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his little piggy
文章数:637篇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膳食干预 (综述)
营养环境中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多机制。本综述重点探究了营养富余或者营养缺乏条件下,双侧(结肠腔或血液和淋巴管)营养环境对结直肠细胞癌化的干预与影响,进而对代谢的适应;进一步论述了膳食对于这种营养环境的影响,讨论了靶向上述细胞的特定膳食方案,为结直肠癌的饮食干预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
饮食干预
致肥胖饮食
致肥胖饮食或可诱导焦虑样行为
Obesity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87项研究的数据后发现,致肥胖饮食可诱导啮齿动物的焦虑样行为,表现为旷场实验中在旷场停留的时间降低。
致肥胖饮食
荟萃分析
啮齿动物(小鼠)
低FODMAP饮食
肠道菌群或可预测IBS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应答
低FODMAP饮食对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有益。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56名IBS患者在低FODMAP饮食干预前后的粪便菌群变化,发现干预前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与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临床应答相关。
低FODMAP饮食
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菌群互作
盐和血压
NEJM:如何食盐才健康?(综述)
盐的摄入对于维持机体的渗透压等生理指标非常重要,但是机体内存在一个钠平衡,需要保证钠的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深入分析了盐的摄入与高血压、死亡率等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盐中的钠、钾比例可能比关注食盐的量更重要。
盐和血压
苦味受体
肥胖者肠道中的苦味受体,影响先天免疫和代谢调控
苦味受体(TAS2R)在舌头中可作为警告传感器,防止进食潜在的有毒食物。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的这项研究,探索了TAS2R在人肠道中的作用,特别关注了其在宿主防御和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苦味受体
肥胖
免疫
膳食补充剂
富含糖巨肽的脱脂奶粉或维生素C对痛风无改善作用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综述,总结了2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并无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富含糖巨肽的脱脂奶粉或维生素C可有效改善痛风。
膳食补充剂
综述
痛风
糖巨肽
维生素C
短链脂肪酸
国内团队Cell子刊:梭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动态调控(综述)
肠道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影响机体健康。Trends in Biotechnology近期发表的来自南京工业大学江陵团队的文章,对利用CRISPRi基因系统和生物传感器应用于SCFA生物合成的动态平衡和实时监测提供了独特的思路。有效地应用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酶进化和机器学习方法将使构建用于SCFA可视化的智能生物系统成为可能。
短链脂肪酸
CRISPRi
CRISPR-Cas systems
生物传感器
肥胖
徐州医科大学:寄生虫衍生物或可防治肥胖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高脂饮食(HF)引起人类和动物神经炎症和认知能力下降,与肠道-大脑轴微生物群失调有关。之前的研究表明,从细粒棘球绦虫幼虫(E.granulosus)中提取的排泄分泌产物(ESP)起到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减少炎症反应,而寄生虫感染可减轻宿主的代谢紊乱。徐州医科大学的杨晓莹和潘伟合作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文章,首次发现寄生虫排泄分泌产物(ESPs)可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并改善认知功能损伤。提示我们寄生虫衍生物或是防治肥胖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肥胖
神经退行性疾病
寄生虫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菌群影响猪对甲流疫苗的应答
npj Vaccin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接种前的肠道菌群组成与仔猪对甲型流感疫苗的应答相关。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哺乳动物(猪羊牛等)
疫苗应答
旅行者腹泻
什么是旅行者腹泻?(综述)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研究纳入2018-2020年共31篇综述进行深入分析发现,TD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要的旅行相关疾病。并且,TD长期结果表现与肠道菌群有关,其背后的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旅行者腹泻
综述
慢性疼痛
Nature子刊:富含ω-6的饮食如何“促痛”?
慢性疼痛等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但在没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也可发生。Nature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包括亚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AA)的饮食可引发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是慢性疼痛的风险因素,而富含ω-3 PUFA的饮食可以逆转这种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阐释神经病变在食源性肥胖人群中的高发病率,并为预防和治疗这种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慢性疼痛
神经病变
糖尿病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ω-6多不饱和脂肪酸
结直肠癌
吃太多红肉为啥促肠癌?
