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tanley L Hazen
文章数:50篇
苯乙酰谷氨酰胺
菌群来源苯乙酰谷氨酰胺含量与心衰不良预后相关
美国顶级医院克利夫兰诊所Stanley L. Hazen教授团队在过去十年中发现了几种参与心脏代谢疾病的肠道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包括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并通过实验证明PAGln既与心血管疾病和血栓风险增加相关,并在体内与心血管表型机制相关。该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发表最新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升高的PAGln水平与更高的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苯乙酰谷氨酰胺
心衰
研究论文
甜味剂
Nature子刊:代糖赤藓糖醇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可作为代糖的糖醇类甜味剂,但其对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的长期影响目前人们所知甚少。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来自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anley Hazen团队的研究,结合队列研究、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赤藓糖醇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或能促进血栓形成。这些发现警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赤藓糖醇的长期安全性。
甜味剂
代糖
赤藓糖醇
心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心血管
Cell子刊:两种不同的肠菌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将膳食苯丙氨酸代谢成苯乙酸(PAA),对于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的产生至关重要,PAGln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因此,了解参与这种转化的微生物酶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anley Hazen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研究论文,发现两种不同的肠道微生物途径参与了PAA生成,进而促进PAGln产生。该发现将有助于研发靶向PAGln体内合成的治疗手段。
心血管
细菌代谢途径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苯乙酰谷氨酰胺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
调控肠道菌群产生的苯乙酰谷氨酰胺或可改善心衰
依赖于肠道菌群的代谢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动物研究表明,该代谢物或通过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传导,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病。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上的研究文章,发现PAGIn在临床和机制上与心力衰竭(HF)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尤其是PAGIn的产生或可作为HF的潜在治疗靶点。
心血管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苯乙酰谷氨酰胺
心衰
动物源性食物
摄入红肉增加心脏病风险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先前多项研究发现,食用红肉与心脏病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肠道菌群会产生三甲胺N-氧化物促进消化大量红肉。而三甲胺N-氧化物相关代谢物是否有助于解释红肉摄入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究。近日,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纳入美国社区3931名成人受试者(65岁以上),评估动物源性食物(ASF)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风险间关联及肠道菌群在ASCVD风险的中介作用,发现食用ASF后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可能有助于解释红肉与较高ASCVD风险间关联。总之,这项观察性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食物成分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联,未来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这些发现。
动物源性食物
心脏病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JAMA 子刊:血浆TMAO水平与老年人死亡风险正相关
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来自左旋肉碱和磷脂酰胆碱的一种新型血浆代谢产物,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肉碱和丁酰甜菜碱)与老年人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清楚。近期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血浆TMAO及相关代谢物浓度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呈正相关,这些风险在肾功能较低的人群中最为显著。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TMAO
三甲胺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三甲胺促进酒精性肝病
来自eLif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血浆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三甲胺显著增加。在小鼠中,抑制肠道菌群的三甲胺产生,可在酒精性肝病中起到保护性作用,并调节肠道菌群及肝脏转录组。
三甲胺
酒精性肝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心血管疾病风险
Nature子刊:揭秘爱吃红肉如何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杂食动物中,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升高被认为部分与肠道菌群依赖性将l-肉碱转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有关,l-肉碱是红肉中富含的营养素。肠道菌群通过中间产物γ-丁基甜菜碱(γBB)将l-肉碱转化为三甲胺(TMA),三甲胺是TMAO的前体。然而,γ-BB、红肉摄入和CVD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负责γ-BB转化为TMA的肠道菌群基因都不清楚。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中存在γBB利用基因簇(gbu),可完成γBB→TMA的厌氧转化,增强血栓形成。同时,红肉摄入量高的饮食策略,与粪便中gbuA丰度较高、血浆TMAO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CVD风险增加。
心血管疾病风险
红肉摄入量
肠道菌群
血糖控制
A. soehngenii的十二指肠给药,可改善血糖控制
