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致病菌感染
文章数:26篇
腹泻
Nature子刊:医院获得性腹泻患者生物标志物有何特征?
医院获得性腹泻(HAD)很常见,通常与抗生素给药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失调有关。 艰难梭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 病原体,但人们对AAD和艰难梭菌感染 (CDI) 与对比抗生素治疗相关的微生物群和代谢组知之甚少。近日,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医院获得性腹泻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酪胺/酪氨酸比值升高和脯氨酸Stickland发酵分别可作为低多样性肠球菌显性AAD以及伴随肠球菌增殖和CDI的生物标志物,值得关注。
腹泻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致病菌感染
宿主感染
宿主基因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稳态?
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由数万亿细菌组成的复杂群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群的细菌群落影响几种病症和疾病的发展。近日,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利用协作杂交小鼠研究了宿主遗传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提出了多个宿主基因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体内平衡,以及某些生物体可能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健康的观点,值得关注。
宿主感染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Qiime2流程
膳食铁
印遇龙+万丹等:摄入膳食铁或可抵御病原性细菌感染?
铁被认为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铁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多数微生物增殖颇为重要,有时会加重炎症性疾病,因此它们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常被低估。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万丹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发现膳食铁摄入可提高血清铁水平,调节杯状细胞增殖和黏蛋白层功能,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值得关注。
膳食铁
致病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上皮细胞
致病菌感染
Nature子刊:多重耐药菌的肠道定殖恶化小鼠的肺部致病菌感染
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CPE)的肠道定殖可能影响肺部感染的结局。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CPE的肠道定殖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短链脂肪酸水平,同时减少肺部的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从而恶化绿脓杆菌肺部感染的结局。粪菌移植或口服补充短链脂肪酸,可改善CPE肠道定殖导致的小鼠绿脓杆菌肺部感染恶化。
致病菌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绿脓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肠癌
Cell子刊:非伤寒沙门氏菌反复感染增加大肠癌风险
肠道沙门氏菌有2500多种不同的血清型,伤寒血清型可引发严重的伤寒(副伤寒)。非伤寒沙门氏菌(NTS)血清型可引发人的肠胃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食源性传播很常见,并与结肠癌风险增加有关。沙门氏菌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多种效应蛋白可影响宿主的MAPK、AKT、Wnt等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癌变。但由于被诊断的NTS感染仅占人群感染的一小部分,目前缺少NTS感染,尤其是反复感染对结肠癌风险影响的研究。Cell Reports Medicine近日发表的最新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回顾性血清学研究证明荷兰人群中NTS暴露程度与结肠癌风险呈正相关,并通过细胞及小鼠实验揭示了NTS感染促进细胞转化和加速肿瘤生长的现象。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致病菌感染对结肠癌发展的贡献,提出或可针对NTS暴露的人群进行肠癌筛查或随访。
结肠癌
研究论文
致病菌感染
非伤寒沙门氏菌
母源抗体
Science子刊:肠道菌群诱导的IgG,通过母乳塑造后代的肠道菌群和免疫
Science Immunology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母体肠道菌群特异性的IgG抗体,能经过母乳转移到后代肠道中,不仅帮助仔鼠抵抗致病菌感染,还参与塑造肠道菌群发育,对后代的免疫功能造成深远影响。这项研究与赵文婧等此前在Nature发表的文章相互印证(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2683215),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两篇文章一起读读。
母源抗体
肠道菌群
母乳IgG
母婴传递
交叉反应
噬菌体疗法
南京农业大学:抗细菌感染,噬菌体或优于抗生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O157:H7血清型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且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比例不断增加。南京农业大学的汤芳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STEC O157:H7 EDL933感染的小鼠模型中,相比于抗生素(恩诺沙星),噬菌体鸡尾酒的疗效相似(生存率90% vs. 100%),且可更好地促进小鼠感染后的恢复。
噬菌体疗法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免疫训练增强保护性肠道免疫的新机制
病原体相关刺激物的暴露经历可通过对先天性免疫的训练,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成纤维网状细胞(FRC)是淋巴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可支持淋巴细胞的定位及生存,并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IL-17信号对于炎症期间的FRC代谢及增殖至关重要。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免疫训练可激活FRC,从而以IL-17信号依赖性方式增强针对致病菌的抗体应答,并促进活化B细胞产生IL-10以降低组织炎症。
