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Catherine Stanton
文章数:45篇
遗传-菌群互作
国内团队:宿主遗传学与“菌脉”相传(综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少璞与团队在Trends in Genetics发表综述,探讨了宿主遗传学在塑造菌群代际传递中的作用。
遗传-菌群互作
菌群垂直传递
母婴菌群
食物成瘾
调控食物成瘾的miRNA
食物成瘾的特点是失去对进食的行为控制,并与肥胖和其他进食障碍等疾病相关,然而其疾病机制尚不清楚。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和人类患者中鉴定出可调控食物成瘾的miRNA。
食物成瘾
miRNA
表观遗传
肠道菌群
Nature子刊:早产儿肠道菌群面面观(综述)
婴儿的肠道菌群对儿童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早产儿生理上的特殊性,其肠道菌群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从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影响因素、营养干预措施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早产儿
益生菌
陈卫院士团队:植物乳杆菌CCFM1143可改善慢性腹泻
江南大学的陈卫院士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对55名慢性腹泻患者进行4周干预后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CCFM1143治疗可显著改善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植物乳杆菌CCFM1143
抗生素耐药菌
重磅综述:抗生素及耐药菌群的“母婴传播”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研究认为的母婴抗生素及耐药菌株的传播证据及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抗生素耐药菌
综述
婴儿
菌群
母婴传播
干酪乳杆菌
江南大学:干酪乳杆菌CCFM1074或能缓解关节炎
江南大学杨波与研究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分析了两株干酪乳杆菌在大鼠模型中对关节炎的影响,表明其中的CCFM1074菌株能改善大鼠关节炎,并探索了背后的作用机制。
干酪乳杆菌
关节炎
母婴菌群传递
宏基因组分析揭示母婴菌群特征
研究表明,母体微生物群是婴儿体内先锋细菌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母婴肠道菌群在不同分类和代谢功能下的整体差异和相同特征,以及基于配对母亲肠道菌群预测婴幼儿肠道菌群的潜力尚不清楚。Gut Microbes最近发表的文章,纳入376对母婴,收集包括468份从怀孕、分娩到产后的母亲粪便样本,以及1024份从出生到1岁的婴儿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目的是研究(1)母婴肠道微生物组成、菌株异质性和代谢功能差异;(2)母婴微生物共享生物标志物;(3)菌株水平上的母婴微生物垂直传播;(4)孕妇特征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5)临床混杂因素,尤其早期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共享物种和毒株影响;(6)利用基于母体肠道菌群的不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母婴共享物种和菌株在婴儿中的发生率。研究结果揭示了从物种、菌株到代谢功能水平的母婴微生物特征。这一发现或为未来的母婴肠道菌群研究奠定基础。
母婴菌群传递
宏基因组分析
母婴菌群传递
陈卫院士团队:聚焦母婴肠道双歧杆菌类群
江南大学陈卫团队与爱尔兰Teagasc 食品研究中心Catherine Stanton合作,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阐述母婴间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双歧杆菌类群,值得关注。
母婴菌群传递
双歧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
陈卫、杨波等:sIgA包被肠道细菌与生命早期健康(综述)
近年来,母婴菌群一直是备受关注。婴儿的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和维持婴儿免疫力的发展中发挥着潜在的重要作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是肠道内的主要免疫球蛋白,能靶向细菌表面的多糖和鞭毛蛋白,从而形成sIgA包被(sIgA+)的细菌。近期Trends in Microbiology刊登的来自江南大学陈卫、杨波与研究团队的综述文章,回顾了成人肠道、母乳和婴儿肠道中细菌的组成,以及影响早期肠道微生物群发育的因素。讨论了与婴儿和成人肠道中sIgA包被细菌变化相关的疾病,及sIgA包被细菌在调节新生儿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最后,文章还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个挑战是最终解决sIgA包被细菌的组成和丰度变化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应用于临床。此外,更好地了解sIgA包被细菌对婴儿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益生菌,以促进早期生命的健康。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
生命早期
新生儿肠道菌
母乳细菌
饮食-菌群互作
成年前的长期饮食摄入如何影响成年后的肠道菌群?
