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Christian Jobin
文章数:26篇
克罗恩病
兰平、何真等:锁定肠系膜脂肪中的促肠炎细菌
肠系膜脂肪组织(mAT)增生,即“爬行脂肪”,是克罗恩病(CD)的一个病理特征,且与CD患者的预后不佳有关,但其机制仍不清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何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CD患者的mAT菌群-宿主互作失调,及其与CD患者疾病进展的关系。通过对mAT菌群进行分离培养,该研究进一步发现,mAT中的一种无色杆菌属细菌A. pulmonis是促炎的致病共生菌,可在小鼠中移位到mAT并促进结肠炎的恶化。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于肠道细菌在CD发展中的作用的认知,为研发基于菌群干预的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克罗恩病
爬行脂肪
肠系膜脂肪组织
菌群移位
肠道免疫细胞
Nature子刊:线粒体代谢调控肠道γδT17细胞,影响小肠代谢
RORγt+淋巴细胞包括tγδT17(IL-17的γδ T细胞)、Th17和ILC3s,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与Th17细胞和ILC3s相比,γδT17细胞代谢及其在组织内稳态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前尚不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组织环境塑造了脾脏和肠道γδT17细胞的基因特征,γδT17细胞的维持高度依赖于线粒体代谢。RORγt+淋巴细胞中缺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导致γδT17细胞减少,ILC3减少,Th17不变,同时小鼠的小肠组织重塑,通过增强2型免疫反应增加小肠长度。此外,小鼠表现出小肠转录和代谢的紊乱,体重减少,但抗寄生虫免疫增强。
肠道免疫细胞
线粒体代谢
RORγt+淋巴细胞
肠道应激
肠道菌“以德报怨”,通过集群方式治愈肠道炎症
已有很多研究指出,在人和小鼠中,肠道细菌集群现象与肠道应激有关,然而这种集群移动的现象与一些疾病病理生理的关系仍不清楚;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从DSS肠炎小鼠模型的粪便中分理出一株集群菌株-SM3,该集群菌株能显著缓解小鼠肠道炎症,并证实了SM3对肠道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有益菌拟杆菌的生长而实现的;这篇文章揭示了一种新的,违背传统直觉的范式:肠道应激可能诱发了集群菌群,然而,这些集群却可以反过来治愈肠道炎症。
肠道应激
细菌集群
缓解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炎症
NTPDase8通过抑制P2Y6受体活化缓解小鼠肠道炎症
核苷酸可通过结合P2受体激活炎症应答。NTPDase8作为一种外切核苷酸酶,可水解P2受体的配体。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NTPDase8的缺失可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而P2Y6受体的缺失或P2Y6拮抗剂可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起保护作用,提示NTPDase8可通过抑制P2Y6的激活,缓解小鼠的肠道炎症。该研究结果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肠道炎症
NTPDase8
P2Y6受体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抗TNF疗法“修正”菌群,预防大肠癌
炎症性肠病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靶向炎症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疗法可治疗结肠炎,在一些研究中也显示出减少结直肠癌(CRC)风险的作用。《Nature Cancer》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抗TNF疗法能通过“修正”菌群在结肠炎相关的癌变过程中的变化,使其恢复到非致癌的状态,发挥预防CRC的作用。这些发现再次证实,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双向的相互作用,而通过抑制免疫炎症来修正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状态,可以减缓甚至预防CRC。
结直肠癌
Cancer
Cancer Prevention
Inflammation
Microbiome
癌症
微生物组如何影响癌症进程和疗效?(观点)
微生物组或影响癌症进展和治疗反应,但具体作用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的观点文章详细分析了微生物组对癌症进程和治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方式。微生物组与癌症之间的互作是两个复杂系统的互作,或需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目前已有一些改变恢复癌症患者微生物组的治疗方法正在进行试验,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究以更好地治疗癌症。
癌症
微生物组
代谢
共生菌
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结肠粘膜生物膜、宿主和大肠癌的相互作用
宿主和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有关。然而,这些细菌的活性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此外,细菌如何组织/定位,以及它们所表达的基因,都可能对CRC发病机制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近来,在约52%CRC患者和约13%健康人的上皮表面发现长达200微米的细菌生物被膜(BF)。此前已发现,在多个临床前小鼠模型中,来自CRC患者或健康人的BF形成细菌在CRC发展中起到功能性的角色,突出了细菌的组织形式对CRC产生的影响。最新发表在mSystems的研究发现在BF阳性菌群中,细菌毒力基因数量增加,并鉴定了一个保守的、可传播的BF阳性相关细菌核心组。此外,还证明了BF状态和CRC的发展改变了miRNA的表达,特异性miRNA与BF阳性相关类群相关。破译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发现CRC新的调节途径和具有潜在治疗意义的分子。
结直肠癌
biofilm
colorectal cancer
