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食品安全
文章数:31篇
食品安全
长期摄入食用金有健康风险吗?
食用金(Au)通常用作食品添加剂(欧盟为E175),用于糖果和蛋糕装饰、涂层和饮料。食品级黄金通常由薄金片或薄片组成,其厚度呈现微米和纳米尺寸。纳米颗粒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使它们能够跨越生物屏障,与各种身体细胞进行相互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担心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矿物颗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探究了E175或金纳米材料(Ref-Au)对小鼠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
食用金
肠道菌群
性别差异
食品安全
国内团队:2011-2020年中国植物性食品中多菌灵残留现状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多菌灵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目前,关于多菌灵在中国食品中残留的时空变化的数据有限。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上近期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林楠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李芸与团队联合发表的文章,调查了2011-2020年中国植物性食品中多菌灵的存在情况,评估了其时空特征,并评估了中国人饮食中的相关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水果是中国消费者接触多菌灵的主要来源,而蔬菜中多菌灵浓度高。目前以多菌灵为代表的农药的滥用和污染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需要立即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包括重新定义最大残留限量)以进一步规范和限制多菌灵等农药的使用。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菌灵
食品安全
华中农大:中国大米中有机磷酸酯的存在、分布和人群暴露风险
有机磷酸酯(OPEs)被广泛用作阻燃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因而在水、土壤、灰尘等环境基质中广泛存在。水、土壤中残留的OPEs可被植物吸收,动物、人食用受污染的植物后即在体内积累OPEs。华中农业大学刘春生教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队近日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文章,系统测定了中国25个省市的234份大米样品中24种OPEs的浓度,描绘了中国大米的OPEs污染及其空间分布图谱,并对中国成人及儿童OPEs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
食品安全
研究论文
有机磷酸酯(OPEs)
大米
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
首都医科大学:动物源食品中普遍检测到溴化阻燃剂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近期发表的文章,对动物源食品中溴化阻燃剂(BFR)的污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使用的BFR都能在食物中频繁被检测到,即BFR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食物中阻燃剂的剂量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阻燃剂消费模式从传统BFR转为新型BFR(主要是DBDPE),并从BFR转移至其他类的阻燃剂。根据暴露限值(MOE)方法或与参考剂量(RfD),发现每日摄入的BFR不能对中国普通人群造成重大健康风险。然而,一小部分高HBCDD暴露的中国人口可能面临潜在健康风险。
食品安全
溴化阻燃剂
动物源性食物
食品安全
为啥小龙虾一定要吃新鲜的?
许多消费者关心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的食用安全问题。近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Hong Chen、杨方、许艳顺、夏文水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小龙虾(样本来自江苏无锡一家当地超市)的不同状态(鲜活、濒死、死亡)的安全性不同,活的小龙虾(包括鲜活的和濒死的)的肌肉可以安全食用,但对濒死小龙虾的壳、腺体和整个小龙虾应特别注意,因为它们可能存在尸胺超标的潜在风险。对于死的小龙虾,特别是没有去除腺体的小龙虾,仅在死后一到两天内就可在希瓦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细菌的作用下快速腐败变质,构成了很高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还有潜在致病菌——柠檬酸杆菌和不动杆菌的威胁。
食品安全
小龙虾
小龙虾
中山大学:小龙虾中真的富集“毒素”吗?为什么不建议吃“虾黄”?
高氯酸盐及氯酸盐是土壤、水及食物中广泛存在的氧化剂及甲状腺毒素。中山大学的陆少游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长江周边五个省份的小龙虾进行采样分析,发现所有小龙虾中均可检测到氯酸盐,而大部分的小龙虾中也可检测到高氯酸盐。小龙虾肝胰腺中的高氯酸盐及氯酸盐浓度均高于肌肉,因此建议不要摄入小龙虾的肝胰腺(头部的“虾黄”)。进一步分析发现,摄入小龙虾无氯酸盐暴露风险,但摄入江西的小龙虾与高氯酸盐暴露风险的增加相关。
小龙虾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氯酸盐
氯酸盐
食品安全
警惕快餐中的塑化剂污染!
