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Fergus Shanahan
文章数:20篇
衰老
Nature Reviews:靶向肠道菌群,助力健康衰老(综述)
肠道菌群随着衰老而变,并与衰老相关疾病有密切关联。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探讨了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以及通过靶向菌群来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潜在干预方法。干货很多,推荐阅读。
衰老
健康微生物组
“健康”微生物组的多态多元性(综述)
从2008年人类微生物组工程(HMP)开启至今,我们对微生物的认知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化。在继续推进微生物诊断、微生物疗法向临床转化前,应该更准确的给出什么才是健康肠道微生物组的定义。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综述对此进行了探讨。显然“健康”微生物组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多态多元的概念。不同群体都需建立相应的标准参。在这十多年的研究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已知,但还有更多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需要探索。其中一个大方向在最近几篇综述中均有提及,即肠道研究从菌群组成转向菌群功能性分类。
健康微生物组
工业化社会
综述
基础研究
IBD
大型纵向洲际研究揭示IBD患者的菌群差异来源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内部菌群的短暂变化表明疾病的活动性,地理位置时微生物群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虽然大多数差异无法被解释。
IBD
纵向队列研究
地理位置
菌群组成差异
肠道菌群与疾病
Cell: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间的因果关系被夸大(观点)
人源菌群鼠模型(HMA)是体内植入人体肠道/粪便菌群的无菌鼠类模型,为目前研究肠道菌群和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主流手段。现有大量使用HMA证明多种诸如炎症、过敏、肿瘤等与肠道菌群成因果关系,但已知在人体中能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只有两种: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人患胃癌和艰难梭菌感染导致人腹泻。作者认为啮齿动物无法还原人体,自身生理结构、处所和饮食等都会造成不同结果,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结论需谨慎说明。在这里补充原文作者提出的相关建议:1)探索HMA中与疾病相关的菌群变化;2)使用考虑了生物差异性的供体样本量量;3)要将供体的重复组数量考虑进实验设计中;4)不混合供体样本以确保个体间差异;5)确保菌群移植成功,如特定的“失衡”菌群特征是否在受体内出现;6)诚实探讨动物实验不足;7)相关性分析HMA多组学数据和可能的菌群特征后进行功能性实验;
肠道菌群与疾病
causality
Chronic disease
Dysbiosis
Fecal transplant
肠易激综合征
IBS和胆汁酸吸收障碍的菌群和代谢组标志物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个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对临床亚型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症状,缺少临床可用的生物标志物。这可能引起误诊,比如可引发腹泻的胆汁酸吸收障碍(BAM),因为症状相似,就常被误诊为腹泻型IBS,从而耽误治疗。Gastroenterolog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粪便微生物组以及尿液和粪便代谢组,来寻找可用于诊断IBS及其亚型的标志物。研究发现,IBS患者的尿液和粪便代谢组以及粪便微生物组,与健康人有显著不同,而这种差异与IBS临床亚型无关,提示现有的IBS亚型诊断标准,无法反映患者的菌群和代谢异常;此外,该研究还表明粪便代谢组特征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BAM,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提供了新的参考和视角。
肠易激综合征
machine learning
SeHCAT
stratification
Ruminococcus gnavus
肠道菌群临床应用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挑战和方向(专家观点)
临床转化是菌群研究的重中之重,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邀请4位国际专家,围绕肠道菌群研究的最重要的进展、肠道菌群研究临床转化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法、如何预测接下来15年的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信息量很大,很有参考意义,推荐相关专业人士细读。
肠道菌群临床应用
Yike Shen
Yike Shen
骨密度
肠道菌群变化和老年人的骨密度减少相关
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来自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骨密度减少的老年人(包括骨质疏松患者)与骨密度正常的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并鉴定出了部分与骨密度减少相关的细菌属,提示菌群或可作为骨密度减少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骨密度
Osteoporosis
Gut microbiota
bone mineral density
elderly
菌群研究科学
菌群研究需要精准描述、据实汇报、明确因果!
