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Hong Wei
文章数:72篇
膳食纤维
于君+魏泓+王勇:可溶性纤维的“阴暗面”——过量或促肠道肿瘤
香港中文大学于君、陆军军医大学魏泓和王勇及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在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中,探究了不同类型膳食纤维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首次发现过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饲料中占20%)通过引发肠道菌群失调,改变影响肿瘤发生的代谢物水平,从而呈现促肿瘤作用。结合此前在Cell发表的研究(https://www.chinagut.cn/papers/read/1035997294),这些发现提示,虽然适量摄入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改善菌群和健康有积极作用,但要警惕过量补充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膳食纤维
结直肠癌
可溶性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
黏膜粘液乳杆菌
陶诗煜+魏泓+刘向东:黏膜粘液乳杆菌的胞外囊泡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并维持肠道稳态
腹泻病具有高死亡率,尤其是儿童和幼小动物。肠道菌群与腹泻病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特定的细菌菌株已显示出止泻作用,然而有益菌株的止泻机制尚未阐明。华中农业大学陶诗煜、魏泓、刘向东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该团队使用新生仔猪作为转化模型,在腹泻仔猪中观察到的肠道菌群失衡,主要特征是乳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和脂多糖生物合成通路增加,其中Limosilactobacillus mucosae(黏膜粘液乳杆菌)变化显著,且其胞外囊泡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缓解腹泻症状。
黏膜粘液乳杆菌
仔猪腹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细菌胞外囊泡
高脂饮食
周宏伟+李壮+魏泓等:高脂饮食通过肠菌衍生的活性氧损害肠屏障
高脂饲养在前期研究中被证明能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破坏肠道屏障,然而其内在机制仍众说纷纭。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李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高脂饲养诱导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肠菌产生的超氧阴离子通过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肠屏障损伤,加剧下游脂肪肝表型。总之,本研究为深入理解肠道菌群功能的紊乱对宿主健康影响的深层机制奠定了基础,值得关注。
高脂饮食
肠屏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菌群移植
魏泓等:全肠菌群移植比粪菌移植更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
粪菌移植(FMT)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新兴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前研究表明,与FMT相比,全肠菌群移植(WIMT)可以更精确地复制群落结构,降低宿主的炎症反应。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华中农业大学魏泓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显示,WIMT可比FMT更有效地降低DSS诱导的无菌小鼠结肠炎易感性。
菌群移植
全肠菌群移植
粪菌移植
炎症性肠病
无菌小鼠
双硫仑
唐波+杨仕明+魏泓Nature子刊:戒酒药物双硫仑可通过肠肝轴改善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晚期阶段,目前还没有批准的NASH疗法。双硫仑(DSF)多年来一直用于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同时,DSF也是一种多靶点药物,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对代谢功能障碍产生有益影响。然而,DSF对NASH的深入机制研究和适当的临床试验尚未系统地进行。陆军军医大学唐波、杨仕明、魏泓与团队,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证实双硫仑可降低细菌梭菌介导的7α-脱羟基反应,抑制其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并改善NASH,并在一项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中验证了双硫仑对健康人群“肠-肝”轴的调节作用。
双硫仑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研究论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早期断奶仔猪
陶诗煜+魏泓: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病毒群有何特征?
