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多组学研究
文章数:17篇
益生菌
华南理工:植物乳杆菌降解核苷,或可降尿酸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尿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与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娄文勇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网络分析等技术,发现植物乳杆菌FS4722对核苷的降解以及嘌呤的吸收可能降低肠上皮细胞对尿酸前提物质的吸收,由此降低尿酸的合成量,表现出降血尿酸作用。未来还需要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解析益生菌发挥降尿酸功效的益生机制,值得关注。
益生菌
核苷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犬尿氨酸
上海交大Science子刊:菌群衍生的犬尿氨酸或可预测心衰并改善预后
代谢组学已经揭示了大量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血浆代谢产物。先前研究表明,多发性心血管疾病的肠道灌注不足,随后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泄漏的改变会促进疾病进展。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与左室压力负荷过重重塑之间的跨界相互作用尚不明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何晓敏、张浩、郑景浩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代谢组学和粪菌移植等技术,发现靶向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犬尿氨酸,可用于预测和保护压力超负荷年轻心脏的重塑,值得关注。
犬尿氨酸
心血管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组学研究
蠕虫
Cell子刊:蠕虫、微生物及哺乳动物宿主间如何互作?(综述)
肠道是一个竞争特别激烈的生态环境,其中蠕虫与其他生物(如原生动物、真菌和病毒)的跨界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索。近日,蒙纳士大学研究人员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综述,通过多种例子系统的说明了蠕虫和微生物群是如何影响组织内稳态、免疫以及宿主疾病和健康。此外,还列举了多种新型组学在解析蠕虫和微生物间互作的新应用,值得关注。
蠕虫
肠道菌群
综述
基础研究
宿主免疫
益生菌
新兴的潜在益生菌临床前安全性评估(综述)
如今,益生菌被充分研究并应用于膳食补充剂,消费者接受度较高。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兴益生菌的快速发展。近日,意大利研究人员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最新综述,系统的论述了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如动物模型)评估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此外,作者还提倡未来还需结合多组学平台,以对潜在益生菌菌株进行高通量风险评估,值得关注。
益生菌
安全性评估
综述
基础研究
体外试验
肌醇
Nature子刊:Anaerostipes菌将肌醇转化为SCFA,或有益健康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例如乙酸可以调控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丙酸盐和丁酸盐则参与很多信号的转导过程。肌醇是一种六碳环醇,其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包括大脑的很多组织中,在食物和水果中含量也较为丰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口服肌醇或其异构体,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其具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在体内经肠道菌群代谢的途径,特别是厌氧代谢途径也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发现,部分Anaerostipes菌属的菌株可以将膳食肌醇代谢为丙酸盐和丁酸盐等SCFA,提示肌醇可能通过这样的途径调节机体的肠道稳态和代谢通路。这些结果同时提示Anaerostipes.spp可能作为益生菌用于维护机体的健康。
肌醇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胰岛素敏感性【有显著改善】
Anaerostipes.spp
肠易激综合征
Cell:纵向多组学研究挖掘IBS发病机制
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发展,但背后的机制仍待深入挖掘。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美国梅奥诊所Purna Kashyap团队与明尼苏达大学Dan Knights团队的研究,通过纵向取样的整合多组学方法,揭示了IBS及其不同亚型(便秘型、腹泻型)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代谢产物、基因)的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参与IBS发病的机制,相关的菌群代谢物和宿主-微生物代谢途径或是潜在的IBS治疗靶点。该研究是通过纵向多组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机制的一个范例。
肠易激综合征
physiology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Diet
symptom severity
神经性厌食症
厌食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多紊乱?
