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Bangmao Wang
文章数:29篇
脱硫弧菌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脱硫弧菌属于变形菌门,由于硫化氢的产生,其被认为会对肠道上皮产生毒性,导致胃肠道疾病。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王邦茂、Weilong Zhong、南开大学医学院苏小敏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发现,脱硫弧菌会与新型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相互作用并加剧结肠炎,值得关注。
脱硫弧菌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非甾体抗炎药
曹海龙+王邦茂等:基于一氧化氮的特异性给药系统或可缓解肠道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也会导致胃肠道严重受损。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刘阳平、侯静丽、曹海龙、王邦茂及团队在Redox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合成了α-葡萄糖苷酶激活的聚合型NO供体(CS-NO),可延长CS-NO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避免其进入体循环从而在小肠特异性释放NO。动物实验发现CS-NO通过减轻肠道炎症和改善肠屏障可有效减轻消炎痛诱导的小肠损伤,总之,该研究为开发基于NO的非类固醇抗炎药所致小肠损伤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值得关注。
非甾体抗炎药
肠病
研究论文
益生菌
曹海龙+王邦茂:布拉氏酵母菌如何改善小鼠的IBS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真菌益生菌,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然而,布拉氏酵母菌缓解IBS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的曹海龙和王邦茂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激活EGFR上调SERT,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最终抑制肠道运动改善IBS症状。
益生菌
布拉氏酵母菌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肠道菌群
肠易激综合征
曹海龙团队:胆汁酸-肠道菌群互作在IBS中的作用 (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脑互作疾病,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确切病因仍不清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发病机制有关,此外,在IBS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胆汁酸腹泻和胆汁酸代谢紊乱现象。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一项最新综述,重点讨论了胆汁酸和肠道菌群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复杂关系,并描述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是法尼酯X受体和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5诱导的信号传导。此外,还评估了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靶向调节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IBS治疗策略。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肠易激综合征
胆汁酸-肠道菌群
综述
医学研究
天津总医院:短链脂肪酸可否用于改善大肠癌? (综述)
这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Zhong Weilong与团队发表的综述。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3大癌症,也是第2大引发癌症死亡的原因。CRC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研究表明,SCFA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道功能和肠道内代谢,并且补充SCFAs产生菌可以抑制肠肿瘤的发展。文章认为,SCFAs有望成为CRC的诊疗靶点。
工程益生菌
赵经文+王邦茂+李炳志:产乳酸的工程益生酵母改善小鼠结肠炎
乳酸是宿主和肠道菌群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有免疫调节作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经文、王邦茂和天津大学李炳志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能产乳酸的工程酿酒酵母,并通过小鼠和体外实验表明,该工程酵母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调节肠道菌群,来减轻小鼠结肠炎,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工程益生菌
酿酒酵母
结肠炎
乳酸
肠道炎症
曹海龙+雷平+王邦茂:新生小鼠定植鼠李糖乳杆菌可减轻炎症反应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曹海龙、雷平和王邦茂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发表文章,发现给怀孕的小鼠或新生小鼠定植鼠李糖乳杆菌GG(LGG)可缓解子代的炎症反应,保护肠道。研究或可为预防年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肠道炎症
鼠李糖乳杆菌LGG
生命早期
磁控胶囊内镜
国内团队:磁控胶囊内镜用于PCI+抗血小板治疗后的胃肠道损伤评估
胃肠道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北方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团队与长海医院的李兆申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利用一种新型的磁控胶囊内镜,在505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现,相比于接受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仅接受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损伤率及出血率均显著降低。
磁控胶囊内镜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抗血小板药物
胃肠道损伤
产前压力
曹海龙团队:出生前的母亲压力可恶化后代小鼠的结肠炎
