,应当重视
① 2006年至2011年,2470例凯萨医疗机构诊断的I至III期CRC患者,炎症的判断依据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将诊断前24个月的NLR进行平均,小于3为无炎症或炎症程度轻,采用CT扫描计算骨骼肌指数;② 46%患者NLR为3分或以上,44%存在肌肉减少症;中位随访6年,357例死于CRC;③ 诊断前炎症反应与诊断时肌肉减少症相关,肌肉减少症联合炎症,几乎使死亡风险翻倍;④ 解析宿主炎症/免疫应答影响骨骼肌变化的机制可望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全身性炎症
肌肉减少症
结直肠癌
预后
Eran Elinav
抗血管新生治疗
瑞戈非尼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生物标记物探索
① 有可活检转移病灶的RAS突变mCRC患者入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早期)进行动态增强(DCE)MRI计算KEF,每月收集循环肿瘤DNA(ctDNA),数字化液滴PCR法检测RAS突变,连续组织活检标本采用CD-31抗体评分肿瘤血管;② 早期显示抗血管新生疗效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长、PFS和OS改善,早期DCE-MRI预测疗效和长期预后;③ 肿瘤血管的减少,是影像学所见的机制;④ 瑞戈非尼诱导的持续抗血管新生作用转化为ctDNA的减少,应纳入患者治疗的决策。
抗血管新生治疗
结直肠癌
液体活检
瑞戈非尼
DCE-MRI
结直肠癌
肠癌远处转移:多数和淋巴无关?!
① 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与生存率低相关;② 解释这种关联的模型认为,致命的远端转移是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这为TNM分期系统提供了机制基础,是肿瘤引流淋巴结手术切除的依据;③ 研究17例患者的213个活检样本,通过高突变DNA区域的体细胞变异重建系统进化树;④ 在65%的病例中,淋巴和远处转移源于原发性肿瘤的独立克隆,在35%的病例中,共享了常见的亚克隆起源;⑤ 结直肠癌中存在淋巴和远端转移之间的两个不同的血统关系。
结直肠癌
淋巴转移
远端转移
结直肠癌
BRAF突变的肠癌:双靶向,安全有效
① 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预后极差,治疗手段匮乏,单药BRAF抑制剂疗效甚微;② 本研究采用BRAF抑制剂(威罗替尼)+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BRAF突变的晚期大肠癌;③ 入组30例患者,平均年龄61岁,41%为男性,11例入组剂量探索组,19例入组剂量扩展组;④ 探索出来的最佳剂量是厄洛替尼150mg qd+威罗替尼 960mg bid;⑤ 23例患者疗效可评价:有效率为39%,疾病控制率52%。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EGFR抑制剂
BRAF抑制剂
E. coli
化疗是否有效,谁说了算?肚子里的细菌!
① 氟尿嘧啶是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药物,个体间疗效差异大,肠道菌群,是个体差异的源泉;② 采用大肠埃希菌和秀丽线虫做可示踪的遗传学模型, 进行三向高通量筛选;③ 菌群通过代谢药物互换包括细菌维生素B6、B9和核糖核苷酸代谢而强化或抑制氟尿嘧啶的作用,二磷酸核苷激酶ndk-1调控细菌脱氧核苷酸库并强化宿主细胞内5-FU诱导的自噬和细胞死亡;④ 细菌介导的氟尿嘧啶对宿主代谢的双向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操控菌群,确保宿主代谢健康并治疗疾病。
E. coli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氟尿嘧啶
三向高通量筛选
热休克蛋白110
喂,警察叔叔么?HSP110在促进肠癌生长!
① HSP110由不同应激诱导,通过抗凋亡和伴侣特性帮助细胞在不利情况下存活;② HSP110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具有MSI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其失活突变,对化疗反应有改善;③ HSP110通过活化STAT3诱导结肠癌细胞增殖,尤其升高STAT3磷酸化、核转运和转录因子活性,抑制STAT3阻断HSP110的增殖作用;④ HSP110直接与STAT3结合促进其磷酸化,HSP110表达和STAT3磷酸化相关;⑤ HSP110在结肠癌中有助于STAT3依赖性肿瘤生长,其失活突变标志着预后改善。
热休克蛋白110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磷酸化
STAT3蛋白
结直肠癌
爱必妥耐药的原因之一:抽血查PIK3CA.RAS突变!