仔猪断奶早期由于本身免疫力和消化机能较弱、或饲养管理不适就容易发生腹泻现象,腹泻会增加仔猪死亡率、降低仔猪生长性能、严重危害畜牧业。目前,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研究几乎只集中在细菌上,而对肠道病毒群的研究极其缺乏。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陶诗煜、魏泓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结合生信技术,揭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DNA和RNA病毒群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组成,发现早期断奶健康和腹泻仔猪肠道病毒整体结构相似,但腹泻仔猪肠道中存在更多病毒种类和生态多样性。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制定有效策略干预仔猪早期腹泻提供了新指导。
早期断奶仔猪
肠道病毒群
early weaning
gut virome
metagenome
减肥
赵方庆+魏泓GUT:抑食欲,调菌群!口服肽D3有效助减肥
超重和肥胖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Gut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和陆军军医大学魏泓与团队的研究,研发出一种用于减肥的小分子口服肽药物D3,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很好的抗肥胖效果。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D3通过抑制食欲以及增加肠道菌群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等机制,来发挥抗肥胖作用,并提示靶向从肠至脑的UGN-GUCY2C内分泌轴是抗肥胖治疗的潜在策略。总之,该研究为稀缺的口服减肥药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和研发思路,具有很强的临床转化前景。
减肥
口服肽药物
肥胖
肠道菌群
食欲调节
无菌动物
魏泓团队: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哪番作为?(综述)
共生菌群被认为与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利用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免疫治疗,基于传统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往往无法很好的在人体转化。因此,用于筛选和评估免疫治疗相关功能性细菌的先进动物模型正在迅速发展。近期,中山大学的魏泓团队近期在Anti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发表文章,描述了共生菌群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探讨了无菌小鼠模型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价值。团队基于重度免疫缺陷,进行人源免疫系统重建、肿瘤的人源化,构建生成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用于肿瘤生物治疗抗体的辅助筛选系统。总之,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为准确筛选和评价功能性菌株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有力支持。
无菌动物
综述
医学研究
无菌小鼠模型
肿瘤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于君等GUT:吸烟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促大肠癌
吸烟是结直肠癌(CRC)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Gut最新发表了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与团队的研究,表明香烟烟雾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在CRC中起着致癌的作用。机制上,烟雾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了肠道代谢物,损伤了肠屏障功能,可能通过激活结肠上皮细胞的MAPK/ERK致癌信号通路来促进CRC的发生。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或能用于吸烟人群的CRC预防。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物
肠屏障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魏辅文+魏泓Cell子刊:肠道菌群的季节性变化,如何影响大熊猫长胖
肠道菌群的特征伴随宿主饮食的变化而改变。然而,这些波动的潜在影响仍不清楚。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团队和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影响宿主脂质代谢和体重增长,使大熊猫在吃竹笋的季节快速长胖,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野生动物的肠道菌群-宿主互作,带来新启示。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大熊猫
肠道菌群
昼夜节律
丁酸
肠-脑轴
谢鹏+魏泓:菌群相关抑郁症中的肠-脑轴蛋白质组学分析
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团队和第三军医大学魏泓团队合作,近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发表研究,在移植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小鼠模型中,揭示了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肠-脑轴蛋白质表达和功能的改变,为进一步理解菌群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带来了新启示。
肠-脑轴
肠道菌群
抑郁
小鼠
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rRNA转录抑制子ZNF545缺失促进大肠癌发生
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团队在Oncogene上发表文章,对核糖体RNA(rRNA)的转录抑制因子ZNF545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发现ZNF545的缺失通过促进核糖体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翻译过程,促进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提示我们,靶向rRNA生物合成或是治疗ZNF545下调CRC的潜在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核糖体
蛋白翻译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高脂饮食让肠菌和代谢物“变坏”从而促进肠癌
高脂饮食增加大肠癌的风险。Gastroenter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高脂饮食能通过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代谢改变和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驱动结直肠肿瘤发生,并揭示了其中有潜在关键作用的细菌和代谢物。这些发现为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来预防和治疗高脂饮食相关的大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结直肠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代谢物
Dietary nutrient
菌群成像
王炜+杨朝勇+魏泓:人肠道细菌的在体生长模式成像