肠道免疫
IL-10
调节性B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免疫互作
低纤维饮食可增强小鼠对2种致病菌感染的防御
饮食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纤维的缺乏,可能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对致病菌的定殖抗性。在先前的研究中,低纤维饮食可增加小鼠对鼠柠檬酸杆菌感染的易感性。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却发现在限菌小鼠及无菌小鼠中,低纤维饮食可能降低小鼠对另外2种致病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结肠CD8+ T细胞、Th1细胞及NK细胞的增加相关。
饮食-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致病菌感染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在抑制炎症的同时,可增加致病菌毒性
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丙酸盐及丁酸盐可通过调节毒力基因的表达,以增加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的毒性,但又能够抑制其感染后诱导的炎症应答。该研究结果提示,在利用短链脂肪酸抗炎时,需要考虑其对致病菌毒力的影响。
短链脂肪酸
致病菌感染
类器官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通过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在致病菌感染及肠道炎症中起保护性作用
透明质酸是一种粘多糖聚合物,在胃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透明质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以Akkermansia菌属增加为特征),增加小鼠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并抑制致病菌感染或DSS诱导的肠道炎症。粪菌移植或定殖Akk菌进一步证实了透明质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发挥作用的机制。
透明质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菌群-免疫互作
致病菌感染
曹永国+张文龙:肠道菌群可帮助防御钩端螺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体引起的全球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钩体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血液后能迅速扩散至全身,引起黄疸、流产、肝肾衰竭,甚至死亡。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抵御病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在钩体感染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吉林大学的曹永国、张文龙与团队,对肠道菌群在钩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探究,其成果发表于微生物学Top期刊The ISME Journal。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抗菌功能,抵御钩体感染,提示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成为防控钩体病及相关螺旋体感染的新策略。
致病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钩端螺旋体
肠道免疫
Cell子刊:NIPI-3调节线虫肠道免疫的机制
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因肠道感染而产生的活性氧可诱导SKN-1,后者是一种与哺乳动物的NRF1/2同源的保护性转录因子。多种因子调控SKN-1,包括MAPK信号通路可通过磷酸化SKN-1以使其活化。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了SKN-1的另一种正向调控因子——NIPI-3。机制上,转录因子CEBP-1可通过促进VHP-1的产生,以诱导PMK-1的去磷酸化,从而抑制PMK-1介导的SKN-1活化;而NIPI3可通过抑制CEBP-1的活性,以增强SKN-1的活化。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秀丽隐杆线虫
西式饮食
西式饮食如何影响致病菌感染
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西式饮食喂养的小鼠中,因缺乏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盐),鼠柠檬酸杆菌的初期定殖受到抑制;但肠道菌群对鼠柠檬酸杆菌的清除能力也有所降低,导致持续感染相关的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
西式饮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致病菌定殖
菌群-免疫互作
巨噬细胞的PTPN2通过三种机制抑制致病菌生长及侵袭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中的PTPN2通过三种不同机制抑制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的生长与侵袭:抑制CEACAM表达以限制巨噬细胞的细菌摄取、维持自噬及溶酶体酸化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
菌群-免疫互作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PTPN2
溶酶体
研究论文
肥胖
厦门大学:食源性肥胖如何影响皮肤的抗菌防御
感染是肥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肥胖导致抗菌防御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厦门大学的张凌娟团队与国外研究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食源性肥胖(DIO)小鼠中发现,DIO可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的扩增,后者在失去产生抗菌肽能力的同时,可分泌TGF-β以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及抗菌肽的产生,从而损伤小鼠皮肤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致病菌感染
肠道免疫