germfree
microRNAs
胰腺菌群
Nature Reviews:菌群研究的新领域--胰腺菌群(观点)
在肠道菌群火热的当下,人体其他部位的菌群研究也在逐渐开展。Nature子刊的这篇观点文章介绍了胰腺菌群,讨论了其可能的起源和在疾病中的作用,列举了大量关于1型糖尿病、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等胰腺自身疾病的研究案例,种类涵盖关联性研究和模式动物的机理研究。尽管胰腺菌群可参与到胰腺的疾病发展/抑制中,但文章对现阶段使用其作为临床治疗靶点抱有十分谨慎态度,未来还需更多的基础研究做支持。
胰腺菌群
1型糖尿病
胰腺炎
胰腺导管腺癌(PDAC)
Shuwei Li
天然产物
海藻天然产物或能缓解炎症、调节菌群
海藻具有化学预防和抗炎特性,但对其生物活性成分所知有限。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近期发表一项研究,揭示了海藻的非极性提取物及其中的活性成分cymopols,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能发挥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菌群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
天然产物
seaweed
natural products
Cancer Prevention
Nrf2
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综述)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篇关于粪菌移植的综述,探讨了用粪菌移植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潜力,以及相关基础研究和初步临床研究的结果证据,干货很多,此处仅做概述导读,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原文深挖。
粪菌移植
Jiong-Wei Wang
Huaxi Yi
Lingjun Tong
癌症
Gut:菌群在癌症中的作用,国际大佬们达成了哪些共识?
菌群与癌症的研究是菌群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国际癌症微生物组协会(ICMC)于2017年的创立大会上,召集了肿瘤学/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的18位国际专家,就该领域的5个关键性问题,通过为期1天的圆桌会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相关文章上周在《Gut》发表。文章信息量很大,此处仅做导读性解读,文中总结的很多观点内容干货很值得专业人士深挖,强烈推荐!
癌症
菌群
圆桌会议
肿瘤学
微生物组
结直肠癌
结肠粘膜生物被膜有致癌性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结直肠癌患者还是健康人,其结肠粘膜中的生物被膜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均可诱导癌症的发生。这一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或可鉴定出结肠粘膜生物被膜中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菌种或特定菌群组成,有助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早期干预。
结直肠癌
bacterial infections
colorectal cancer
Microbiology
mouse models
绿茶多酚
肠道菌群促进茶叶预防慢性疾病的一种机制
人体细胞代谢废物氨和活性羰(RCS)的积累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近期发表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农业技术州立大学华人学者Shengmin Sang团队的研究,鉴定出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胺化代谢物清除RCS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促进作用,为绿茶对慢性疾病的保护性作用提供了一种机制。
绿茶多酚
EGCG
amination
Green tea
Gut microbiota
免疫治疗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癌症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研究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对PD-1抗体治疗疗效有影响。
免疫治疗
肠道微生物
Kelly S Swanson
Kelly S Swanson
肿瘤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仍需更多的深入研究
Gu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3项先前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总结,对比了肠道菌群对PD-1在癌症患者中的疗效的影响,发现不同研究中,菌群的相关信息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深入剖析菌群与癌症免疫治疗疗效的关联。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空肠弯曲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
空肠弯曲杆菌可产生细胞膨胀致死毒素(CDT),促进肠道炎症,但其对癌变的影响尚未明确。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空肠弯曲杆菌可通过CDT促进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并改变小鼠结肠中的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空肠弯曲杆菌
细胞膨胀致死毒素
细菌毒素
离子交换
肠道Na+/H+交换受损,可导致菌群失调,促进结肠炎
肠道上皮的Na+/H+交换在粘膜稳态、经上皮离子吸收、pH值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调控肠道上皮Na+/H+交换的NHE3基因缺陷小鼠,菌群失调并发展出自发性结肠炎,而将失调后的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可促进结肠炎的发病与发展。
离子交换
Yongxing Zhao
Nan Zhang
胰腺导管腺癌(PDAC)
胰腺菌群和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胰腺癌?