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文章,对900个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一个烷基化突变特征,且该特征与红肉消耗、远端肿瘤位置相关,并预测其靶向KRAS G12D、KRAS G13D和PIK3CA E5445K等癌症驱动突变。即食用红肉或可诱导烷基化损伤而引发CRC,烷基化突变特征可用于CRC的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
烷基化突变
红肉消耗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4种已获批药物均可有效缓解便秘型IBS患者的腹胀
腹胀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中的常见症状。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3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超过1万名IBS-C患者)的数据后发现,4种已获FDA批准的IBS-C治疗药物(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特纳帕诺及替加色罗)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其中利那洛肽的效果最好。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荟萃分析
腹胀
IBS
鲁比前列酮
鼠李糖乳杆菌LGG
LGG能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调节微生物组诱导CD8 T细胞向肿瘤浸润以抑制肿瘤的免疫疗法仍有待深入探索。同时,微生物群在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内触发的细胞和分子信号级联也尚不清楚。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对CD8T细胞反应的调节作用和相关机制,及对小鼠结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GG或可通过CD8T细胞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
鼠李糖乳杆菌LGG
肿瘤
益生菌
结直肠癌
CD8T细胞
粪菌移植
Cell子刊:粪菌移植的现在与未来(综述)
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总结了粪菌移植(FMT)目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重点关注了代谢性疾病(1型、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病),讨论了其主要原理和存在的“陷阱”,提出了对于其研究设计和流程的优化建议,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粪菌移植
代谢性疾病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菌群结构显著影响膳食纤维的代谢调节功效
尽管膳食可发酵纤维的促健康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人群研究的数据却难以对膳食可发酵纤维的作用得到一致的结论。Microbiome近期发表一项基于无菌小鼠的研究,阐释了肠道菌群的个体间差异决定了膳食纤维对宿主代谢表型的不同影响,表明了一刀切的膳食纤维补充方法难以在个体间产生一致的效果。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饮食相互作用对宿主代谢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膳食干预措施。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膳食可发酵纤维
研究论文
代谢功能
基因调控
肝纤维化
晚期肝纤维化无创诊断:3种方法大PK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仍需进行肝脏活检。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37项研究(共涉及5735名NAFLD患者)的数据,以分析3种非侵入性诊断方式——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LSM-VCTE)、纤维化-4指数(FIB-4)及NAFLD纤维化评分(NFS)在晚期纤维化中的检测性能。
肝纤维化
荟萃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非侵入性诊断
环境污染物
北京师范大学:微塑料与纳米塑料对河蚬的毒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成红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纳米塑料与微塑料对河蚬的基因表达、肠道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纳米塑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疟原虫感染
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远端”免疫系统,影响疟原虫感染
肠道菌群在生命的早期就对局部和远端免疫系统进行了“塑造”,即能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免疫进行长期调控,又能动态的调节局部免疫;然而目前,对于在胃肠道外感染的情况下,肠道菌群是否能对远端免疫进行调控,仍不清楚。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疟疾感染小鼠模型中,寄生虫的承载量和脾脏生发中心的反应是由肠道菌群的信号传递并调控的,该研究证实了肠道菌是可以通过影响远端免疫,进而对疟原虫感染起到调控作用的。
疟原虫感染
肠道菌群
远端调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或增加胃癌风险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11741名韩国人进行多年随访,发现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无论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风险升高相关,且使用时间越长,胃癌风险越高。
质子泵抑制剂
研究论文
胃癌
队列研究
癌症风险预测
肠上皮化生程度越高,短期内胃癌风险越高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3000名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多年随访,发现肠上皮化生是早期胃癌的显著风险因素,且肠上皮化生严重程度越高,早期胃癌风险越高。超过一半的早期胃癌是由严重肠上皮化生发展而来的。该研究建议,II期和III-IV期肠上皮化生患者应分别在5年内及2年内接受胃镜监测。
癌症风险预测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胃癌
肠上皮化生
素食饮食
植物性食物吃得当,或有助于延长直肠癌存活期
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与结直肠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一直缺乏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一项针对14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队列研究,不仅发现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与较高的全因死亡率相关,而且植物性食物的种类也会对结直肠癌长期生存率产生影响,提示需要在提倡健康饮食的条件下关注食物类型对特定疾病的影响。
素食饮食
结直肠癌
全因死亡
铁蛋白-铁代谢
肠道菌群与铁,脂肪肝新病理?