肠道ILC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并产生IFN-γ,以应对致病菌感染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致病菌感染期间,小鼠肠道中的天然淋巴细胞(ILC)可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中,并在组成及转录谱上发生改变,增加IFN-γ的表达及IFN-γ/GM-CSF的共表达,从而对抗致病菌感染。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LC
IFN-γ
致病菌感染
Science子刊:致病菌抵抗宿主胞内免疫防御的机制
Caspase依赖性胞质LPS感知是宿主防御细菌的关键,致病菌如何对抗这一防御机制尚未明确。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在感染宿主细胞期间,可通过表达志贺毒素抑制gasdermin D的活化,从而抑制caspase-11介导的胞质LPS感知通路及非典型炎性小体应答。
致病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志贺毒素
细菌-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口腔菌群可增强肺部Th17免疫应答,抑制病菌感染
来自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口腔厌氧细菌在肺部的富集与Th17炎症表型的增加相关。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吸入口腔菌群可通过MyD88依赖性方式增强小鼠肺部的Th17炎症应答,并保护小鼠肺部免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菌群-免疫互作
肺炎链球菌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
myd88
肠道屏障
云南大学:YAP感知肠道屏障损伤以对抗致病菌感染
病原体可破坏肠道上皮屏障,而上皮免疫系统如何感知肠道屏障的受损并激活防御通路尚未明确。来自云南大学的张克勤团队及邹成钢团队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线虫及小鼠中揭示了YAP-1/YAP在感知肠道屏障受损并调控针对致病菌的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肠道屏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秀丽隐杆线虫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或能用于监测白血病患者的特定感染风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常发生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但影响因素尚未明确。《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口腔菌群(而非粪便菌群)中的寡养单胞菌阳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累积暴露与AML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显著相关,提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AML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风险,而监测口腔菌群变化是鉴定感染高危患者的潜在策略。
致病菌感染
急性髓系白血病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致病菌感染
口腔菌群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STAT5信号促进ILC3产生IL-22以对抗致病菌感染
STAT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IBD患者通常表现出STAT信号失调,STAT3与STAT5的基因变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数柠檬酸感染介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发现IL-2与IL23可激活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中的STAT5信号,从而促进ILC3产生IL-22,以起到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及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作用。
肠道免疫
IL-23
IL-2
IL-22
ILC3
致病菌感染
Science子刊: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致病菌定殖的机制
肠道沙门氏菌的PhoP/PhoQ双组份信号系统对关键毒力因子的表达起到重要调控作用。Science Signal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可结合PhoQ,抑制PhoQ的自磷酸化活性,以降低PhoP激活的下游基因表达,从而促进沙门氏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殖及向全身的散播。
致病菌感染
致病菌感染
不饱和脂肪酸受体
PhoQ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组成影响小鼠对致病菌的易感性
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品系的实验室小鼠对致病菌——鼠柠檬酸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发现短链脂肪酸(主要是丁酸盐)丰度与易感性相关,丁酸盐在体外可直接抑制鼠柠檬酸杆菌的生长,而补充丁酸盐可在体内抑制鼠柠檬酸杆菌的感染。该研究提示,在使用小鼠模型研究致病菌感染时,应注意菌群的标准化。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致病菌感染
鼠柠檬酸杆菌
动物实验
致病菌感染
腹泻性大肠杆菌与与旅行后的骨骼肌症状相关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在200多名受试者中发现,旅行后部分受试者出现反应性关节炎等骨骼肌症状,并与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相关,但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未能阻止骨骼肌症状的发展。
致病菌感染
反应性关节炎
腹泻性大肠杆菌
骨骼肌症状
前瞻性研究
致病菌感染
Cell子刊:李斯特菌如何调控自身的肠道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致病菌调控自身肠道感染的机制:Prevotella copri的存在可促进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感染,而李斯特菌可产生一种细菌素——Lmo2776,以减少肠道共生细菌——Prevotella copri的丰度,以抑制自身的感染,避免造成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自身的长期感染及持留。
致病菌感染
bacterioci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o2776
M-SH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