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原名Eubacterium hallii)是一种厌氧菌,能产生丁酸和次级胆汁酸,此前研究显示该共生菌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有关(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2217223)。Gut近期发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探索了A. soehngenii L2-7菌株通过十二指肠管给药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反应和十二指肠转录组概况的潜在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单次的A. soehngenii给药能刺激肠道GLP-1的产生和REG1B的表达,改善24小时内的外周血糖控制。该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调节十二指肠信号从而改善宿主代谢的一种机制,提示A. soehngenii或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控制的新的治疗策略。
血糖控制
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 L2-7
代谢综合征
十二指肠
代谢
丙酸盐
丙酸盐的潜在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
European Heart Journal近日发表文章,通过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状硬化模型、类器官培养和临床试验,揭示一个全新的短链脂肪酸通过免疫调节通路,间接控制个体胆固醇代谢平衡的机制,提供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和手段。
丙酸盐
胆固醇代谢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阿片类药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和肠屏障?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以Akk菌的减少为特征,并增加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同时降低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在体外实验中,Akk菌及阿片类药物可独立地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阿片类药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屏障
队列研究
中风
Cell子刊:肠道菌群通过TMAO途径影响中风
肠道菌群可通过CutC酶将膳食胆碱转化为三甲胺(TMA),后者进一步在宿主体内衍生代谢为氧化三甲胺(TMAO)。研究显示TMAO与中风风险存在关联,但其因果性尚未得到证实。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胆碱-TMA/TMAO途径,影响宿主的中风严重程度。这些发现为预防和治疗中风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靶点。
中风
肠道菌群
TMAO
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综述)
肠道菌群与包括心血管疾病(CVD)在内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与CVD之间的因果关联。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多种代谢产物,影响不同的CVD表型(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压、血脂、血糖和血管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或其代谢产物,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策略。
心血管疾病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Thrombosis
慢性肾病
抑制肠道菌群产生TMAO,或能改善慢性肾病
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除了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还被发现与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探究了靶向抑制菌群相关的TMAO生成对于慢性肾病中的肾功能损伤和纤维化的潜在预防作用。
慢性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ibrosis
isoproterenol
microbiota
心血管
Cell:Hazen团队再发现促心血管疾病的肠道菌群代谢物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Stanley Hazen团队又发Cell了。这项新研究通过人体代谢组分析以及小鼠和体外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衍生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并揭示了该物质的菌群和宿主代谢途径,以及促进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
心血管
gut microbe
metabolomic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PCR
心血管风险
TMAO前体有望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
心血管疾病标志物TMAO的前体物质TML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European Heart Journal》近期发表研究,纳入两个人群研究,发现TM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情况具有相关,TML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该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心血管风险
Trimethyllysine
Trimethylamine N-oxide
Incident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血管代谢疾病
肠道菌群代谢物: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新焦点(综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这篇综述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心血管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氧化三甲胺等代谢物促进心血管健康和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及恶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出现的基于菌群的心血管疾病新疗法,作者呼吁还需大量前瞻性研究,并重点关注菌群代谢物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因果关系。
心血管代谢疾病
菌群代谢物
综述
心血管代谢疾病
饮食
个体特征、膳食饱和脂肪与蛋白质来源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mBio近期发表一项饮食干预研究,将109名健康成人,随机分为高饱和脂肪和低饱和脂肪组,每组均进行3种饮食,分别含红肉、白肉和非肉蛋白质,每种饮食持续4周,并间隔一定的洗脱期。该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对菌群组成的影响,大于4周饮食干预的影响,而饮食中蛋白质来源的作用小于饱和脂肪水平。该研究还表明菌群多样性越大,对饮食干扰的抗性也越大。
饮食
肠道菌群
Diet
diversity
gut microbiome
饮食习惯
杂食者的肠道菌群可促进饮食中的L-肉毒碱转化为有害的TMAO