Microbiome最近发表的文章,采用多组学整合分析,队列研究结合体外实验及小鼠模型,揭示菌群-铁-肝脂肪轴在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互作,或可提供相关治疗的潜在靶点。
铁蛋白-铁代谢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与肝脏
益生菌
浙江大学:酪丁酸梭菌ATCC25755或可预防IBD
浙江大学的王敏奇团队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酪丁酸梭菌ATCC25755预处理可通过维持肠道免疫稳态,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
益生菌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酪丁酸梭菌ATCC25755
啮齿动物(小鼠)
环境污染物
浙江大学:纳米二氧化硅诱导小鼠的DNA甲基化变化,并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纳米材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对其潜在健康风险的关注。然而,对纳米材料在表观遗传水平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较少。浙江大学的范骁辉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亚急性(28天)或慢性(84天)的食品级二氧化硅(SAS)——包括沉淀二氧化硅(S200)及气相二氧化硅(A200F)暴露,可导致小鼠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改变,且可能作用于不同信号通路以发挥潜在的致癌作用。
环境污染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二氧化硅
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负二代”?父母饮食或影响子女健康(综述)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垃圾食品不仅诱发超重、肥胖及其造成的相关风险,还有可能导致脑部疾病发生,并且这种影响还会代代相传。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父母饮食如何影响后代大脑发育和行为研究的相关发展,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微生物群-肠-脑轴已经成为宿主生理的重要介质,该篇文章也探讨了通过亲代世系肠道微生物组的代际播种如何影响后代肠道健康和神经生物学,值得关注。
垃圾食品
饮食-肠-脑轴
综述
结直肠癌
影响大肠癌风险的饮食因素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对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的386792名被试开展全饮食关联研究,鉴定出20种关联性,随后在荷兰队列研究(NLCS)中进行重复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酒精与CRC风险呈正相关,而奶制品和钙与之呈负相关,摄入较高的磷、镁、钾、核黄素、β-胡萝卜素和总蛋白质可降低CRC风险。
结直肠癌
饮食
人群研究
SARS-CoV-2
港中大黄秀娟:肠道病毒组或影响新冠严重程度
RNA病毒SARS-CoV-2主要影响呼吸道和胃肠道。从粪便中可分离到SARS-CoV-2,且在人肠道细胞中可进行病毒复制。同时,人类肠道中还含有大量的常驻病毒(统称为病毒组),它们在调节宿主免疫和疾病病理生理学方面发挥作用。Microbiome近期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的文章,发现COVID-19患者的肠道RNA和DNA病毒组与非COVID-19患者不同,且在COVID-19疾病消退后持续存在。肠道病毒通过调节免疫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肠道病毒与COVID-19严重程度和宿主年龄呈负相关,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年龄较大的受试者容易出现更严重的COVID-19感染。研究强调了人类肠道病毒组在COVID-19严重性和潜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SARS-CoV-2
肠道病毒组
年龄
免疫
富硒谷物
南京财大:科学补硒不能只看总摄入量(综述)
硒是重要的痕量矿物元素,主要来自于谷物。南京财经大学的团队近期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发表综述,系统性总结了各种谷物中硒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含硒化合物的种类会影响硒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因此在讨论补硒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硒的总量。
富硒谷物
生物利用度
毒性
硒摄入量
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共病数量与肠易激综合征不良预后相关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影响全球5%至10%的人口,造成巨大的医疗成本浪费也给病患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常表现出心理共病,且与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有关。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日前发表一项关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预后与心理共病程度关系的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预后随着心理共病的不断增加而恶化。虽然在心理共症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但尚不清楚哪种心理共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预后影响最大,以及心理共病给IBS患者带来的长期影响,文章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当解决这些问题。
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