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海龙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出生前的母亲压力可通过诱导后代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并损伤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导致低度肠道炎症,并恶化成年后的DSS诱导结肠炎。
产前压力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母婴
癌症微生物组
曹海龙团队:癌症中的瘤内菌群(综述)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Reviews on Cancer近期发表了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曹海龙团队的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肿瘤内菌群对癌症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总结了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瘤内菌群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瘤内菌群进行癌症治疗,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癌症微生物组
瘤内菌群
肠-肝轴
王邦茂+周璐:肠屏障损伤促进自身免疫性肝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邦茂、周璐与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屏障受损,且肝脏巨噬细胞的活化及浸润增加。在AIH小鼠模型中,肠道屏障受损可通过促进细菌易位,从而增强RIP3信号通路介导的肝脏巨噬细胞活化及浸润。
肠-肝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RIP3信号通路
乳化剂
曹海龙+王邦茂:母亲吃太多乳化剂,或导致后代菌群失调及肠道炎症
聚山梨酯80(P80)是一种常用于食品工业及药物制剂中的乳化剂。来自天津总医院的曹海龙、王邦茂与研究团队在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母鼠摄入P80后,可通过扰乱肠道菌群,破坏后代小鼠的肠道屏障并诱导低度肠道炎症,同时可恶化后代小鼠成年后的DSS诱导的结肠炎。
乳化剂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母婴
肠道真菌组
天津总医院:肠道真菌组或是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综述)
人类的肠道菌群主要由数量惊人且丰富的细菌和真菌组成。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发展的关键因素。最近,越来越多的动物或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肠道真菌失调也有助于CRC的发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团队发表在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Reviews on Cancer上的一项综述文章总结了肠道真菌在CRC发展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真菌潜在的致癌机制,并对真菌标志物和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道真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而调节真菌群落将是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肠道真菌组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与疾病
疾病诊断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天津总医院+南开大学:白杨素或可抑制大肠癌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邦茂和曹海龙、南开大学的孙涛和杨诚与团队发表在Theranostics的研究发现,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可与肌动蛋白结合转胶蛋白(TAGLN)互作,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过对传统中药数据库进行高通量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发现白杨素可靶向COMP/TAGLN复合物,并可在体内外抑制CRC细胞生长和EMT。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EMT
COMP
TAGLN
结直肠癌
天津医科大学:结直肠癌光学诊断的深度学习模型
结肠镜检查常被用于筛查结直肠癌。天津医科大学李祥春和陈可欣与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报道了最新研发的用于结直肠癌光学诊断的深度学习模型CRCNet。经过3个测试集的检测,CRCNet在部分测试集中诊断的准确度和召回率上优于内窥镜专家,其余则与专家相当,表现出临床应用的潜能。
结直肠癌
内窥镜影像
深度学习模型
诊断
采样方法
天津总医院:肠道菌群的采样方法(综述)
对肠道菌群的研究离不开标准化的采样方法,目前的肠道菌群主要采用粪便、肠粘膜活检、肠液等作为研究样本,但都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完整反映肠道菌群的组成。天津总医院曹海龙和王邦茂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发表综述,总结了目前常见的肠道菌群采样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开发新的采样方法提出了建议。
采样方法
Gut microbiota
sampling methods
feces
biopsy
三氯蔗糖
天津总医院团队:母体摄入三氯蔗糖,或破坏后代肠道菌群带来不良结局
过多的三氯蔗糖摄入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来自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曹海龙和王邦茂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母鼠在孕期及哺乳期摄入三氯蔗糖,可引起后代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并可抑制肠道发育及引发肠道炎症,同时恶化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肝性脂肪变性。
三氯蔗糖
sucralose
pregnancy
Lactation
Gut microbiota
高脂膳食
天津总医院团队:高脂膳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肠道
天津总医院消化科曹海龙和王邦茂团队,就Ding Ning等在《Gut》上发表的《 Impairment of spermatogenesis and sperm motility by the high-fat diet-induced dysbiosis of gut microbes》提出的几点疑虑。这些意见或建议也同样可供其他相关研究借鉴。
高脂膳食
精子发生
肠道菌群紊乱
Abram L Wagner
Lily A Grills
结直肠癌
天津总医院团队:高脂饮食如何促进大肠癌发生?