从生命早期开始的长期饮食摄入情况,对人体肠道菌群有关键的塑造作用,可能对成年后的长期健康有重要影响。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研究,调查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后期的长期饮食摄入(能量、碳水化合物、纤维、蛋白质和脂肪)与成年后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关系。这些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旨在减少菌群相关疾病的早期饮食干预措施。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碳水化合物
人肠道菌群
产芽孢细菌
人肠道中的产孢菌群(综述)
芽孢是一些厚壁菌门细菌形成的一种坚硬的休眠体,能够抵抗不良外部环境。产生芽孢的细菌是人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称为产孢菌群(Sporobiota)。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产芽孢细菌
肠道菌群
生命早期
菌群传递
长双歧杆菌APC1472
长双歧杆菌或可降低肥胖/超重个体的空腹血糖
肠道菌群与个体肥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已经显示出抗肥胖的效果。 EBioMedicine发表的研究,评价了长双歧杆菌APC1472株(长双歧杆菌APC147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是否有抗肥胖作用,以及补充长双歧杆菌APC1472是否能降低健康超重/肥胖个体的体重指数(BMI)。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APC1472能降低肥胖小鼠体重,并且在临床研究中能改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长双歧杆菌APC1472诱导的空腹血糖下降可能对糖尿病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健康意义。
长双歧杆菌APC1472
空腹血糖
肥胖
胃饥饿素
皮质醇
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因素与后代肠道菌群健康(综述)
围产期因素可通过调节母亲和婴儿的肠道菌群,影响后代的长期健康。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的综述文章,介绍了产前、分娩和产后的多种关键围产期因素、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发育特征和来源,以及这些因素对后代肠道菌群和健康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围产期因素
婴儿肠道菌群
prenatal and postnatal factors
gut microbiome
Transmission
膳食磷脂
膳食磷脂与大脑认知功能(综述)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探讨了膳食磷脂的来源、在不同生命阶段和健康状态下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潜在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膳食磷脂
Dietary phospholipids
cognition
brain health
stress
菌群产物降低胃饥饿素受体信号
胃饥饿素被称为“饥饿荷尔蒙”,负责提高食欲并促进脂肪囤积。胃饥饿素受体GHSR-1a遍布人体的肠道和大脑,而人体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极可能参与调控GHSR-1a。本文检测了细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和乳酸,以及几株常见的益生菌的上清液对GHSR-1a的调节作用,发现SCFAs能显著抑制GHSR-1a相关的信号因子,因此认为SCFAs是针对GHSR-1a疗法的新思路。文章中最后提到同属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的上清液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印证了益生菌作用取决于菌种和菌株。
胃饥饿素受体
菌群产物降低胃饥饿素受体信号
胃饥饿素被称为“饥饿荷尔蒙”,负责提高食欲并促进脂肪囤积。胃饥饿素受体GHSR-1a遍布人体的肠道和大脑,而人体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极可能参与调控GHSR-1a。本文检测了细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和乳酸,以及几株常见的益生菌的上清液对GHSR-1a的调节作用,发现SCFAs能显著抑制GHSR-1a相关的信号因子,因此认为SCFAs是针对GHSR-1a疗法的新思路。文章中最后提到同属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的上清液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印证了益生菌作用取决于菌种和菌株。
胃饥饿素受体
短链脂肪酸
GHSR-1a
SCFA
lactate
菌群-肠-脑轴
精神疾病治疗的新思路:菌群-肠-脑轴
这是一篇关于“菌群-肠-脑轴”转化应用的综述,重点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原文作者想表达两点:1)传统的药物学和毒理学在评估候选药物时需考虑肠道菌群对实际药效的影响,2)基于菌群及其产物的药物研发或许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打开新局面。考虑菌群因素或许能帮助缓解“同药不同效”的问题,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以此也可见基础研究对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的重要性。编者个人很喜欢原文作者提到并使用的"psychobiotics"(精神益生菌)一词,它将"psychology"(心理学)和“biotics”(生物因子)结合在一起,强调了肠道菌群与人心理精神的互动。
菌群-肠-脑轴
精神疾病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Psychobiotic
Probiotic
母婴菌群传递
母亲的菌群如何传递给后代(综述)
母婴间的菌群垂直传递,是婴儿建立共生菌群的重要一环,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特别综述,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了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母体菌群变化、婴儿菌群的建立和发育、影响菌群垂直传递的因素等,值得关注。
母婴菌群传递
maternal microbiota
infant microbiota
vertical microbiota transmission
母体菌群
菌群建立
Nature子刊:围产期因素对婴幼儿菌群的影响长达4年
人体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出生后4年肠道菌群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出生方式以及出生时胎龄对早期肠道菌群建立具有重要影响,该影响可以持续到4岁。该结果对于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建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有参考价值。
