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Cynthia L Sears
文章数:22篇
肠道菌群
Cell子刊:宿主基因对肠道微生物群微妙而持久的塑造(观点)
虽然环境对宿主微生物组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宿主遗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微生物组还不太确定。近期发表于Cell Host and Microbe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讨论了目前支持宿主遗传对常驻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影响的文献。未来有必要进行机制性实验研究,以了解宿主基因与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肠道菌群
宿主遗传
宿主-菌群互作
癌症治疗
Nature子刊:人体微生物组与癌症发生、发展及治疗(综述)
人体微生物组如何影响癌症的发展、进展和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已经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某些微生物与特定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尽管数据迅速积累,但对微生物组对许多癌症的致病和治疗作用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最近在Nature Cancer上发表的一篇综述回顾了最近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组(主要是细菌)与癌症之间复杂的联系和机制,加深了我们对微生物群落对癌症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理解,并促进新的有效方法的开发,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护理和结果。
癌症治疗
菌群与癌症
病理机制
促癌细菌
产毒素的艰难梭菌,可在小鼠中促结肠肿瘤
结直肠癌(CRC)的病因包括致癌细菌等多种因素。确定肠道菌群在CRC中的复杂作用、发现新的促瘤微生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治疗CRC。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利用人类CRC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小鼠实验和测序等方法,首次证明肠道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毒菌株的慢性感染,是诱发CRC的潜在因素。
促癌细菌
结直肠癌
艰难梭菌
细菌毒素
肠道菌群
结肠癌
源自结肠癌的具核梭杆菌亚种未直接促进小鼠肿瘤发生
具核梭杆菌(Fn)在部分结肠癌患者中富集,但其是直接促进肿瘤形成、调节粘膜免疫反应,还是仅仅在肿瘤微环境中定植,还需要更多研究。不过研究这些问题目前缺少一个可靠方便的动物模型。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建立了实现Fn稳定定植的小鼠模型,探究了临床结肠癌分离出的Fn亚种的促炎能力和致瘤潜能,结果表明,不同亚种没有在小鼠中促进肿瘤发生,提示Fn定植和促肿瘤的作用可能存在宿主差异,或是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协作才能促进肿瘤。
结肠癌
具核梭杆菌
炎症
结肠癌
短期细菌感染也可促肠癌?一种新的基因毒素是“祸首”
与持续性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然而,暂时性和自限性感染对细菌性结肠肿瘤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在粘附/脱落(A/E)病原体中发现了一种新的T3SS依赖性基因毒素UshA,它具有直接的DNA消化活性,并在小鼠中导致细菌加速结肠肿瘤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A/E病原体的急性和非侵入性感染对结肠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肠癌
基因毒素
细菌感染
微生物组
细菌如何促进多种癌症的发生?(综述)
Cancer Discovery发表的综述中,讨论了细菌促进癌症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强调了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胃肠道和非肠道癌症发生发展与微生物组的关系。癌症微生物组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群影响癌症发生发展的多方面机制,为癌症的防治提供借鉴思路。
微生物组
癌症
结肠肿瘤
促癌菌与宿主基因突变互作,影响大肠癌发病和治疗敏感性
结直肠癌(CRC)有多种亚型,可由遗传、组织学和免疫学特征所定义,这些亚型可能受到炎症、诱变剂和/或菌群的影响。BRAF激活突变的CRC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BRAF突变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定植协同促进模型小鼠的中段结肠肿瘤形成,且肿瘤中具有CD8+ T细胞浸润,对抗PD-L1治疗敏感。这些发现提示,宿主遗传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CRC发病和免疫治疗敏感性中具有关键作用。
结肠肿瘤
BRAF-V600E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
免疫检查点治疗
免疫治疗对哪些患者无效?新方法鉴定肠道菌群标志物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而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但只有10-30%的患者有反应,并且较难预测患者的临床益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一个新的肿瘤反应率的生物标志物,但影响ICI反应的特定细菌或细菌群落在研究人群中是不一致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设计一种新的综合分析方式,揭示出对ICI无反应的患者的肠道菌群生物标志物,或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哪些患者将受益于肠道菌群干预措施,提高ICI反应率。
免疫检查点治疗
肠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乳腺癌
产毒素脆弱拟杆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
乳腺中存在不同的微生物群,但它们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还有待研究。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脆弱拟杆菌可定位于乳腺组织,肠道或乳腺导管定位的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诱导乳腺上皮增生,增加乳腺癌生长和转移。此外,短期的脆弱拟杆菌暴露可诱发长期的“BFT记忆“,且 由β-catenin和Notch1信号介导。
乳腺癌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毒素
肠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成年后的肠神经发生?