准确传达菌群相关研究成果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和表述方法。《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目前菌群研究中存在定义不明确的概念和定量方法的局限性,并强调了非因果性研究成果在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存在风险。本文对于开展菌群研究、表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菌群研究科学
观点评论
绝对丰度
菌群紊乱
因果性研究
益生菌干预
短双歧杆菌Bif195可改善阿司匹林引起的小肠损伤
小肠溃疡等肠道病变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常见副作用,《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最新益生菌临床试验显示,服用短双歧杆菌Bif195可减轻长期低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小肠损伤,具有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期待大规模临床试验对此进行验证。
益生菌干预
Aspirin
bacteria
bleeding
microbiota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间不得不说的故事(综述)
膳食纤维种类繁多。《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综述,系统性分析了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互作。强调了膳食纤维种类对饮食干预效果的影响,对制定健康饮食指导具有参考价值。
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
菌群代谢
Jerome Boursier
Clemence M Canivet
益生菌
益生菌菌毛蛋白促进肠道发育
《Molecular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发现,短双歧杆菌UCC2003株的紧密粘连(Tad)菌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定殖因子,还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其蛋白亚基TadE有助于肠道发育。该结果对探索益生菌促健康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益生菌
肠道发育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益生菌
粪菌移植(FMT)
粪菌移植改善患者的菌群结构与代谢谱
粪菌移植可有效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本研究阐释了粪菌移植对患者粪便菌群、胆汁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尤其强调了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前后脂肪酸变化不显著,而且可能与饮食有关,值得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粪菌移植(FMT)
Archaea
bile acids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肠-脑轴
社交行为和肠道菌群影响小鼠杏仁核中的基因表达
菌群调节社交行为,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eLif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显示,无菌小鼠的社交行为表现出显著障碍,而社交行为可诱导无菌小鼠杏仁核中RNA剪接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菌群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杏仁核中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宿主的神经发育及行为。
肠-脑轴
社交行为
无菌小鼠
RNA剪接
杏仁核
运动
短期运动及蛋白补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锻炼可改变肠道菌群,但尚不清楚菌群变化是否介导了锻炼对体质的改善。mSystems近期发表一项人体研究,表明短期锻炼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有限,而运动人士经常使用的蛋白补剂可显著改变肠道病毒组。文章作者认为,长期运动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可能是对锻炼和体质改善的响应。
运动
蛋白质补剂
肠道菌群
肠道病毒组
Lei Zhang
肠型
Nature子刊:利用“肠型”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类
这是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重要文献,包括王俊、赵立平等两位中国科学家在内的29位菌群研究领域的重量级科学家,针对“肠型”这个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以求推动对这个重要概念的统一认识并将其推到实践。新方案是综合之前多种分型方案之长但充分考虑菌群功能、生态学及临床需求的在线方法。具体方法值得专业人士去深挖,我们仅简要介绍。特别推荐!
肠型
Trevor Beaudoin
Charles M Deber
内脏敏感性
eLife:小鼠内脏痛,受菌群调节
内脏高敏感性以及疼痛的机制非常复杂,这项研究第一次建立了肠道菌群与内脏痛的关联,很值得认真学习。
内脏敏感性
内脏痛
脊髓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fectious disease
BJSM:运动医学中的肠道菌群,值得关注!
运动会改变代谢,也会改变菌群,在运动医学中充分注重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很关键,很有必要,推荐阅读。
Juan Duarte
Iñaki Robles-Vera
肠脑轴
EJN:无菌小鼠的大脑神经元树突形态不同
肠道菌群会影响神经系统和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这个研究发现,无菌小鼠的神经元树突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为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肠脑轴
神经元树形态
无菌小鼠
杏仁核
海马体
结肠直肠癌
Gut:到底有什么细菌与大肠癌相关?
① 对59位结肠直肠癌(CRC)患者、21位带有息肉的普通患者、56位健康人粪便和粘膜样品分析;② CRC患者粘膜菌群组成以及基因表达与健康人不同,可根据粘膜相关细菌共丰度群(CAGs)的水平结构进行分级;③ 菌群组成改变并不局限于癌变组织,在远、近端癌症中也有所不同;④ 拟杆菌簇1和厚壁菌簇1在CRC黏膜中丰度降低,而拟杆菌簇2、厚壁菌簇2、病原体簇和普雷沃氏菌簇在CRC黏膜中丰度升高;⑤ CRC相关的CAGs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
结肠直肠癌
粘膜微生物群
Jonathan Braun
Jonathan Braun
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BP:菌群调节小鼠的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这项研究直接证明在生命早期的菌群定殖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发生,很值得一读。
成年海马神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