高脂饮食(HFD)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CRC)危险因素。然而,有关HFD、肠道菌群和致癌作用的证据较为有限。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曹海龙和王邦茂研究团队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的研究揭示了HFD增加进展期结直肠癌(CRC)的发生率,并探索了其详细机理。该研究表明,HFD诱导的生态失调通过激活MCP‐1/CCR2轴加速了肠腺瘤‐腺癌顺序发生,为更好地理解HFD相关CRC的机制和预防提供新的见解。
结直肠癌
Gut microbiota
high-fat diet
intestinal carcinogenesis
MCP-1/CCR2 axis
结直肠腺瘤
国内团队:小檗碱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
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团队牵头,国内多家医院机构共同合作完成的最新临床研究,近日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探讨了小檗碱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临床潜力和安全性。该研究发现服用小檗碱(0.3克,每日2次)对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风险有效且安全,可作为息肉切除后化学预防的一种选择。
结直肠腺瘤
小檗碱
复发腺瘤
不良事件
Xinyue Hu
结直肠癌
天津总医院:丁酸梭菌调控菌群并抑制肠道肿瘤形成
结直肠癌患者中可观察到产丁酸菌的减少。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的曹海龙及王邦茂团队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作用于GPR43、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改变菌群代谢产物等方式,抑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肠道肿瘤形成。
结直肠癌
Clostridium butyricum
Gut microbiota
short-chain fatty acids
Wnt signaling pathway
结直肠癌
天津总医院: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大肠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CRC)之间存在密切关系,90%以上的CRC由腺瘤发展而来。天津总医院的曹海龙、姜葵和王邦茂与团队近期发表在EBioMedicine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肠道菌群失调在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对抗生素处理之后的Apcmin/+ 小鼠进行CRC患者或健康对照的粪菌移植,发现CRC患者肠道菌群可破坏小鼠肠道物理、化学和免疫屏障,诱发慢性炎症,促进小鼠肠道肿瘤形成。其机制在于肠道菌群可改变肠道组织基因表达谱,激活参与肿瘤形成的Wnt信号通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群对抗CRC的新策略,为未来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Gut microbiota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nt signalling pathway
胆汁酸代谢
曹海龙等:肠道癌变中胆汁酸代谢与菌群的互作(综述)
胆汁酸代谢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肠道癌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与团队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在肠道癌症中的影响,并总结了胆汁酸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靶向菌群及胆汁酸代谢以防治结直肠癌的可能。
胆汁酸代谢
Bile acid
colorectal cancer
Farnesoid X Receptor
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
粪菌移植
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粪菌移植治疗癌症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利用粪菌移植治疗癌症的潜在机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粪菌移植
Cancer
Dysbiosi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Gut microbiota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天医总院:甘草酸二铵可通过改善肠道预防脂肪肝
甘草酸二胺(DG)是甘草根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抗炎和护肝作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团队近期在Molecular Pharmaceutics发表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DG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和屏障功能来预防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甘草酸二铵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Eleni Papadopoulou
便秘
SR:便秘人的粪菌让小鼠便秘,或与五羟色胺关系不小
这是Scientific Reports[IF:4.259]发表的探寻肠道菌群与便秘的关系的研究,将便秘/非便秘人的粪菌移植给小鼠,发现菌群、5-羟色胺及其转运体都发生变化。很重要的便秘机制研究,值得好好看看。
便秘
5-羟色胺转运体
5-羟色胺
Mehri Jamilian
Zatollah Asemi
脱氧胆酸
IJC:次级胆汁酸扰乱肠道菌群并促发肠道癌症
这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F:6.513]发表的关于次级胆汁酸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和癌症发生的研究,很有研究和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推荐。
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
Apcmin/+ mice
deoxycholic acid
intestinal carcinogenesis
副作用
PLoS One:粪菌移植都有哪些不良反应?(综述)
迄今为止,第一篇系统性综述粪菌移植不良反应的文章,强烈推荐,认真阅读必有收获。
副作用
Lindsay M Kindinger
David A MacIntyre
Phillip R Bennett
Dysbiosis
WJG:粪菌移植,在肠道紊乱治病之外也大有可为
① 众所周知肠道微生态失调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粪便菌群移植(FMT)作为靶向菌群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且对其他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② 本文阐述新兴科学技术FMT将在未知领域的潜在应用,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方面;③ FMT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肠道菌群的方法,且在各种与肠道失调有关的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Dysbiosis
Extra-intestinal disorder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