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Yasmine Belkaid
文章数:38篇
病原体感染
肠道感染后易长肉?菌群在默默出力
微生物群发挥着对宿主健康至关重要的多种功能,然而,环境挑战如何塑造微生物群对营养物质波动的恢复力尚不清楚。PNAS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细菌或原生动物肠道感染后,肠道微生物群的长期改变可以重塑宿主的代谢,以优先和更有效地消耗碳水化合物。这种感染引发的代谢重塑最终导致了白色脂肪组织的积累和宿主体重的增加。同时,在有限的低营养供应背景下,感染触发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可有效防止宿主发育不良,从而有利于宿主的健康。本研究提示,急性感染引起的微生物群的改变,可在营养限制的情况下增强宿主的体质和生存能力,维持宿主的健康。
病原体感染
营养限制
皮肤菌群
Cell:皮肤菌通过诱导宿主免疫,促进感觉神经元再生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皮肤共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组织驻留T细胞,可通过IL-17A/IL-17RA轴,加速受伤后的外周感觉神经元再生。这些发现首次表明,对共生菌群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可直接促进感觉神经元的损伤修复,且IL-17A在其中发挥关键的机制性作用。
皮肤菌群
神经再生
菌群-免疫互作
Th17
IL-17
免疫-菌群互作
Science子刊:新方法助力寻找突破肠屏障的潜在促IBD肠菌
肠道菌群在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炎症性疾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可以穿过肠屏障并活化疾病相关的免疫细胞,但具体哪些微生物具有这种能力,仍缺乏系统性的评估方法。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血清的分析方法,可以识别穿过肠屏障移位并激活系统免疫的肠菌,并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鉴定出多种被血清IgG锁定的移位肠菌。该方法或有助于鉴定出哪些肠菌有可能促进炎症性疾病。
免疫-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IgG
炎症性肠病
免疫检查点阻断
免疫检查点阻断导致针对菌群的致病性免疫反应增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这些炎性副作用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几乎影响所有器官,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和胃肠道等菌群定植的部位。PNAS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出重现人类皮肤炎症性疾病特征的小鼠模型,发现免疫检查点阻断导致共生菌特异性炎症性T细胞反应增强,导致长期持续的炎症性反应。
免疫检查点阻断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
微生物群
皮肤
肠道免疫
Nature子刊:转录因子LRF促进CD8αα+ 上皮内淋巴细胞的肠道归巢
CD8αα+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由胸腺IEL前体细胞(IELp)分化而来。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转录因子LRF可通过促进IELp的整合素α4β7表达,从而促进IELp的肠道归巢。
肠道免疫
上皮内淋巴细胞
LRF
整合素β7
肠道归巢
营养免疫
Cell子刊:营养如何调控免疫轨迹?(综述)
“We are what we eat”。营养影响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通过营养元素、数量、成分的调节,可以影响免疫反应的轨迹方向;或通过塑造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宿主免疫。Immunity近期发表的重要综述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论述了饮食限制对免疫的影响。
营养免疫
限制饮食
研究论文
菌群-免疫互作
Science:非常规T细胞的早期生命印记和组织稳态(综述)
非常规T细胞包括:粘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和γδ T细胞。来自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生命早期的共生菌群信号对非常规T细胞的印记,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非常规T细胞如何通过竞争与合作,以维持宿主的组织稳态。
菌群-免疫互作
非常规T细胞
综述
孕期感染
Science:孕期母体感染如何影响后代的肠道免疫?
