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iew C Ng
文章数:59篇
微生态干预
黄秀娟团队Lancet子刊:SIM01合生制剂可改善长新冠
全球约有6500万人受长新冠(PACS,COVID-19急性期后综合征)影响,但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最新发表了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陈家亮与团队开展的一项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合生制剂SIM01(3个菌株(分别属于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3种益生元(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和抗性糊精))(10^10 CFU,每天2次)在减轻多种PACS症状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伴随肠道菌群有益变化。这一发现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PACS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测试将SIM01推广用于其他慢性疾病或感染后症状的治疗。
微生态干预
合生制剂
长新冠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或影响新冠疫苗中和抗体的产生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末出现以来,给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其的主要预防措施是疫苗注射。肠道菌群对人的免疫系统有重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肠道菌群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的影响尚缺乏相关研究。香港中文大学黃秀娟团队近期一篇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临床队列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对新冠疫苗中和抗体产生的影响,同时报道了新冠疫苗注射对接种人群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肠道菌群
新冠疫苗
BNT162b2
CoronaVac
中和抗体
粪菌移植或可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肠道生态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相关。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已被证实有助于改善部分IBS患者的症状。但由于IBS具有多种亚型,FMT的随机实验存在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近日,香港中文大学Siew C. Ng团队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FMT虽然没有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的IBS-SSS评分,但改善了更多患者的腹胀症状。
结直肠癌
黄秀娟+吴开春等GUT:用无创生物标志物诊断大肠癌(指南)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吴开春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Raja Affendi Raja Ali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ut上发布了亚太胃肠病协会(APAGE)-亚太消化道内镜协会(APSDE)关于使用无创生物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联合临床实践指南。
结直肠癌
临床指南
无创生物标志物
肥胖
港中大:粪菌移植治肥胖,混合供体或优于单供体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Gut发表短文,发现粪菌移植治疗肥胖时,多人混合的粪菌治疗效果优于单人来源的粪菌,这或与产丁酸菌增加有关。
肥胖
粪菌移植
产丁酸菌
肠易激综合征
港中大: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亚型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
这是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份工作,由香港中文大学的Siew C Ng及其团队完成。作者纳入了942名三种不同IBS亚型的患者,从5488名的健康志愿者中按照年龄、BMI、性别、地理位置、饮食等因素筛选出与不同患者1:1配对的健康对照。通过16S扩增子测序,作者分析比较了不同IBS亚型间的微生物组特征,与健康对照相比,IBS-D(腹泻)和IBS-U(未分类)患者多样性降低,IBS-D患者丰富度也降低。在门和属水平,三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化,其中IBS-D和IBS-U门水平变化类似。在菌群功能变化方面,三组共计有6中功能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IBS-D 为 2 种,IBS-U 为 4 种,IBS-C(便秘) 为 3 种。IBS-D中硫化氢生成途径增加,IBS-C中棕榈油酸酯生物合成途径增加。在IBS抑郁症患者中,表现出独立于亚型的双歧杆菌、萨特氏菌等有益菌丰度降低和变形杆菌的丰度增加。同时,性别、年龄以及饮食对微生物组结构功能变化表现出不同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肠道噬菌体
黄秀娟团队:噬菌体在粪菌移植中的作用(综述)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接受粪菌移植后的肠道噬菌体变化,并概述了粪便病毒移植在临床前研究中对肥胖、2型糖尿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或预防作用。
肠道噬菌体
综述
疾病诊断
港中大Nature子刊:基于粪便微生物组的机器学习可用于多类疾病诊断
肠道菌群不平衡会导致各种人类疾病,随着测序技术和机器学习发展,研究人员基于肠道菌群常使用二元分类模型去预测疾病,但大多数疾病/健康表型存在重叠的肠道菌群特征,因此单一疾病的诊断模型很可能会被不相关的疾病混淆,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类。近日,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Siew C Ng)与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纳入涵盖大肠癌、大肠腺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肥胖、心血管疾病、急性COVID-19后综合征和健康人等9种不同疾病/健康表型,利用5种多类分类器去预测不同的疾病,发现RF模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进一步使用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12个公共数据集的1597个粪便宏基因组数据验证了RF模型的良好性能,选取贡献度前50的物种关联分析发现,相比健康人,几乎所有疾病状态与厚壁菌门或放线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丰度增加有关。总之,该研究表明基于粪便微生物组的多类模型用于疾病诊断是可行的,值得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疾病诊断
肠道菌群
机器学习
新冠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新冠预后工具——宿主表型+多界微生物群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的文章,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宏基因组、粪便代谢组学、1呼吸道样本的病毒载量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基于宏基因组进行聚类得到两大类,结合宿主的表型可准确预测呼吸道病毒脱落的持续时间,即宿主表型和多界微生物谱或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
新冠
细菌
真菌
病毒
预后
新冠
国内团队Nature Reviews:新冠与肠道菌群(综述+一图读懂)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观点型综述,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并讨论了新冠病毒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新冠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潜在机制,同时探讨了新冠病毒流行前、流行期间及流行后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后展望了靶向干预菌群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结局的可能。
新冠
综述
肠道菌群
抗生素耐药基因
香港中文大学:抗生素和益生菌对新冠患者耐药基因有何影响?