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抽样的一些受欢迎的美国快餐食品中含有可检测到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以及新型替代增塑剂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EHT)。此外,食品处理手套也含有增塑剂DEHT,这可能是食品污染的一个来源。这些结果如果得到证实,或能为个人和监管机构提供减少塑化剂暴露的策略。
食品安全
塑化剂
配方奶粉生产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应注意糠醛化合物生成
均质和喷雾干燥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糠醛产生安全风险的关键阶段。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上,将这两个环节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对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配方奶粉生产
配方奶粉
糠醛化合物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从动物来源食物中摄入的污染物PCDD/F及PCB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及多氯联苯(PCB)是两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人体可通过呼吸、饮食摄入及皮肤接触暴露于PCDD/F及PCB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海军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中国大陆5个地区(东北、西北、中部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的市场上的11种动物来源食物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食物中的PCDD/F及PCB浓度。
环境污染物
食品安全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食品安全
贝类动物可食用组织中塑料微粒污染的调查
海产品中塑料微粒是新兴的海产品安全关注的一个领域。Chemosphere近期发表的文章,对食用贝类的可食用组织进行检测,估算出贝类消费者对塑料微粒的年摄入量是13±58个,数量因食用海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肠道清除程度而具有差异。
食品安全
Seafood safety
shellfish
Plastic pollution
Marine debris
食品安全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的蔬菜农药水平安全吗?
农药可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增加菌群失调和人体代谢紊乱的风险。浙江工业大学张全团队近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文章,通过2015-2017年对中国浙江省3种农药在蔬菜中的分布调查,发现不同蔬菜中3种农药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最高限量,成人和儿童食用这些蔬菜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均在安全范围内。
食品安全
Fungicides
Residue
vegetable
Health risks
细菌内生孢子
Nature子刊:食用昆虫的健康风险
可食用昆虫是指能用于人类食用的昆虫,昆虫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物质如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的含量也很丰富,还有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但在工业化饲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而以孢子形式存在的致病菌是可食用昆虫的主要问题。发表在Nature Food上的的一项研究对黄粉虫和家蟋蟀体内的细菌内生孢子和特定病毒进行了检测,表明存在蜡状芽孢杆菌产生毒素Cereulide的健康风险,而病毒传播风险较低。随着工业昆虫生产方法向自动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议对本研究中未考虑的其他病毒和昆虫物种进行检测,以充分评估其健康风险。
细菌内生孢子
病毒
食品安全
芽孢杆菌
菌株鉴定
猪肠道菌群
赵江潮、王军军等:猪肠道菌群分析及在益生菌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猪不仅仅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同样是非常好的生物医学模型。猪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目前猪肠道菌群的动态分析仍然缺乏。最近阿肯色州大学赵江潮团队和中国农大王军军团队合作在《Gut Microbes》发表一篇论文,发现猪从出生到屠宰其肠道菌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鉴定了其核心菌群;同时通过粪菌移植和菌群相关性分析,提示可以筛选潜在的益生菌群从而代替抗生素保护养殖猪的健康成长,通过监控菌群变化来评价病原菌的情况,为食品安全、病原菌干预提供重要线索。
猪肠道菌群
Swine gut microbiome
probiotics
core microbiome
food safety
膳食硒
国内团队:富硒食用农产品的效益-风险评估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膳食富硒食用农产品是当前预防硒缺乏症的有效途径,但过量摄入硒会造成硒中毒等多种潜在的安全风险。我国是硒资源大国,富硒食用农产品分布广、品种多、产量大,因此对相关产品的精准追踪和风险评估,对居民膳食营养和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来自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的陆柏益团队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刘贤金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大数据精准测量了我国10个地区2756份普通和4894份富硒食用农产品样品中的硒及其相关金属的含量情况,并通过效益-风险评估实验对不同人群相关金属的摄入量进行了评估。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通过摄入富硒食用农产品能有效补充硒,但也强调了富硒食用农产品伴生相关金属的潜在风险,特别是重金属铬。
膳食硒
Selenium
Metal
Safety
Population
环境污染物
农科院团队:生牛乳中的氯化石蜡污染
氯化石蜡是一种常用工业化学品,可能通过动物食品摄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苏晓鸥团队与王培龙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来自中国5个省份的48份生牛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工业区的生牛乳中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的浓度均高于非工业区,且生牛乳中的氯化石蜡可能来源于奶牛的饲料。
环境污染物
Chlorinated paraffins
milk
Silage
Pollution
食品安全
水果加工厂的环境菌群影响水果中的致病菌污染
水果加工厂可能是致病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潜在来源。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水果加工厂中的环境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出现相关,提示水果供应链中的菌群可影响了水果中的致病菌污染,需对此加强管理。
食品安全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食品安全
Lancet子刊: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发表在最新一期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社论短文,探讨了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食品和水源的污染,现代食品工业存在的不健康食品加工也在威胁人类健康,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
Huichuan Yu
Yanxin Luo
Qi Zou
Xiaolin Wang
食源性致病菌
致病李斯特菌的毒性影响其在食物和肠道中的分布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是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毒性的Lm更多地存在于乳制品中,因其可更好地在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殖;而低毒性的Lm更多地存在于肉制品中,因其更好地适应食品加工环境。
食源性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Xiaodong Cheng
食品安全
上海新华医院:哪些食物影响育龄女性体内PFAS含量?