大多数发生在怀孕期间的感染是轻微和短暂的,但这种感染是否会对后代免疫系统造成长久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母体在怀孕期间的感染,可对后代的免疫机能造成持续的组织特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孕鼠短暂地感染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促炎细胞因子IL-6的水平升高。而IL-6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的胎鼠肠上皮干细胞,改变其表观遗传记忆,从而对后代的肠道免疫稳态造成持久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母体微生物暴露影响后代免疫发育的一种新机制,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孕期感染
肠道免疫
RORγt+Treg
Cell子刊:环境性肠病中,口服疫苗为何会失效?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EED)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贫穷儿童中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造成发育迟缓。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了一种EED小鼠模型,对相关口服疫苗失败的病理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菌群和饮食依赖性的免疫调节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以Jeffrey Gordon为首,以本文为例,目前越来越多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肠道健康的研究倾斜,如儿童营养不良。
RORγt+Treg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
研究论文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宿主利用内源性病毒组,对菌群定植产生免疫反应
共生菌群在调节宿主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宿主对菌群的免疫应答是如何被触发和调控的?目前还有很多未知。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小鼠对皮肤共生菌定植的免疫应答机制。研究发现,宿主免疫系统会利用内源性病毒组(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来与外源性菌群进行沟通,从而通过这种多界互作的方式来调节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
菌群-免疫互作
皮肤菌群
皮肤免疫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高脂饮食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如何调控免疫(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菌群对体液免疫、非传统T细胞(包括γδ T细胞、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iNKT细胞、Tc17细胞等)、传统T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Tfh细胞、Treg等)的调控,并关注了发育期间的菌群-免疫互作对建立长期免疫功能的关键作用,同时讨论了针对菌群的免疫应答失调可能导致的炎症与疾病。
菌群-免疫互作
综述
定植抵抗
Cell:感染“训练”宿主,“升级”菌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不能摧毁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这一点在免疫功能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么,在抵抗致病菌定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肠道菌群,是否也有这样的特性呢?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致病菌感染能增强菌群的定植抵抗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感染能“训练”宿主改变其胆汁酸代谢,增加肠道内的牛磺酸,富集能利用牛磺酸的细菌。这些细菌将牛磺酸转化为硫化物,从而抑制致病菌的呼吸作用,抵抗致病菌定植。这是宿主与菌群共生双赢的又一体现。相关发现对于研究宿主-菌群互作以及肠道感染疾病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定植抵抗
gut microbiome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aurine
Bile acid
补体
Nature子刊:依库珠单抗可有效治疗CHAPLE病
CHAPLE病是一种致死性的罕见疾病,由于CD55缺失导致补体系统过度活化、血栓形成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16名CHAPLE病患者中发现,使用依库珠单抗治疗,可显著恢复患者的免疫、代谢及肠道菌群,缓解胃肠道症状,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活化,并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需求及接受多种医疗干预的需求。
补体
CHAPLE病
研究论文
依库珠单抗
医学研究
真菌感染
Cell子刊:揭示耳念珠菌定植皮肤的机制
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兴的多重耐药人类真菌病原体,皮肤定植的耳念珠菌可在医院中传播。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了耳念珠菌定植感染小鼠模型,证实了耳念珠菌长期定植于皮肤深层组织,并揭示出IL-17信号可保护皮肤表面和皮肤组织内部免受耳念珠菌感染,或为治疗耳念珠菌感染提供新策略。
真菌感染
皮肤菌群
耳念珠菌
皮肤
IL-17R
肠道菌群与疾病
Nature:研究菌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留心宿主变量干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许多研究无法证明因果性,而且基于微生态的治疗方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该领域的许多结论备受质疑,而Nature发表的这篇文章说明了宿主变量或会干扰微生物组研究,提示研究者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宿主变量,并将相关的变量纳入研究内,以更好地揭示微生物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近期另一篇社论也提出了对微生物组研究的建议,不妨搭配阅读(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3579317)。
肠道菌群与疾病
宿主变量
混杂因素
因果关系
菌群-免疫互作
皮肤共生菌群诱导的Th1细胞受角质细胞调控
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皮肤菌群诱导的Th1细胞受到角质细胞中的MHCII表达的影响,而角质细胞表达的MHCII又受到菌群诱导产生的IL-22调控,揭示了皮肤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复杂互作机制。
菌群-免疫互作
microbiota
Skin
keratinocyte
antigen presentation
菌群-宿主互作
Science:共生菌群控制促进组织修复的淋巴细胞
共生菌群可通过生成特定代谢产物,来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生命早期是关键时期。Science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黏膜稳态中有重要作用的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需要生命早期能产生核黄素衍生代谢物的菌群来诱导,错过这一时期再定植菌群则无法挽救MAIT细胞的数量缺陷。该研究还分析了小鼠皮肤常驻MAIT细胞的特征,及其与皮肤共生菌的互作机制,表明菌群的核黄素衍生代谢物可激活MAIT细胞,促进其发挥组织修复的作用。Science同期还发表了另一项相关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82105080),不妨对照参考。
菌群-宿主互作
免疫发育
MAIT细胞
皮肤
核黄素
热量限制
Cell:热量限制期间,骨髓为记忆T细胞提供避风港湾
热量限制如何影响免疫系统?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热量限制对免疫记忆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小鼠长期进行50%热量限制(五成饱),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记忆T细胞归巢至骨髓,在促进这些T细胞生存的同时,增强了其保护性功能。
热量限制
记忆T细胞
骨髓
Orit Pinhas-Hamiel
Eran Segal
皮肤菌群
Science:微生物守护皮肤健康
Science近期发表了一篇观点文章,介绍表皮葡萄球菌这一常见皮肤微生物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与肠道菌群一样,皮肤菌群也在促进组织免疫、修复和抗菌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还可能会抑制皮肤癌变。
皮肤菌群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性反应
癌变
皮肤共生菌
Science:表皮葡萄球菌如何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这是Science刚刚发表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Yasmine Belkaid团队的新研究论文,该团队在之前Cell研究论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7274124)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皮肤里的共生菌特异性T细胞如何通过非典型的细胞因子分泌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也再次说明了皮肤上定植的特定共生菌,通过日常召集特定的T细胞,在皮肤产生伤口时可派上大用场!细菌的存在促进伤口愈合,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可新研究成果就是这么任性!