目前,相关研究对新冠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描述较多,但对新冠患者使用抗生素后,耐药基因如何动态变化仍十分有限。近日,香港中文大学Siew C Ng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系统的探究了患者从确诊到病毒清除后6个月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动态变化,发现首次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新冠患者的ARGs丰度及类型,且清除病毒后持续至少6个月。而口服含益生元的益生菌SIM01可在急性感染和恢复期间显著减少ARGs负荷。总之,该研究对于未来基于微生物疗法有效清除新冠患者体内ARGs数量提供了指导,值得关注。
抗生素耐药基因
新冠肺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IBD
21世纪的全球IBD住院率变化趋势(综述)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基于35个国家的数据,总结了21世纪的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住院率变化趋势。
IBD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住院率
肝病
菌群疗法用于改善肝病(综述)
临床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为基于菌群的肝病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Journal of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重点总结了目前用于治疗肝病的非靶向疗法(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和更加精准的靶向疗法(工程菌、后生菌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文章内容干货不少,推荐相关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肝病
菌群疗法
肠-肝轴
肠道菌群
IBD
黄秀娟:新冠期间的IBD管理(综述)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从新冠肺炎风险、新冠肺炎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疫苗接种等方面,对新冠疫情期间应如何对IBD患者进行管理进行了总结。
IBD
综述
新冠肺炎
合生制剂
港中大团队:肠道菌群衍生的合生制剂或能辅助抗新冠
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和陈家亮与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一项初步临床研究,探索了针对新冠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合生制剂干预对患者抗体反应、血液炎症标志物、病毒载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表明靶向性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改善抗新冠免疫,为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合生制剂
新冠肺炎
菌群-免疫互作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或影响新冠疫苗的效果
肠道菌群可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包括对疫苗的免疫应答。Gut近期发表了来自香港大学黄世万、香港中文大学陈家亮和黄秀娟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特定的肠道菌群标志物与受试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和不良事件相关。这些发现提示,靶向菌群的干预方法或能帮助改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菌群-免疫互作
疫苗免疫反应
不良事件
新冠肺炎
肠道菌群
新冠
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与新冠长期后遗症的关系
新冠的长期后遗症很常见,目前尚不清楚其背后的原因。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研究了肠道菌群组成与急性期后COVID-19综合征(PACS,即新冠病毒转阴后4周时仍有至少一种持续症状)的关系,表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可能影响对PACS的易感性,或能预测新冠后遗症的风险。调节肠道菌群能否帮助改善患者的后遗症,值得进一步探索。
新冠
肠道菌群
脱发
港中大:调节肠道菌群或能防治脱发
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在Gut发表了一篇letter,以小鼠为模型,发现补充常用乳化剂聚山梨酯80能诱导特定饮食背景下的小鼠发生脱毛,用抗生素、粪菌移植和靶向性补充益生菌等菌群调节手段,可加剧或减轻小鼠的脱毛。这些发现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能防治脱发。
脱发
肠道菌群
小鼠
代谢产物
港中大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ID-19)不仅仅影响患者的呼吸道,同时会感染和影响包括肠道在内的其他器官。近期已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产丁酸盐的有益菌减少,机会致病菌增加。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控宿主免疫机能以拮抗病毒感染,例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络氨酸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分泌增强肺细胞抗流感病毒的能力。但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能否具有类似拮抗新冠病毒的能力尚未有研究。因此,深入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防御新冠病毒的关系。近期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新冠肺炎肠道菌群变化的最新的工作,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显著改变,导致产短链脂肪酸(SCFA)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受损。该研究详细描述了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以及菌群纵向动力学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反应的关系,为新冠肺炎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代谢产物
短链脂肪酸(SCFA)
异亮氨酸
疾病严重程度
新冠肺炎
肠道炎症
于君+黄秀娟: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新冠肺炎,潜力如何?(评论)
新冠肺炎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安全威胁。目前对于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修订。近期,香港中文大学于君、黄秀娟与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评论文章,对目前新冠肺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和评论。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肺炎伴随着肠道菌群的显著改变,因此作者认为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中,应当将肠道菌群干预作为潜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
