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次级胆汁酸
文章数:22篇
肝移植
Cell子刊:粪便代谢物分析可识别有术后感染风险的肝移植患者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治疗方法,但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高感染率使其复杂化。近日,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07名接受肝移植患者,测定其粪便代谢物并与肠道菌群组成、病原体丰度和术后感染间关联,发现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和其他微生物衍生代谢物浓度的降低与肠道病原体扩张和术后感染有关。总之,该研究表明,通过粪便代谢物定量描述肠道生态失调可能为目标微生物群重建提供途径,值得关注。
肝移植
粪便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口腔菌群
肠道菌群中的一些“口腔菌”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肠道微生物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关,但它们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发表最新研究,纳入8973名无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受试者,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全身性炎症标志物间存在强关联,其特征是某些链球菌和其他常见口腔物种的丰度显著富集,值得关注。
口腔菌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次级胆汁酸
付云贺+胡晓宇:次级胆汁酸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乳腺炎
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物是宿主-菌群相互作用的最常见机制之一,并参与病原体入侵的发病机制。然而,对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物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远端器官的病原体感染知之甚少。近日,来自吉林大学的付云贺和胡晓宇与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紊乱导致的继发性胆汁酸(脱氧胆酸)产生受损,促进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乳腺炎,并提出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来干预远端感染的潜在策略。
次级胆汁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乳腺炎
P-糖蛋白
肠菌代谢物如何调节肠上皮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
p -糖蛋白(P-gp)是肠道上皮细胞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内源性大麻素排出毒素、防止过度炎症和维持内稳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P-糖蛋白(P-gp)在肠道中的表达对于保护肠道上皮细胞免受毒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损害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其在肠道中的调控却了解甚少。mBio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复杂的、迄今未被重视的细胞内信号网络,该网络由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丁酸和次级胆汁酸诱导来调节P-gp的表达。该发现确定了微生物群和保护结肠炎的新联系,利用肠道菌代谢物和P-gp诱导在肠道局部的有益作用,或可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其他肠道炎症提供一个潜在治疗机会。
P-糖蛋白
丁酸
次级胆汁酸
膳食纤维
低聚果糖如何改善小鼠糖代谢?菌群和胆汁酸有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至关重要,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膳食纤维来调节宿主的生理状况。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给吃西式饮食的小鼠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果糖,可通过调节肠菌的次级胆汁酸生成,改善宿主的糖代谢。这些发现为改善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
膳食纤维
低聚果糖
肠道菌群
次级胆汁酸
猪去氧胆酸
长寿
Nature聚焦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一组特殊的胆汁酸或助长寿
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日本百岁老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物,发现百岁老人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特征,其菌群有助于富集一组特定的次级胆汁酸(包括isoalloLCA在内的石胆酸衍生物)。该研究进一步鉴定出参与这些胆汁酸代谢的细菌和代谢通路,并发现isoalloLCA能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致病菌。该研究还分析了胆汁酸谱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总之这些发现提示,特定的胆汁酸代谢物可能有助于抵抗致病菌感染,维持肠道稳态,从而促进健康长寿。这为阐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健康长寿带来了新启示。
长寿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次级胆汁酸
抗菌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深圳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肠道菌群与脂代谢失调
肠道菌群的代谢变化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来自深圳人民医院的戴勇团队、刘冬舟团队及Donge Tang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粪便菌群、粪便及血清代谢组,发现SLE患者的粪便菌群失调,且多种粪便及血清代谢产物(尤其是脂代谢产物)的水平发生变化,而菌群组成的变化与脂代谢变化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论文
脂代谢
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
慢性便秘
Elobixibat或通过增加脱氧胆酸水平以治疗慢性便秘
Elobixibat是一种新型的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可增加结肠胆汁酸浓度并刺激肠功能,因此被用于治疗慢性便秘。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30名接受短期elobixibat治疗的慢性便秘患者的粪便胆汁酸及菌群进行分析后发现,elobixibat可增加总胆汁酸及脱氧胆酸浓度,并降低粪便菌群多样性。该研究提示,elobixibat对便秘的治疗效果与其对次级胆汁酸的作用(而非对菌群结构的影响)相关。
慢性便秘
研究论文
前瞻性研究
elobixibat
脱氧胆酸
胆汁酸代谢
Nature:肠道菌胆汁酸代谢研究再获重要进展
肠道菌群可生成多种次级胆汁酸,其中含量最丰富的包括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LCA),这些胆汁酸及其衍生物对于宿主生理功能和健康有重要影响。肠道中的特定细菌能通过7α-脱羟基作用将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分别转化为DCA和LCA,该代谢过程由编码8个基因的bai操纵子介导。此前研究主要揭示了这一途径中的氧化反应步骤机制,还原反应部分仍有待阐释。《Natur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详细解析了7α-脱羟基途径的完整反应步骤,并通过遗传工程方法将该生物合成通路转入到原本没有7α-脱羟基作用的生孢梭菌中,并在无菌小鼠中证实了这种工程菌能产生DCA。这些工作为解析肠道菌代谢途径提供了一个范例,也为进一步研究靶向肠道细菌调控胆汁酸库的方法提供了新起点。
胆汁酸代谢
biochemistry
Microbiology
细菌代谢途径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Nature:菌群产生的特定次级胆汁酸,能增加肠道Treg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肠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其分化受肠道菌群产物的影响。几个月前Nature曾发表研究表明菌群的胆汁酸代谢物可调控结肠Treg(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3175835)。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则鉴定出两种新的次级胆汁酸(ω-MCA和isoDCA)在体外能有效诱导Treg分化,其中isoDCA在肠内含量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isoDCA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中的法尼醇X受体(FXR)互作,来增强其诱导Treg的作用,并通过构建工程菌和菌群定植实验,在小鼠中证实产isoDCA的菌群能促进结肠中的外周Treg生成。