Gut Microbes近期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炜、杨朝勇团队以及魏泓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在此前研发的菌群在体成像方法(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3691421)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将该方法应用于菌群人源化小鼠,以研究人肠道菌群中的细菌的在体生长模式,并建立了肠道细菌成像数据库Microiome Atlas(https://www.microbiome-atlas.com/)以便同行研究使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菌群成像
肠道菌群研究工具
人源化小鼠
猪
陈从英+黄路生院士:肠道菌群影响猪的脂肪堆积
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的陈从英和黄路生院士与研究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698头商品猪(杜洛克猪)中发现并验证,猪肠道菌群中的Prevotella copri的丰度与猪的脂肪堆积呈正相关,并与血清中的肥胖相关代谢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并通过无菌小鼠的细菌定殖实验,证明了该菌与宿主脂肪堆积的因果关联。
猪
Prevotella copri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卡拉胶
王欣+于广利+魏泓:卡拉胶寡糖及其降解细菌诱导小鼠肠炎
肠道是饮食和药物成分发生二次反应的大熔炉,2021年8月13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浙江省农科院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欣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大学于广利教授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and associatedcarrageenan-degrading bacteria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germ-free m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肠道分离获得的卡拉胶降解菌可以加重诱发直肠炎症。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卡拉胶的安全性,规范卡拉胶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卡拉胶
肠道细菌
木糖拟杆菌
RNA-seq
免疫
阴道菌群
陈廷涛+魏泓: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对生育的双面作用
既往的研究认为,阴道中卷曲乳酸杆菌是“有益菌”,其对于预防不孕,提高生育力也有益处。然而,南昌大学陈廷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与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的最新成果,却揭示了阴道卷曲乳杆菌的两面性,即对正常人而言,这种阴道益生菌发挥积极保护作用和筛选优质精子作用,但是对弱精或者少精人群而言,却可能会导致灾难性不孕。这可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选择机制”,旨在提高后代健康水平,而对于原本男性精子质量较低的伴侣来说,盲目使用阴道卷曲乳酸杆菌制剂来改善阴道菌群,或许并不能提高夫妻生育能力。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阴道菌群
研究论文
大鼠
不孕症
卷曲乳酸杆菌
免疫治疗
梁丽娴+魏泓+曹亚兵:人参多糖调菌群,或能强化抗PD-1免疫治疗
抗PD-1/PD-L1的免疫疗法可治疗晚期肺癌,但只在部分患者中有效。如何提高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Gut最新发表了由澳门科技大学梁丽娴、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魏泓和镜湖医院曹亚兵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实验和临床样本分析发现,人参多糖与抗PD-1的联合治疗,或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物,来调节免疫,增强对免疫治疗的应答。
免疫治疗
抗肿瘤治疗
人参多糖
抗PD-1治疗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睡眠
国内团队:睡眠不足促炎伤脑,肠道菌群有关键作用
睡眠不足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导致炎症反应失调和认知功能障碍,但其机制尚不清楚。Molecular Psychiatry近期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韩盈、陆林院士、闫薇和中山大学一附院魏泓与研究团队的文章,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睡眠剥夺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认知损害中有重要作用,为减轻睡眠不足的不良健康后果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和靶点。
睡眠
肠-脑轴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
儿童自闭症
陈洁+魏泓:粪菌移植实验揭示儿童自闭症潜在病因机制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陈洁、陆军军医大学魏泓与研究团队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肠道菌群可能是儿童自闭症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将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中,不仅发现小鼠发生了自闭症样的行为,也发现血清代谢组以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改变。
儿童自闭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移植
血清代谢组
益生菌
陈廷涛、魏泓等:益生菌缓解同步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
南昌大学的陈廷涛团队及辛洪波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魏泓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益生菌组着(包含植物乳杆菌MH-301、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PL-RH、鼠李糖乳杆菌LGG-18、嗜酸乳杆菌)可显著缓解同步放化疗诱导的鼻咽癌患者的口腔黏膜炎。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2期临床试验
口腔黏膜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于君团队:脂肪肝炎诊疗的新靶点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机制,并探索了SQLE在NASH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在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角鲨烯环氧化酶
碳酸酐酶3
脂质从头合成
血清标志物
阴道菌群移植
陈廷涛、辛洪波、魏泓等:阴道菌群移植或有望治愈细菌性阴道炎
南昌大学陈廷涛、辛洪波和中山一院魏泓等学者近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在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5种乳酸杆菌,以及健康女性阴道菌群作为整体的阴道菌群移植,在动物阴道炎模型中被证明可以治疗细菌性阴道炎。肠道菌群移植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如何实现阴道菌群移植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关键议题。相信本研究能给女性生殖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阴道菌群移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动物实验