来自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素食者,杂食者的肠道菌群可促进饮食(特别是肉类)中的L-肉毒碱转化为TMAO,后者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饮食习惯
杂食性饮食
素食
L-肉毒碱
氧化三甲胺(TMAO)
氧化三甲胺
天天吃红肉,菌群产物TMAO飙升
肠道菌群衍生物氧化三甲胺(TMAO)主要来自膳食肉毒碱和胆碱,TMAO水平长期升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关于影响TMAO水平的饮食模式还缺乏研究。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anley Hazen团队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吃大量红肉(富含肉毒碱和胆碱)可增加TMAO生成,并减少其肾排泄,显著提高血液TMAO水平。该研究首次通过临床试验方法,揭示了膳食蛋白质来源与血液TMAO水平的关系,为常吃红肉促进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机制,也再次表明少吃红肉是减少心血管风险的可行手段。
氧化三甲胺
饮食模式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三甲胺
肉毒碱
心血管
Nature Reviews:饮食的菌群代谢物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一图读懂)
来自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的长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膳食的肠道菌群代谢物(TMA和TMAO,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对心衰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靶向菌群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疗法。
心血管
肠道菌群代谢物
饮食
营养素
心力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
Immunity:IL-23和IL-22监控肠道菌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信号间的互作,如何影响血栓形成?Immunity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IL-23及其下游的IL-22可限制促动脉粥样硬化的菌群,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性作用。这些发现也提示,临床上使用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抑制剂/阻断剂以治疗特定炎症疾病时,需注意对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
IL-23
IL-22
atherosclerosis
inflammation cytokines
心血管疾病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菌群分子靶点
人体肠道菌可通过胆碱三甲胺(TMA)裂解酶途径,将饮食中的胆碱代谢为TMA,在肝脏进一步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菌群移植实验证实,菌群的胆碱TMA裂解酶途径中的CutC基因的存在和表达,足以增强宿主的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力,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点。事实上,此前不久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临床前药物研发(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70811500),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两篇文章对照阅读。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humans
Metabolism
肥胖
缺失HDAC6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并加剧肥胖
抗生素处理可通过去除可产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菌群,影响体重。FASEB Journa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失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的小鼠,并未表现出对肥胖的抗性,而是表现出体重增加的加速。HDAC6缺陷可能导致CD4及CD8 T细胞活化增强,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促进肥胖。
HDAC
T-regulatory cells
Inflammation
Microbiome
肥胖
药物研发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靶向药,有望防治心血管疾病
氧化三甲胺(TMAO)是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Nature Medicine刚刚上线的一项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以菌群产生TMA的能力为靶,开发了一类新型药物,能在小鼠中显著降低TMA和TMAO水平、减少血栓形成。这些发现有望造福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群体,该研究还是以菌群特定功能为靶的药物研究的一个范例,其研发思路也可用于其它菌群相关疾病。
药物研发
心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JAHA:移植素食者粪菌能改善代谢综合征的血管炎症吗?
在一项涉及2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发现单次移植素食者的粪便菌群能够改变部分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但无法改变血管炎症的相关参数。
粪菌移植
代谢综合征
氧化三甲胺
素食者
atherosclerosis
心血管疾病
Nature子刊: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综述)
这是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发表的重要综述,全面阐述了菌群(包括口腔和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由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Stanley L Hazen领衔,关注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位作者和他领衔的团队的分量!
心血管疾病
氧化三甲胺
次级胆汁酸
Huan Yu
Hengchong Shi
抗生素
JLR: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关于菌群如何通过胆汁酸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值得一读。
抗生素
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胆汁酸
肝脏炎症
心血管疾病
Circulation:一图读懂肠道菌群到底如何促进心血管疾病
这是我们之前改造的一张长图,改造后的图一目了然介绍了饮食-肠道菌群-宿主代谢-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必须值得你读一读。
心血管疾病
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菌群
Cell子刊:通过肠道菌群调节尿毒症毒素
这是对之前我们分享的文章(http://mc.gutgutgut.cn/papers/read/1079069568)的简介,老规矩,看看图,必有收获。
菌群
尿毒症毒素
Bright I Nwaru
Bright I Nwa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