肠道免疫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Microbiome
Mucosal immunology
Clostridium scindens
终末期肾病
任发政+于政权等:产毒的肠道菌群,或促进肾衰竭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发生和进展与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密切相关。动物研究表明许多尿毒症毒素来源于肠道微生物,而这些毒素通常不能通过透析有效去除。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和于政权教授与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研究,对223名ESRD患者和69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进行了多组学分析,揭示了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疾病表型组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患者异常的肠道菌群能通过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加重临床预后,并用动物模型提供了因果性证据。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降低患者尿毒症毒性的靶标,应作为透析的补充疗法进行深入研究。
终末期肾病
肠-肾轴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功能
代谢组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可抑制发酵纤维诱导的小鼠肝癌
膳食纤维被认为对健康有益,但先前的研究表明,在Toll样受体5(TLR5)敲除小鼠中,喂食菊粉可使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并导致部分小鼠发展出胆汁淤积及肝癌。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万古霉素可通过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抑制具有纤维发酵及次级胆汁酸生成能力的细菌,以减少次级胆汁酸的产生,从而抑制菊粉等可发酵纤维诱导的肝癌发生。
万古霉素
Toll-like receptor 5
inulin
soluble fiber
Fermentation
次级胆汁酸
Cell子刊:菌群失调诱导的次级胆汁酸缺失促进肠道炎症
胆汁酸在肠道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次级胆汁酸可由肠道菌群代谢初级胆汁酸产生。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肠道中的次级胆汁酸水平降低,产生次级胆汁酸所需的基因及次级胆汁酸产生菌减少。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补充次级胆汁酸可缓解肠道炎症。
次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免疫
Nature:宿主-菌群的胆汁酸互作,调节特定肠道Treg
肝脏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在小肠中帮助吸收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约5%的胆汁酸会进入结肠,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后,作用于宿主的多种核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调控宿主的胆固醇代谢和能量平衡,也在塑造宿主先天免疫应答上起关键作用。然而,这种胆汁酸相关的宿主-菌群互作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晰。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菌群的胆汁酸代谢物可经过维生素D受体来调控宿主的结肠RORγ+调节性T细胞数量,从而影响对结肠炎的易感性。
肠道免疫
Mucosal immunology
symbiosis
宿主-菌群互作
胆汁酸
菌群-免疫互作
Cell:服用抗生素期间接种疫苗,可能削弱疫苗效果
在动物模型中,用抗生素减少肠道菌群,可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但人体中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Cell最新发表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在健康人中,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会削弱流感疫苗在人体中的免疫效果,并分析了其中的生物学机制,菌群扰动引起的次级胆汁酸减少和脂肪酸代谢物改变可能有主要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influenza
microbiota
vaccines
systems vaccinology
肠道炎症
饮食干预治疗IBD的机制
饮食干预是治疗小儿克罗恩病的一线疗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IBD犬类模型发现,饮食干预诱导的疾病缓解与菌群结构及次级胆汁酸的变化相关,并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确认了特定细菌及次级胆汁酸在缓解肠道炎症中的关键作用。
肠道炎症
IBD
饮食干预
次级胆汁酸
Amanda L Muehlbauer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瘦型脂肪肝患者有独特的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特征
约25%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并不胖,这类患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瘦型NAFLD患者独特的胆汁酸谱和肠道菌群特征,并在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瘦NAFLD小鼠模型中确认了这些特征,表明抑制胆汁酸重吸收或许是改善瘦型NAFLD的治疗策略。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Fibrosis
lean
bile acids
艰难梭菌
Cell子刊:肠道细菌通过分泌抗生素抑制艰难梭菌生长
来自Cell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通过分泌抗生素,以抑制艰难梭菌的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后者的生长,而次级胆汁酸可增强这种抑制活性。
艰难梭菌
turbomycin A
1-acetyl-β-carboline
cyclic dipeptides
Clostridium difficile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评估肠道菌群的“致病功能”
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基于肠道菌群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评估菌群的“致病功能”,并发现在不同疾病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携带“致病功能”相关基因的细菌的丰度增加,提示可基于肠道菌群的“致病功能”评估宿主的健康状态,并实现靶向肠道菌群的精准医疗。
bile
diagnostics
ecology
Function
Gut microbiota
肝脏肿瘤监视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怎样影响肝脏抗肿瘤免疫?
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77283527)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次级胆汁酸可能抑制肝脏招募NKT细胞,从而削弱肝脏的抗肿瘤反应。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对此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肝脏肿瘤监视
肝脏NKT细胞
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心血管疾病
Nature子刊: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综述)
这是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发表的重要综述,全面阐述了菌群(包括口腔和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由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Stanley L Hazen领衔,关注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位作者和他领衔的团队的分量!
心血管疾病
氧化三甲胺
次级胆汁酸
Huan Yu
Hengchong Shi
脱氧胆酸
IJC:次级胆汁酸扰乱肠道菌群并促发肠道癌症
这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F:6.513]发表的关于次级胆汁酸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和癌症发生的研究,很有研究和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推荐。
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
Apcmin/+ mice
deoxycholic acid
intestinal carcino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