① KRAS突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EGFR抗体耐药的主要原因,同一信号通路中其他基因的作用不明;② 对32位获得性西妥珠单抗耐药的mCRC患者的循环中肿瘤DNA(ctDNA)测序,选出疾病进展中变异频率显著增加的突变;③ 7位患者有PIK3CA突变,8位有KRAS突变;验证队列,27位患者中1位有PIK3CA突变,2位同时有这两种突变;PIK3CA突变能提高细胞在西妥珠单抗作用下的活力;④ 对所有59位患者,ctDNA有PIK3CA或RAS突变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降低。
结直肠癌
西妥珠单抗
PIK3CA基因
耐药
SRC家族
阻断HCK,抑制与肿瘤”狼狈为奸“的巨噬细胞
① SRC家族激酶造血干细胞激酶(HCK)的异常活化,驱动血液恶性肿瘤;② HCK水平增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缩短;③ 小鼠中Hck活性增高促进结肠恶性肿瘤的生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现为明显的选择性激活的内吞型,不依赖于成熟的淋巴细胞或Stat6依赖性Th2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④ 采用药理学或遗传学手段抑制Hck活性,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选择性活化及结肠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⑤ Hck可作为实恶性实体瘤的治疗靶点。
SRC家族
激酶造血干细胞激酶(HCK)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h2细胞因子
结直肠癌
Nature:抗癌新方法——靶向肿瘤干细胞
① 肿瘤干细胞(CSCs)对肿瘤发展和转移有重要意义;② 本研究构建小鼠肿瘤模型模拟人类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以Lgr5作为CSC的标记;③ 选择性清除Lgr5+细胞能阻止肿瘤生长,但不会使其消退,因为Lgr5-细胞会不断转化为Lgr5+细胞,促进肿瘤生长。若停止Lgr5+细胞的清除,肿瘤会继续生长;④ Lgr5+ CSC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和维持非常重要;⑤ 本研究证明: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肿瘤生长均依赖于CSC,针对CSC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肝转移
结直肠癌
Nature:肠癌干细胞原来长这样
① 肿瘤干细胞(CSC)的存在已被相关研究证明,LGR5是干细胞的标记,KRT20是分化细胞的标记;② 本研究通过敲入LGR5-CreER基因构建人类结直肠癌(CRC)干细胞系,并利用遗传谱系追踪技术,证明了LGR5+ 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③ 选择性消融LGR5+ CSC后,分化的KRT20+ CRC细胞可转化为LGR5+细胞,使肿瘤再生长;④ 联合传统化疗与短期LGR5+细胞消融能够增强抗肿瘤疗效;⑤ 本研究为CSC的可塑性及其作为CRC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Laura Moles
Esther Jiménez
cytotoxic T cells
干扰素受体下调:肠癌免疫逃逸
①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可使癌细胞免受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攻击,同时诱导结直肠癌(CRC)对免疫疗法的耐药性;② 人类和小鼠CRC模型中,1型干扰素受体(IFNAR1)的表达下调,促进了CRC的发展,对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与CR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③ IFNAR1的遗传学稳定性,有助于CTL的存活,能够提高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转移和抑制PD-1的效率;④ 其药理学稳定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为上调IFNAR1以改进抗癌治疗提供依据。
cytotoxic T cells
1型干扰素受体链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IFNAR1
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与肠癌风险
① 最新的证据表明,使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相关;② 本文通过对16642名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过去和最近使用抗生素与结直肠腺瘤风险的相关性;③ 生命早期(20-39岁和40-59岁)服用抗生素显著增加60岁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④ 近期抗生素的使用(4年内)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无关;⑤ 结论:成人在其早年长期服用抗生素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相关。
抗生素
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Federico Brilli
Federico Brilli
癌症筛查
步步惊心:从炎性肠病到结直肠癌(综述)
① IBD病人患CRC风险的优化管理,需要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基本理解;② IBD病人出现明显肿瘤之前克隆演变早已开始,并可随肠上皮细胞不断分裂而加速生长;③ 参照肠上皮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炎症微环境,回顾分析IBD病人肠上皮的基因突变克隆选择的生物驱动,以及IBD癌变模式,与散在腺瘤与大肠癌对比;④ 以进化为基础的生物标志物预测患癌风险,对不典型增生和CRC监测方案或能改进;⑤ 对IBD纵向监测可为研究人类胃肠道生物学提供新思路。
癌症筛查
结直肠癌
进化论
炎症性肠病
微小RNA203
一个能预测结肠癌转移的标记物:microRNA-203
① 上皮间质转化是癌症转移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miR-203参与了这过程;② 本研究在58对结直肠癌原发灶(pCRC)和对应匹配的肝转移灶(LM)、186份术前血标本和154份匹配的CRC原发灶中,检测miR-203含量,并构建新的队列和动物模型进行验证;③ 与pCRC相比,LM中miR-203表达显著上调(p=0.0002),血中miR-203水平与癌症分期相关,高miR-203水平对应不良预后(HR=2.1)和癌症转移(OR 2.5-7.2);④ miR-203有望用于预测CRC的预后和转移。
微小RNA203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预后因素
结直肠癌
全球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① 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CRC)的全球负担将增长60%,新增病例达220多万,110万人将因此死亡;② 本研究从相关数据库获取数据进行分析;③ 研究显示,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快速增长,而在发达国家却保持稳定或呈下降趋势,但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最高;④ 研究结果提示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与CRC的发生有关;⑤ 低收入阶段的初级预防和高收入环境中的早期发现,可能有助于减少未来CRC的患者数量。
结直肠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全球趋势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