全氟烃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产品中的人造化合物,可能与女性不良生殖结果有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团队近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研究,发现上海地区育龄女性体内的PFAS含量与水产品食用频率、饮水来源有关。该结果对于了解华东沿海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和女性生育风险因素均具有参考价值。
食品安全
生殖健康
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
Diet
Drinking water
食品安全
江苏师大等:监测我国猪肉中的沙门氏菌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等机构在Food Contro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于2016-2017年间对江苏徐州市场上的猪肉进行抽检,分析其中含有的沙门氏菌,并鉴定了沙门氏菌对多种抗菌剂的耐药性。
食品安全
耐药性
猪肉
沙门氏菌
Mitsuyoshi Urashima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食品安全评估中心:一种霉源致癌物在河南的平均摄入超标
来自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利兹大学的一项合作,利用高通量的色谱+质谱技术,对河南地区居民尿液中的霉菌来源致癌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进行监测。推荐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人士阅读。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霉菌
食品安全
Kenichiro Furuyama
Pedro L Herrera
食品安全
PNAS:监测食品安全,测序正走上舞台!
这是PNAS关于利用基于微生物组测序的方法来监测食品安全的观点文章,介绍了美国部分公司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监测的实践,并对未来普遍使用测序技术用于食品安全监测做了展望。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文章,特别推荐。
食品安全
Khald Blau
Kornelia Smalla
粉尘传播
COFS:关注食品安全,别忽视粉尘上的肠道致病菌(综述)
这是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发表的关于肠道致病菌通过粉尘传播并影响水果食品安全的系统性综述,值得关注食品安全、病原菌传播等领域的人好好看看。
粉尘传播
肠道致病菌
食品安全
Brindar K Sandhu
Shonna M McBride
食品安全
FM:需注意微生物引起的乳制品安全问题
这是一篇介绍如何在乳制品产业链中控制病原菌和腐败微生物的小文章,文章不大,但写的很值得参考,推荐的电子书也值得找来阅读。特别推荐。
食品安全
乳制品
微生物污染
短读长测序
AEM:短读长测序用于食品污染安全监测,大有可为!
这篇研究很有意义,发现利用短读长测序方法,有效监测到被奶牛肠道菌群污染的发酵乳制品,其快速、高效、成本低廉,或可称为食品安全利器!值得关注!
短读长测序
宏基因组
发酵乳制品饮料
食品安全
病原菌
菌群
MB:如何利用菌群促进食品和营养安全?
如何利用菌群提高农业生产力?保证食品和营养安全?这是重大的问题,关于重大问题的文章都值得读一读。
菌群
农业生产
食品安全
Si-Young Cho
Hang-Rae Kim
转基因大米
PLoS One:评估转基因大米T1C-1的安全性
评估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为此,在水平基因转移、致敏性及肠道菌群方面对转基因大米T1C-1进行食品安全评估,有什么结果呢?看看本文。
转基因大米
食品安全
致敏性
肠道菌群
水平基因转移
手工食物
Nature子刊:手工发酵食物,可能不安全,要小心!
这是对之前Nature Microbiology上一篇文章的回应,认为在厨房这样的非专业发酵设备中,用发酵方法手工做出来的食物可能有安全性问题。
手工食物
菌群
食品安全
Mancino R
Caroprese M
昆虫来源食品
MNFR:昆虫来源食品的安全性
【分子营养学】特别关注昆虫来源的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蛋白、脂质、多糖、菌群、化学物质,以及食品潜在的造成过敏的风险,值得一读。
昆虫来源食品
食品安全
Allergenic potential
Edible insects
food safety
三代测序
张和平团队:利用三代测序评估婴儿配方食品安全性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的最新文章,利用PacBio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平台,分析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微生物组成,推荐阅读。
三代测序
PacBio
单分子实时测序
婴儿配方食品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