菌群建立
围产期因素
早期菌群变化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变化抑制高碳酸血症的通气反应
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行为。《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改变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可通过菌群-肠-脑轴,导致脑干神经化学功能紊乱,从而抑制在高碳酸血症下的通气反应。
菌群-肠-脑轴
antibiotics
Faecal microbiota transfer
Breathing
Hypercapnia
抑郁症
饮食与抑郁症的关系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在所有欧洲国家都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现在有大量证据支持肠道微生物对中枢神经化学和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压力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症。最近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有肠道生态失调。这种生态失调的原因尚不确定。已有证据表明地中海饮食的人抑郁率较低,因此应鼓励患有抑郁症或易患抑郁症的患者加强含有高含量谷物/纤维和鱼类的植物性饮食。
抑郁症
肠道生态失调
地中海饮食
Lisa A Bero
Lisa A Bero
慢性间歇性缺氧
慢性缺氧影响豚鼠肠道菌群和心肺健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是主要致病因素,可诱导高血压等心肺问题,颈动脉体敏化可能参与其中。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以豚鼠为模型(其颈动脉体对缺氧不敏感),发现CIH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脑干神经化学和心肺控制,提示菌群-肠-脑干轴(而非颈动脉体敏化)可能介导了CIH诱导的心肺问题。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对睡眠呼吸紊乱的认识,提示肠道菌群或能作为这类疾病的辅助治疗靶点。
慢性间歇性缺氧
Cardiorespiratory control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Guinea-pig
Hypertension
性别差异
雌激素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引起代谢综合征的性别差异
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雌激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引起不同性别小鼠的代谢综合征的易感性差异。
性别差异
代谢综合征
chronic inflammation
estrogen
gut microbiome
菌群-肠脑轴
酒精成瘾性或与肠道菌群相关
研究酒精与肠脑轴的关联可能有助于防控酒精成瘾性。本研究在大鼠模型中发现,肠道菌群与酒精成瘾相关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初步建立了菌群-多巴胺-酒精成瘾行为的关系链,对肠脑轴、酒精成瘾性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菌群-肠脑轴
Alcohol addictionMicrobiomeGut-brain axisAlcohol use disorderImpulsivity
酒精成瘾
Wistar大鼠
多巴胺受体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或能缓解压力对肠-脑轴的影响
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可参与生理和行为的调节,Journal of Physiology近期发表动物研究,在小鼠中揭示,口服混合短链脂肪酸可缓解压力引起的生理和行为改变,为针对压力类疾病的菌群靶向疗法提供启示。
短链脂肪酸
社会心理压力
肠道菌群
肠-脑轴
Madhusudan Grover
肠-脑轴
菌群是大脑疾病中的重要因素(综述)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一篇综述,探讨了菌群与遗传易感性和生命早期(产前+产后)环境互作,在大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肠-脑轴
神经精神病学
菌群
microbiota
Neuropsychiatry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母亲的脂肪酸状态或能影响后代肠道菌群和代谢
西式饮食影响人体的脂肪酸组成,使ω-6/ω-3比值失衡。Microbiome近期发表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孕期和哺乳期母体的脂肪酸状态,可对后代的肠道菌群和代谢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该研究指出,脂肪酸对肥胖和代谢的影响,或与饮食补充的关联较小,而与身体组织器官中的脂肪酸谱的关联更紧密。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后代肠道菌群
肥胖
代谢
母亲饮食
病毒组
分娩方式影响一岁婴儿的肠道病毒组
PeerJ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对20名1岁婴儿的肠道病毒组进行分析,发现分娩方式显著影响了婴儿的肠道病毒组多样性及组成。
病毒组
分娩方式
噬菌体
Tine Mejlbo Sundfør
Tine Mejlbo Sundfør
认知
BP:肠脑轴的黑盒开始被揭开,但谜题仍无穷!
这是Biological Psychiatry[IF:11.412]对我们之前分享的一篇重要文献(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74868520)的介绍文,老规矩,这样的文章看看图就会有收获。不过今天这篇更值得看:① 肯定Carlson等人首次在婴儿身上明确了肠道菌群与脑部发育的潜在相关性;② 提示对初生婴儿来说,菌群多样性高未必对大脑发育就是好事,甚至有反面作用(进而提示我们对婴儿的菌群干预一定要慎之又慎!);③ 提示我们对肠脑轴的了解实在太有限,相关研究仍待充分拓展。好文章,连同它评述的研究论文,一并强烈推荐给大家!
认知
菌群多样性
脑发育
Michiel Kleerebezem
Michiel Kleerebezem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BJN:母鼠及其雄性后代缺ω-3,后代菌群及代谢失调
这是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IF:3.706]新发表的一项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也称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简称ω-3 )的研究,发现母鼠和雄性后代缺乏ω-3,后代的菌群和代谢都明显受到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推荐。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产物
n-3 PUFA
n3+ n-3 supplemented
CON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