肠道菌群可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但其对成年后的肠神经元的影响尚不清楚。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通过作用于Toll样受体2(TLR2)来帮助维持成年后的结肠神经发生,这些发现为治疗由抗生素等因素引起的结肠运动障碍提供了新思路。
肠神经系统
nNOS
enteric neural precursors
mouse model
functional disorder
结直肠癌
结肠粘膜生物膜、宿主和大肠癌的相互作用
宿主和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有关。然而,这些细菌的活性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此外,细菌如何组织/定位,以及它们所表达的基因,都可能对CRC发病机制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近来,在约52%CRC患者和约13%健康人的上皮表面发现长达200微米的细菌生物被膜(BF)。此前已发现,在多个临床前小鼠模型中,来自CRC患者或健康人的BF形成细菌在CRC发展中起到功能性的角色,突出了细菌的组织形式对CRC产生的影响。最新发表在mSystems的研究发现在BF阳性菌群中,细菌毒力基因数量增加,并鉴定了一个保守的、可传播的BF阳性相关细菌核心组。此外,还证明了BF状态和CRC的发展改变了miRNA的表达,特异性miRNA与BF阳性相关类群相关。破译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发现CRC新的调节途径和具有潜在治疗意义的分子。
结直肠癌
biofilm
colorectal cancer
germfree
microRNAs
结直肠癌
17万人数据:口服抗生素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对来自英国的近3万名结直肠癌患者及近14万名对照进行分析后发现,口服抗生素与结肠癌风险增加、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
结直肠癌
病例-对照研究
结直肠癌
抗生素
结肠癌
胰腺癌
Cell:肿瘤菌群和肠道菌群可影响胰腺癌预后
胰腺癌(PDAC)有“癌中之王”的恶名,生存期较短,但也有少数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Cell发表了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PDAC长期幸存者的肿瘤菌群特征,及其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联,表明肿瘤菌群组成有望作为PDAC预后的预测标志物。该研究还通过粪菌移植试验,为靶向肠道菌群改善PDAC的疗法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支持。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PDAC
microbiota
tumor microbiome
结直肠癌
Th17免疫应答或抑制PD-1单抗治疗大肠癌的效果
约10%的错配修复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可对PD-1单抗治疗产生应答。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别了错配修复正常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鉴定出10个与PD-1单抗治疗应答相关的基因,发现IL-17信号可能抑制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提示靶向IL-17信号通路或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以治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Th17应答
精准医疗
错配修复(MMR)
HIV感染
HIV感染对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超过1000份样本的原始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HIV感染与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降低显著相关,而性别及性取向影响了这种相关性。
HIV感染
HIV
AIDS
Microbiome
荟萃分析
结直肠癌
结肠粘膜生物被膜有致癌性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结直肠癌患者还是健康人,其结肠粘膜中的生物被膜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均可诱导癌症的发生。这一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或可鉴定出结肠粘膜生物被膜中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菌种或特定菌群组成,有助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早期干预。
结直肠癌
bacterial infections
colorectal cancer
Microbiology
mouse models
结直肠癌
从基因组到表观基因组,菌群如何影响结肠癌(综述)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Genome Medicine》近期发表研究,回顾了肠道菌群影响宿主结直肠癌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基因表达等的研究,系统性总结了相关作用机制,对于开发预防、检测或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新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
菌群-宿主
综述
基因损伤
表观遗传
脆弱拟杆菌
非产毒脆弱拟杆菌抑制小鼠的结肠炎及结肠肿瘤发生
功能不同的脆弱拟杆菌菌株在体内的作用有很大差异。Mucosal Immunology上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发项在小鼠模型中,非产毒脆弱拟杆菌(NTBF)NCTC 9343菌株预先处理,可在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86菌株诱导的结肠炎及肿瘤发生中起保护作用,而该作用不依赖于NTBF的多糖A。
脆弱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
非产毒脆弱拟杆菌
结肠炎
肠道多发性腺瘤小鼠模型
结直肠癌(CRC)
Science:在家族性息肉病人肠道里,有两种细菌促癌!
这是昨天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重量级文章,发现在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结直肠癌遗传易感个体中存在结肠细菌被膜,主要由两种癌性细菌组成——产生不同癌性毒素(oncotoxin)的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并在相应小鼠模型中进行了验证,说明这两种细菌在结肠粘膜的持续共定殖,可在遗传易感个体中驱动肿瘤形成。这是继幽门螺杆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再次明确鉴定出的促进癌症的细菌,强烈推荐阅读。
结直肠癌(CRC)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脆弱拟杆菌
大肠杆菌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脆弱拟杆菌
Cell子刊:脆弱拟杆菌毒素如何促进结肠肿瘤发生
上周的一篇Science文章在家族性息肉病人肠道里鉴定出两种促癌细菌(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37872544),产生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ETBF)是其中之一。Cell子刊同时发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对ETBF促进结肠肿瘤的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ETBF分泌的毒素可刺激结肠上皮产生IL-17黏膜免疫应答,促使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癌变,并招募促肿瘤的髓细胞浸润末端结肠,加剧肿瘤形成。这两篇同时发表的文章各有侧重,也有共通之处,二者对照印证,或可为结肠癌的防治带来启示。 此外,同为脆弱拟杆菌,不同菌株间可存在巨大差异,有的促癌,有的则有潜在的益生作用,肠道菌群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脆弱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毒素
结肠上皮细胞
结肠肿瘤
结直肠癌
NPJBM: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生物被膜及菌群特征
最近关于大肠癌组织中的微生物相关研究非常多,这篇Nature旗下杂志的文章,再次关注于此,并有一些创新——特别关注了生物被膜的特征。值得专业人士好好看看。
结直肠癌
Diogo Pratas
Diogo Pratas
大肠癌
Cell子刊:微生物、菌群和结肠癌的关系(综述)
①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是可预见的;② 越来越多可用的微生物宏组学数据,使得我们能分析微生物和微生物群落在大肠癌中扮演的角色;③ 本综述讨论近年来微生物对结直肠癌贡献的见解,并探讨微生物如何成为癌症的诱因;④ 列出可能引发结肠癌的物种以及目前对它们的认识,并讨论与胆汁酸、外源性物质和饮食有关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更进一步探索结肠癌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大肠癌
结肠癌
癌变
胆汁酸
外源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