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Eugene Chang
文章数:13篇
肿瘤免疫治疗
瘤内特定菌群可增强CD47单抗的肿瘤治疗疗效
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可影响PD-1单抗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但肠道菌群对于CD47单抗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的瘤内菌群组成可影响CD47单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双歧杆菌属在瘤内的富集可促进荷瘤小鼠对CD47单抗的应答。机制上,瘤内的双歧杆菌属菌株可通过激活STING信号以增强I型干扰素产生,从而促进树突细胞的交叉呈递,以提升CD47单抗的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
STING
肿瘤免疫治疗
菌群-免疫互作
CD47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和昼夜节律在代谢中的交集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的这篇文章介绍了肠道菌群及其功能产物与生物昼夜节律及宿主代谢间的紧密关系。现已有不少研究鉴定出参与菌群-生物节律(CRs)网络中的代谢物,它们有的源于宿主,有的源于肠道菌群,然而我们至今仍对这个庞大网络的作用机制不甚了解。对未来想通过菌群-CRs网络调节宿主代谢的研究者,作者提出关注样本选择(如减少对粪样依赖)、校准取样时间、人样和动物模型间区别、外界环境和性别等对研究结论影响的建议。
肠道菌群
昼夜节律
代谢
短链脂肪酸(SCFA)
胆汁酸
西式饮食
西式饮食如何促进大肠癌术后复发?
西式饮食是结直肠切除术后结直肠癌复发的风险因素之一。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西式饮食可通过促进溶胶原性细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殖,从而促进结直肠肿瘤的形成。
西式饮食
CRC
progression
carcinogenesis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胃肠道菌群
Cell子刊:消化道菌群的区域多样性(综述)
从口腔至肛门,消化道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塑造了具有不同组成和功能的菌群。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一篇重磅综述,充分介绍了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菌群组成和功能,以及对其有影响的宿主因素,并讨论了与区域性菌群有关的疾病和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胃肠道菌群
口腔菌群
食管菌群
胃菌群
小肠菌群
菌群研究
Nature子刊:宣传生态研究成果,门道很多!
将菌群领域的研究成果准确传达给大众,需要学术期刊编辑、领域专家、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共同参与。《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评论文章,总结了目前在宣传微生态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的弊端,强调正确宣传科研成果需要领域专家、监管机构以及青年研究人员共同参与。
菌群研究
新闻报道
观点评论
David A Brenner
Debanjan Dhar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Nature:小肠细菌移位可在遗传易感个体中诱发白血病
TET2突变可在人和小鼠中导致白血病,但发病率并非百分之百,还有其他重要诱因。Nature刚刚上线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发现,Tet2缺陷引起的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PMP)中,小肠细菌移位引发的炎症信号是主要驱动因素,抗生素治疗可逆转这些小鼠的PMP。这一发现为预防和管理白血病带来了新启示。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小肠
肠道屏障
细菌移位
Immun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小肠菌群
Cell子刊:小肠菌群促进饮食脂质的消化吸收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小肠菌群是饮食信号的关键转化者,促进宿主对脂质的消化和吸收。高脂饮食诱导的空肠菌群,可直接促进肠粘膜的脂质吸收,对营养过度和营养不良有潜在影响。这些发现或能为治疗肥胖带来启示。
小肠菌群
脂质消化吸收
Gut microbiota
small intestine
high-fat diet
动脉粥样硬化
JVS:血浆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或预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这是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IF:3.536]发表的一篇关于进入血液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晚期动脉粥样硬化和术后结果的相关性的研究,再次提醒我们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紧密关联。值得专业人士特别看看。
动脉粥样硬化
菌群代谢产物
Osnat Tirosh
Julia A Segre
Heidi H Kong
肥胖
Cell子刊:肠道菌群与肥胖,还需努力跨越相关性!
这是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近期发出的一篇重要观点文章,对肥胖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总结。题目就亮出了文章的立意——相关研究应着力能跨越相关性,迈向因果关系;内容上则给了很多具体建议。好文章,值得认真阅读。
肥胖
相关性
因果关系
DIO
MTT
粪菌移植
菌群移植:好坏与未知
① 本文是对关于“粪菌移植过程中病毒的传播”的研究的评论; ② 粪菌移植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中有很好疗效; ③ 然而移植过程中供体肠道内的病毒也可能传播到受体体内; ④ 病毒传播的临床意义还不清楚; ⑤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行安全有效地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
Shirong Liu
Howard L Weiner
肠道病毒
ISME:应对不规律饮食,病毒和细菌响应各不同
饮食扰乱了,细菌、病毒的反应一样么?
肠道病毒
肠道细菌
饮食
Kieran C O'Doherty
Kieran C O'Doherty
生物钟
Cell子刊:肠道菌群及高脂饮食影响生物钟功能和代谢
① 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产物日变化受饮食与宿主昼夜节律影响,高脂饮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扰乱微生物和宿主昼夜节律之间的平衡,影响新陈代谢和肥胖;② 常规饲养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日变化因饮食而异,高脂饮食破坏肠道菌群,诱发肥胖;③ 无菌小鼠表现出明显的中枢和肝脏昼夜节律基因表达受损,高脂饮食也不会诱发肥胖;④ 微生物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直接调节肝细胞内的生物钟基因表达;⑤ 宿主微生物昼夜节律网络的紊乱可能促进饮食诱导的肥胖。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饮食
肥胖
Luisa F Gomez Arango
微生物组学
Microbiome:人体微生物组学的未来在哪里?
① 2013年7月24日至26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召开了题为“人类微生物组学:憧憬未来”的学术会议;② 会议汇集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领域的专家,旨在全面介绍微生物组研究的现行状态,但更重要的是确定并讨论这个新兴领域研究的不足,挑战和机遇;③ 本报告将总结一下专家演讲报告,并阐述了在继续推动并提供医学转化应用方面,人类微生物组该做什么样的研究。
微生物组学
Jing Sun
Jiaming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