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胰腺菌群无法用来区分胰腺癌和非胰腺癌,但肠道菌群可通过远距离方式影响胰腺肿瘤的生长,提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或能用于防治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PDAC)
肠道菌群
胰腺菌群
异种移植物
Clea Bárcena
肠道感染
特定菌群结构和代谢物可缓解弯曲杆菌感染
空肠弯曲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的厌氧菌群以及菌群产生次级胆汁酸,可控制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强调了脱氧胆酸钠在菌群抑制空肠弯曲杆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参考。
肠道感染
DCA
infection
Metabolism
Microbiome
梭杆菌属
Nature Reviews:梭杆菌属或促结直肠癌转移
这是近期Nature Reviews的一篇短评,围绕之前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33449344)展开,配图总结了该研究的精华,不妨看看。
梭杆菌属
肿瘤转移
结直肠癌
Shamina M Rangwala
Shamina M Rangwala
Science:肿瘤免疫治疗,基于菌群的精准医疗时代来临
这是Science对同期发表的多项重大研究的简要介绍和评价,基于这些在动物模型和人身上做的研究,已经可以明确认为在精准医疗中,要将菌群因素考虑在内。值得认真看看,特别推荐。
肿瘤免疫治疗
Science:肿瘤免疫治疗,基于菌群的精准医疗时代来临
这是Science对同期发表的多项重大研究的简要介绍和评价,基于这些在动物模型和人身上做的研究,已经可以明确认为在精准医疗中,要将菌群因素考虑在内。值得认真看看,特别推荐。
肿瘤免疫治疗
PD-1单抗
Louise M Burke
Louise M Burke
肿瘤免疫应答
饮食和菌群代谢物调控肿瘤免疫应答(研讨会报告)
这是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去年发表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举办的研讨会的报告,主题是饮食和菌群代谢物调控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会议上的演讲和讨论,干货很多,在此仅做概略导读,具体内容请有兴趣的读者深挖。
肿瘤免疫应答
癌症
肠道菌群
免疫
代谢
肠道菌群
Cell子刊:肿瘤微生物组存在么?
①与癌症发展相关的菌群“肿瘤微生物组”越来越受到关注。 ②虽然一些研究发现了细菌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些细菌直接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③要确切地证明癌症相关细菌与癌症的因果性,需要更好的实验设计,比如将癌症相关细菌转移至拥有人源化免疫系统的小鼠体内。
肠道菌群
癌症
相关性研究
因果性研究
微生物组学
Microbiome:人体微生物组学的未来在哪里?
① 2013年7月24日至26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召开了题为“人类微生物组学:憧憬未来”的学术会议;② 会议汇集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领域的专家,旨在全面介绍微生物组研究的现行状态,但更重要的是确定并讨论这个新兴领域研究的不足,挑战和机遇;③ 本报告将总结一下专家演讲报告,并阐述了在继续推动并提供医学转化应用方面,人类微生物组该做什么样的研究。
微生物组学
Jing Sun
Jiaming Liu
结肠炎
Science:炎症毁菌,菌增炎症,终而癌也!
① 炎症反应改变结肠炎易感的IL-10敲除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② 在AOM(致癌物偶氮甲烷)处理的IL-10敲除小鼠体内定植大肠杆菌NC101促进侵袭性癌的发生;③ 除炎症外,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还需细菌特异性因子pks(聚酮合成酶),敲除NC101的pks导致肿瘤侵袭性降低,但不影响肠道炎症反应;④ 粘膜相关psk阳性大肠杆菌在炎症性肠炎及CRC中比例明显升高;⑤ 小鼠中,结肠炎通过改变微生物组成和诱导具有遗传毒性的微生物扩张来促进肿瘤的发生。
结肠炎
结肠直肠癌
聚酮合成酶
Francesco Strati
Carlotta De Fili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