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Benoit Chassaing
文章数:23篇
饮食
短期饮食标准化或可影响个体内而非个体间肠道菌群变化
人类肠道菌群在个体之间具有高度异质性,并且在个体内部也表现出相当大的日常变化。Gut Microbes发表最新文章,研究了饮食标准化对菌群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饮食异质性导致个体内而非个体间菌群组成的差异。
饮食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稳定性
超加工食品
Lancet子刊:超加工食品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和健康(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超加工食品(UPF)的消费也越来越多。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这篇综述,介绍了加工食品的常用分类,总结了关于UPF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并描述了将UPF在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机制,尤其是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作用。文章还就未来研究方向、公共饮食政策和食品生产实践进行了探讨。
超加工食品
肠道菌群
暴露窗口期
产后暴露是子代发育的关键窗口期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产前产后暴露于蔓越莓提取物(一种富含多酚的化合物)对子代代谢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肠道菌群改变在其中可能扮演的作用。
暴露窗口期
肠道菌群
代谢功能
菊粉
菊粉抵御小鼠1型糖尿病发生
菊粉是肠道菌群可以发酵利用的一种膳食纤维,也是近年来菌群营养的研究热点。本文探究了菊粉对于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非肥胖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菊粉可以菌群依赖型的抵抗STZ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这可能与短链脂肪酸(SCFA)和IL-22有关。
菊粉
短链脂肪酸(SCFA)
1型糖尿病【有显著改善】
膳食乳化剂
新视角——微生态角度评估膳食乳化剂
膳食乳化剂对肠道炎症、代谢疾病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得到关注。Microbiome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利用体外的肠道微生态模拟系统检测20种常用膳食乳化剂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尽管不同乳化剂对于微生态的改变具有差异性,大部分乳化剂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负面影响,有必要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对这类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这一结果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筛选、安全性的评估提出了新见解,值得参考。
膳食乳化剂
食品添加剂
研究论文
体外模型
肠道炎症
食品乳化剂
Cell子刊:食品乳化剂为致病共生菌“充能”,促进慢性肠炎
膳食乳化剂能扰动肠道菌群,促进慢性炎症,但含有有限、明确、无致病共生菌的菌群的ASF小鼠服用乳化剂却不会发生肠道炎症。原因何在?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乳化剂诱导肠道炎症的作用主要是由特定的致病共生菌(比如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所介导的,乳化剂能直接增强这些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从而扰动菌群,引起炎症和代谢紊乱。这些发现提示,基于菌群的饮食干预(如减少乳化剂摄入)以及靶向特定致病共生菌的干预方法,或有助于改善肠道炎症。
食品乳化剂
emulsifier
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flagellin
肠道病毒感染
Science子刊:IL-22与IL-18协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
细菌鞭毛蛋白可诱导TLR5及NLRC4分别产生IL-22及IL-18,后两者可抑制轮状病毒感染。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IL-22与IL-18分别单独作用,并协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的机制:IL-22可诱导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以促进轮状病毒感染的肠道上皮细胞挤出并进入肠腔;而IL-18可诱导感染了轮状病毒的肠道上皮细胞的死亡。
肠道病毒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
宿主基因
基因变异对肠道菌群和宿主的影响,可能在多代后才出现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个值得研究者关注的现象:PePT1基因敲除小鼠的肠道菌群及功能发生变化,且产生了对DSS诱导结肠炎的抗性,但该效果在繁殖多代后才得以显现。该研究提示,宿主基因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跨代影响不可忽视。
宿主基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菌群-免疫互作
Science子刊:特定共生菌群表位促进结肠Treg产生以抑制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是内源性非自身抗原的最大来源,可被免疫系统识别,但通常不会激活淋巴细胞的应答,CD4+ T细胞维持对菌群抗原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构建CD4+ TCR+ 杂交瘤细胞,鉴定出了一系列可激活Treg的共生菌群抗原,其中Akk菌是Treg识别表位的主要来源,Akk菌定殖可通过诱导Treg的产生,以缓解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疾病并延长其生存期。该研究提示,这类可诱导Treg的共生菌群表位或可用于IBD等疾病的治疗。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Treg
肠道菌群相关表位
AKK菌
蛋白网络
器官水平蛋白网络可作为微生物的宿主效应的参考
探索微生物群落对宿主影响的机理研究通常是由无菌小鼠完成。《Genome Research》的这篇文章为探索微生物定殖于肠道内外时不同蛋白的作用,使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鉴定小鼠不同器官的蛋白、建立蛋白网络并将其3D视化,使菌群研究者由此深入探究宿主-微生物互作下特定器官和生物体内的变化。
蛋白网络
microbiota
Tandem Mass Tags
Organ Proteomics
gnotobiotic mice
生命早期肠道菌
Nature子刊:生命早期肠道菌或利于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再生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有助于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然而,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早期肠道菌能促进红细胞分化调节因子-1(Erdr1)在肠道表达,增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肠干细胞(Lrg5+ ISCs)和肠道类器官生长。此外,Erdr1还能加速小鼠和人肠上皮细胞伤口的闭合,促进Lrg5+ ISCs的再生和恢复,降低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和组织学得分,增加结肠长度增加,促进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或可通过控制Erdr1介导的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再生,以应对粘膜损伤。
生命早期肠道菌
肠道干细胞
Zi-Jiang Chen
Yanzhi Du
Shang Li
肠道菌群干预