女性
肠道菌群发育
张和平、魏泓等:生命早期环境暴露影响肠道菌群发育
生命早期的环境暴露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装与发育。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张和平团队、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黄适团队及华中农业大学的魏泓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命早期(60天)的不同土壤环境暴露与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显著相关,且在将小鼠转移至其它环境中后,尽管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逐渐变得与新土壤环境一致,但生命早期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仍持续存在。
肠道菌群发育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环境暴露
菌群移植
王军军+魏泓+赵江潮:全肠菌群移植或比粪菌移植更精准
肠道菌群在整个肠道中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室化特征,即不同肠段有不同的菌群组成和功能。近年研究已经表明,粪便菌群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大肠肠腔内的菌群,而与其它肠段(如小肠)的菌群有明显差别,因此目前的常规粪菌移植(FMT)可能仅对大肠菌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而对有潜在重要生理功能的小肠菌群可能影响甚微。Microbiome最新发表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王军军、华中农业大学魏泓和美国阿肯色大学赵江潮与团队的研究,首次证明了不同肠段的菌群定植具有区域特异性,即源于大肠的菌群易定植于大肠,而小肠的菌群易定植于小肠。该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FMT和全肠菌群移植(WIMT,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的菌群组合)在塑造无菌小鼠特定肠段菌群方面的差异,表明WIMT更有助于小肠菌群的植入。因此,WIMT或能作为FMT的替代方法,对整个肠道不同区域的菌群进行更为精准和靶向性的干预。
菌群移植
全肠菌群移植
粪菌移植
空间异质性
小肠菌群
肠-脑轴
谢鹏+魏泓:菌群失调对大脑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蛋白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是调控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机制。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近期发表了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团队与第三军医大学魏泓团队的合作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对大脑的蛋白磷酸化产生广泛影响,为理解菌群在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和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带来新启示。
肠-脑轴
抑郁症
蛋白磷酸化
肠道菌群
剪接体
奇异变形杆菌
黄秀娟+于君:奇异变形杆菌或介导克罗恩病的炎症发展
变形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近期研究表明变形杆菌属物种与肠切除后的克罗恩病(CD)复发相关。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Siew C Ng)和于君与团队,近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变形杆菌属在CD患者的粪便及结肠活检样本中更常见且丰度更高,而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变形杆菌属均属于奇异变形杆菌。进一步研究发现,奇异变形杆菌在体内外均可诱导炎症应答,并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该研究提示,奇异变形杆菌可能在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奇异变形杆菌
P. mirabilis
Crohn’s disease
Inflammation
Pathogen
菌群-药物互作
赖信志等:从肠道菌群角度解析中药功效(综述)
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药活性成分的互作,在发挥中药疗效中有重要作用。Protein & Cell近期发表了来自台湾长庚大学赖信志团队的综述,从中药多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等角度,总结了菌群与中药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使用基于菌群的多组学平台研究中药衍生的活性代谢物的路线图,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菌群-药物互作
传统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s
microbiota
肝细胞癌
于君团队:膳食胆固醇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驱动脂肪肝相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代谢疾病,可从脂肪肝进展至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胆固醇被认为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脂毒性分子。Gut杂志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研究,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了膳食胆固醇在NAF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表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物,驱动NAFLD-HCC的发生发展,降胆固醇药物和肠道菌群干预或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肝细胞癌
膳食胆固醇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阿司匹林
于君团队:肠道细菌可影响阿司匹林的抗大肠癌作用
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结直肠癌发展及药物代谢。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接受过抗生素处理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阿司匹林可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但在未接受抗生素处理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阿司匹林则无类似的抗癌作用。另外,相比于菌群正常化的小鼠,无菌小鼠在阿司匹林处理后,结直肠癌的发展可被显著抑制。机制上,肠道菌群中的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可降解阿司匹林,消除阿司匹林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而发挥的抗癌作用。
阿司匹林
结直肠癌
动物实验
球形芽孢杆菌
药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