菌群干预
新冠肺炎
其他
IBD
Nature Reviews发表专家共识:IBD患者的静脉及动脉血栓事件预防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专家共识,14名IBD专家及3名血栓专家在IBD患者的静脉及动脉血栓事件风险及预防等方面形成了19项声明。
IBD
其他
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
自闭症谱系障碍
国内团队: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变化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与香港理工大学的Ruth Chan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发育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差异。
自闭症谱系障碍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精准营养
Lancet子刊:用精准营养调节IBD患者的肠道菌群(观点)
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肠炎相关疾病,而肠道菌群的改变受膳食调节,因此膳食-肠道菌群-肠道环境的互作机制成为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发病/干预的机理之一。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探究了精准营养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影响肠道环境,进而干预IBD的可能潜力。
精准营养
IBD
肠道病毒组
国内团队: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变化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缪应雷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肠道病毒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并发现2型糖尿病+肥胖显著减弱了细菌-病毒互作。
肠道病毒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肥胖
2型糖尿病
显微镜下结肠炎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显微镜下结肠炎
显微镜下结肠炎(MC)是一种大肠中的炎症性疾病,影响结肠粘膜层,主要症状包括紧急水样腹泻、大便失禁及体重降低,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结肠炎与胶原性结肠炎。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MC的流行病学数据、环境及遗传风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现有及潜在治疗方法。
显微镜下结肠炎
综述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组与肠道的病毒“蓄水池”作用(综述)
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在炎症性肠道疾病及肠道肿瘤中的肠道病毒组变化,并讨论了肠道作为病毒(HIV及SARS-CoV-2)蓄水池的机制。
肠道病毒
综述
HIV
新冠病毒
SARS-CoV-2
港中大黄秀娟:肠道病毒组或影响新冠严重程度
RNA病毒SARS-CoV-2主要影响呼吸道和胃肠道。从粪便中可分离到SARS-CoV-2,且在人肠道细胞中可进行病毒复制。同时,人类肠道中还含有大量的常驻病毒(统称为病毒组),它们在调节宿主免疫和疾病病理生理学方面发挥作用。Microbiome近期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的文章,发现COVID-19患者的肠道RNA和DNA病毒组与非COVID-19患者不同,且在COVID-19疾病消退后持续存在。肠道病毒通过调节免疫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肠道病毒与COVID-19严重程度和宿主年龄呈负相关,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年龄较大的受试者容易出现更严重的COVID-19感染。研究强调了人类肠道病毒组在COVID-19严重性和潜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SARS-CoV-2
肠道病毒组
年龄
免疫
粪菌移植
陈家亮、黄秀娟等:粪菌移植+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糖尿病患者效果如何?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粪菌移植和生活方式的单独干预或联合干预,发现重复粪菌移植可显著促进供体菌群的定殖,而粪菌移植+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并降低肝脏硬度。
粪菌移植
肥胖
2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COVID-19
香港中文大学: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可能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及陈基湘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比了100名COVID-19患者及78名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并对27名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纵向分析(持续至病毒检测阴性后30天),发现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对照有显著差别,且这种差别在病毒清除后仍持续存在。另外,肠道菌群组成与患者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组织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密切相关,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COVID-19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队列研究
粪菌移植
港中大:FMT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肠道细菌、真菌、病毒如何变化?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及陈基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一名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展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14岁患儿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并对粪菌移植后4个月内的肠道细菌、真菌及病毒的多样性、组成及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粪菌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研究论文
纵向研究
肠道真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