Nature子刊:靶向肠道菌群的疫苗,或能预防慢性炎症性疾病
肠道菌群改变与代谢综合征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如IBD)相关。这种菌群变化的一个特征是鞭毛蛋白水平升高,这可能通过刺激宿主的促炎性基因表达,来引发肠道炎症。另一方面,鞭毛蛋白表达增加也反映出,菌群中能通过鞭毛来运动的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可能更容易突破肠道黏液层防线,入侵肠上皮。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给小鼠注射以鞭毛蛋白为免疫原的疫苗,可引起抗鞭毛蛋白的抗体免疫,从而改变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肠道炎症和肥胖。这种靶向肠道菌群内致病共生菌的免疫策略,或是预防相关慢性炎症疾病的有效手段。
肠道菌群干预
antibodi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icrobiome
Obesity
胆固醇
肠道菌群调节宿主胆固醇稳态
BMC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抗生素处理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发现肠道菌群调控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提示肠道菌群或可作为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靶点。
胆固醇
胆固醇
Jian-Wei Zhang
Jing-Ping Yuan
Bao-Ping Yu
致病菌感染
Cell子刊:李斯特菌如何调控自身的肠道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致病菌调控自身肠道感染的机制:Prevotella copri的存在可促进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感染,而李斯特菌可产生一种细菌素——Lmo2776,以减少肠道共生细菌——Prevotella copri的丰度,以抑制自身的感染,避免造成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自身的长期感染及持留。
致病菌感染
bacterioci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o2776
M-SHIME
病毒-菌群-宿主互作
Cell:特定肠道菌可抵御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除了疫苗预防,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Gewirtz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无意中培育出能抵抗RV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深入分析发现,小鼠肠道菌群中的分节丝状菌是抵御RV的主力,能通过直接削弱RV感染性和诱导肠上皮细胞更新等不依赖于免疫细胞的机制,来预防和治疗RV感染。这些发现表明,用特定肠道菌群成员来预防和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具有可行性。
病毒-菌群-宿主互作
microbiota-virus interactions
Germ-free mice
infectious diarrhea
Fecal transplant
西式饮食
肠道菌群介导西式饮食引起的脂肪组织炎症
西式饮食(WSD)能够诱导肥胖及脂肪组织炎症,从而促进代谢综合征。有假说认为,该过程中肠道菌群对先天免疫通路的激活,而非肥胖本身,可能是WSD引起脂肪炎症的重要原因。这项研究通过多种小鼠模型验证了这一假说,为治疗代谢综合征带来新启示。
西式饮食
Metabolic syndrome
microbiota
Germ-free
antibiotics
生物标志物
粪便miRNA可反映肠道菌群的健康程度
来自Theranos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无菌小鼠和粪菌移植,发现粪便miRNA谱与某些炎症及IBD相关的特定菌种密切相关,且与菌群组成相比,可更好地反应肠道菌群的“健康程度”。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MiRNA
动物实验
无菌小鼠
菊粉
Gut:不同膳食纤维在结肠炎小鼠中的不同作用
膳食纤维对IBD患者的作用尚有争议。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不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引起不同的作用,菊粉恶化了结肠炎,而果胶则可改善症状。菊粉对结肠炎的恶化与其促进丁酸盐产生菌的富集相关。
菊粉
inulin
动物实验
啮齿动物(小鼠)
研究论文
膳食纤维
Gut:不同膳食纤维在结肠炎小鼠中的不同作用
膳食纤维对IBD患者的作用尚有争议。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不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引起不同的作用,菊粉恶化了结肠炎,而果胶则可改善症状。菊粉对结肠炎的恶化与其促进丁酸盐产生菌的富集相关。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结肠炎
IBD
可溶性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建立
Nature:幼年期先天免疫对菌群塑造的长期影响
生命早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能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Nature刚刚上线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潜在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一系列严格对照的菌群移植等实验,表明新生小鼠肠上皮表达的Toll样受体5,对小鼠肠道菌群有很强的塑造作用,且这种作用只体现在新生儿期,但对菌群组成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成年后。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共生菌群如何在幼年期被先天免疫因素选择和塑造,对研究宿主-菌群互作、肠道菌群发育、卫生假说等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肠道菌群建立
先天免疫
Toll样受体5
无菌小鼠
粪菌移植
VI型分泌系统(T6SS)
TM:肠道菌群有哪些抗细菌武器(综述)
肠道菌群内部不仅存在“和平”的共生关系,在涉及到营养物质及生态位竞争时,以及碰到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时,需要通过自身的抗菌“武器”来杀灭对手。这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肠道共生菌的抗菌“武器”,值得一读。
VI型分泌系统(T6SS)
细菌素
Hui-Yi Wang
Min Wu
Inflammation
PTRSLBBS:肠道菌群如何对抗致病菌?(综述)
当致病菌遇到肠道菌群,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因为肠道菌群的空间占位而无功而返,但一些肠道致病菌发展出了对抗肠道菌群的策略从而导致感染及慢性疾病。关于致病菌与菌群的关系,这篇综述很值得认真看一看。
Inflamm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nutrient
pathogenic bacteria
virulence
Toll-like receptor 5
Cell子刊:TLR5通路如何维护肠菌群稳定?
① TLR5缺陷小鼠(T5KO)更容易患菌群依赖性的代谢综合征,且展现出肝脏中性脂质和油酸脂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同时肝产脂酶、促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基因上调;② 油酸脂增加促进肝脂和肝脏SCD1表达,其依赖于肠道菌群;③ T5KO小鼠盲肠和肝门血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升高,肝新生脂肪增加;④ 膳食中SCFA会上调T5KO小鼠肝脏SCD1表达并加重代谢综合征,而T5KO小鼠肝脏中缺失SCD1不仅阻止肝脏中性脂质油酸富集,而且缓解代谢综合征。
Toll-like receptor 5
gut bacteria
hepatic neutral lipids
low-grade inflammation
metabolic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