皮肤共生菌
伤口愈合
表皮葡萄球菌
甲壳素
沙蝇
牙周炎
Science子刊:口腔菌群失调导致局部Th17细胞增加以促进牙周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牙周炎患者及牙周炎小鼠模型中,口腔菌群的失调增加了病变部位的Th17细胞,后者的积累导致了口腔中的炎症损伤。
牙周炎
口腔菌群
牙周炎
Th17细胞
体液免疫
Nature子刊:PI3Kδ过度活化致免疫失调,促菌群相关自身抗体
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携带PI3Kδ的E1020K突变(获得性突变,可导致PI3Kδ过度活化)的小鼠,虽然GC B细胞及Tfh细胞的丰度增加,但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应答受到抑制,并且对肠道共生菌群的反应增强,导致了自身抗体的产生。
Germinal centres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体液免疫
自身抗体
Ami S Bhatt
肠道菌群失调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不足以加剧慢病毒感染疾病进程
HIV感染者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加剧疾病进程。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一项在恒河猴中的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
SIV
HIV
Fabrice Laurent
Andrés Palencia
致病共生菌
Nature:Treg如何调节对致病共生菌的免疫耐受
致病共生菌(pathobiont)是一类有“双重身份”的细菌,比如肝螺杆菌,通常情况下是“良民”,有时候却是诱发炎症疾病的“暴徒”。为什么同一种肠道细菌可以引发如此不同的反应?本周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免疫机制。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肝螺杆菌诱导的T细胞中,RORγt+ iTreg可“约束”促炎症的Th17,从而抑制肠道炎症;c-MAF转录因子(可能还有STAT3)对iTreg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利用iTreg建立对致病共生菌的免疫耐受,或可成为治疗炎性肠病的新策略。
致病共生菌
肝螺杆菌
调节性T细胞 (Treg)
辅助T细胞17
结肠炎
皮肤菌群
Nature:一文读懂皮肤菌群(必读综述)
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23日,我们的日报用“迄今最全总结:皮肤上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们”推荐了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发表的皮肤微生物组的重要综述(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88237444),没想到3天后,Nature[IF:40.137]来了这篇!OMG,皮肤菌群在2018年要大火么?不论如何,好好看看吧!
皮肤菌群
菌群-宿主互作
Skin microbiota
天然免疫细胞
Nature:断奶前后,不同淋巴细胞接力塑造肠道菌群
这是最新一期Nature发表的重要研究,发现在断奶前后,天然和适应性淋巴细胞先后与不同的肠道细菌相互作用并塑造肠道菌群及脂代谢。关于免疫系统、细胞、分子与肠道细菌互作的研究,都值得特别关注。
天然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
脂代谢
3型天然淋巴细胞
皮肤菌群
Cell:皮肤共生菌诱导CD8+T细胞并促进伤口愈合
这是 Cell[IF:30.410]最新online的一项重要的皮肤菌群研究,发现皮肤表皮葡萄球菌可以诱导CD8+T细胞聚集到皮肤创口,从而帮助皮肤组织的修复。这是很重要的菌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值得专业人士重点关注。
皮肤菌群
表皮葡萄球菌
非经典MHCI
CD8+T细胞
组织修复
皮肤菌群
Nature子刊:一文读懂人体的皮肤微生物组(综述)
这是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发表的迄今为止最详细介绍皮肤微生物组的综述。皮肤菌群,值得关注;Nature出品,必是精品!所以,好好读读吧!
皮肤菌群
Ya Ling
Hong Ni
疫苗
冷泉港视点:菌群可作为疫苗的内源性佐剂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IF:9.173]特别推出的三篇关于肠道菌群、疫苗和体液免疫的重量级讨论文章,这篇介绍肠道菌群可能能作为疫苗的内源性佐剂,很有意思,值得看看。
疫苗
免疫系统发育
Immunity:免疫与菌群间的所有已知联系(必读综述)
今天Immunity重量级综述第一弹,必读必读,你不读就落伍了[呲牙]
免疫系统发育
菌群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