肠道菌群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可影响宿主脑部功能和行为,可能与神经性厌食症(AN)相关。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厌食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体重过轻)有严重的肠道菌群紊乱,特别体现在菌群-代谢物相关关系变化上。
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
gut microbiome
Fecal metabolome
eating disorders
肝细胞癌
Nature Reviews:将多组学大数据应用于肝癌诊疗(综述)
近年来,肝细胞癌研究进展迅速,产生了大量的多组学数据,将这些数据向临床应用进行转化为肝细胞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肝细胞癌患者及临床前模型中获得的大量多组学数据,并讨论了如何将这些大数据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及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中,以及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多组学的大数据分析。
肝细胞癌
药物研发
肝细胞癌
人工智能
多组学研究
母乳
母乳中污染物与早产儿生长速度的关联探索
本研究借助于队列数据,对收集到的母乳进行跨平台的污染物和营养物的检测,通过对多组学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母乳中污染物、脂质组学、代谢组学间存在复杂的网状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与早产儿的出生后生长存在重要的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
母乳
环境污染物
多组学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氯联苯
多组学研究
多组学策略推进微生物组的功能和转化研究(综述)
现有研究发现药物(如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通过肠道菌群产生对个人不同的影响。Microbiome的这篇综述回顾了现有的研究微生物组功能的多组学技术和多组学整合研究策略,并讨论了如何将多组学整合研究策略和微生物离体筛查技术运用到人类疾病的精准用药领域。
多组学研究
微生物功能性
Drug-microbiome interactions
Host-microbiome interactions
meta-omics
IBD
Nature Reviews:通过多组学研究发现IBD的生物标志物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News&View,介绍了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该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鉴定出了多种IB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IBD
多组学研究
IBD
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
Nature: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多组学分析
《Nature》最新发表来自Curtis Huttenhower和Ramnik J. Xavier团队合作主导的研究,对132名受试者一年内多个时间点的粪便、活检和血液样本,进行纵向多组学分析,全面揭示了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的肠道菌群及其功能失调,以及宿主和菌群的分子互作关联,对于阐释IBD机制、寻找防治IBD的新靶点有重要价值。
炎症性肠病
CROHN'S DISEASE
Microbiome
Systems analysis
ULCERATIVE COLITIS
多组学研究
Nature:多组学纵向追踪,揭示糖尿病前期的宿主和菌群特征
大部分糖尿病前期者都会发展为糖尿病,但人们对其相关生理过程和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所知甚少。《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106个健康和血糖调控受损个体进行长达4年随访,对受试者的血液转录组、代谢组、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组以及肠道和鼻腔微生物组进行多组学的深度纵向分析,在群体和个体层面揭示了稳态和应激状态(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接种流感疫苗)下,血糖调控受损和健康者的生理和菌群差异,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阐释糖尿病前期的生物学机制,带来启示。该研究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开放获取的,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特别关注。
多组学研究
糖尿病前期
pre-diabetes
Prognostic markers
Congjiao Sun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首篇多组学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多组学研究。本研究基于胆酸分泌异常的PB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而接受熊去胆酸(UDCA)治疗后可稍微恢复为研究背景,进行大样本量的横向和长期的纵向对比研究,分析未接受治疗患者、健康人群和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和粪样胆汁酸成分,以及粪样中的菌群成分,最后进行关联性分析。作者最后提到本研究虽然得到菌群成分变化与血清和粪样中胆汁酸变化相关,但仍不具有因果关系,以及本实验未考虑饮食因素。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汁酸
肠道菌群
bile acids
Gut microbiota
系统生物学
疾病中环境-宿主-菌群互作的系统生物学(综述)
环境-宿主机因-菌群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中有重要作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近期发表综述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了疾病中三者间的作用模式,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框架,以探索三者间的因果关联和机制。
系统生物学
多组学研究
个性化医疗
环境-宿主-微生物
个性化免疫学
npjSBA:如何发展个性化免疫学(综述)
多组学方法已被用于癌症的个性化治疗,然而免疫细胞比癌细胞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将多组学技术应用于免疫疾病的个性化治疗,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近期Nature旗下刊物发表的这篇综述,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推荐给专业人士。
个性化免疫学
多组学研究
个性化治疗
Sang Jun Han
H Thomas Lee
多组学研究
GB:一文读懂菌群多组学分析(必读综述)
这是Genome Biology[IF:11.908]发表的关于如何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对菌群进行研究分析的必读综述,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学干货集合,值得专业人士细读精读。
多组学研究
分子流行病学
定量分析
Lee-Ching Lew
Hepi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