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Richard A Flavell
文章数:30篇
免疫耐受
朱书等Cell:GSDMD的非焦亡功能,对小肠食物耐受很重要
肠上皮细胞(IEC)是分隔宿主细胞和外来抗原的主要屏障,IEC如何在诱导抗病原免疫的同时保持对食物的免疫耐受,其机制尚不清晰。Gasdermin D(GSDMD)在髓系细胞中介导细胞焦亡,但其在生理状态下在小肠中也高表达,其在小肠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技大学朱书团队在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前端小肠IEC中,在食物抗原的诱导下,GSDMD可被Caspase-3/7切割产生13kD的N端片段,该片段进入细胞核调控IEC的第二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由调节性Tr1细胞介导的食物耐受。该研究不仅阐释了小肠食物耐受的新分子机制,也揭示了GSDMD的非焦亡功能,而GSDMD的这种同一免疫分子的不同功能取决于其剪切形式。
免疫耐受
食物耐受
小肠
肠道免疫
Gasdermin D
炎症性肠病(IBD)
朱书团队:IBD新型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制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局限性,存在药物应答率低及耐药性等问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哈佛医学院黄海亮、上海交通大学李华兵及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大样本分析、动物实验证明Carinh是IBD的新型易感基因,该基因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肠道免疫微环境,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其可作为靶向IL-18精准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敏感标志物,值得关注。
炎症性肠病(IBD)
易感基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非编码RNA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共生菌的种间互作对宿主免疫具有非线性影响
某种共生菌对宿主免疫的调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菌群背景(context)的影响。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团队的研究,描述了一种促结肠炎的Allobaculum菌种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之间对调控宿主免疫的交互作用,这种互作可对这两种菌各自单独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不同的影响,揭示了种间相互作用对宿主免疫的非线性影响。
菌群-免疫互作
炎症性肠病
mRNA甲基化(m6A)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m6A通过NF-κB调控结肠细胞稳态
肠道是成年哺乳动物机体中自我更新最快的组织,其主要的干细胞位于肠绒毛的隐窝处,该位置的干细胞具有很高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经过4-5次的有丝分裂可以分化成为肠上皮吸收细胞和肠上皮的内分泌细胞等,其中潘氏细胞和Tuff细胞参与肠道干细胞的维持。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RNA的修饰m6A参与到很多类型干细胞的维持,但是RNA m6A是否在肠道干细胞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期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李华兵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上发表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m6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结肠干细胞自我更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Nfkbia mRNA的稳定性,影响NF-kB通路的活性,从而调控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干细胞的发育、凋亡。m6A与结肠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潜在临床靶点用于结肠炎的治疗。
mRNA甲基化(m6A)
NF-κB活性
结肠干细胞
TNF介导细胞凋亡
Nfkbia
肥胖
尹芝南+杨恒文+陆骊工Nature突破:IL-27如何改善肥胖
营养过剩相关的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参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哪些免疫细胞和因子参与了肥胖进程,仍需深入研究。Nature最新发表了暨南大学尹芝南、杨恒文和陆骊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关键答案。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IL-27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促进其棕色化以增加产热和能量消耗,从而改善小鼠的食源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并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机制。在人体中也观察到了血清IL-27水平与肥胖的负相关性。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关于免疫因子如何参与肥胖和产热调控的认知,也为肥胖和2型糖尿病提供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免疫治疗靶标。
肥胖
IL-27
代谢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新冠
Nature Reviews:朱书等详述新冠的潜在肠道感染和粪口传播(观点)
虽然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其感染也可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包括肠道。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团队的观点文章,总结了新冠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及新冠病毒感染肠道的临床证据和体内外实验证据,探讨了新冠病毒感染肠道对“细胞因子风暴”相关免疫反应的潜在影响,并讨论了新冠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新冠
肠道感染
传播途径
抗菌防御
中科大朱书等:RNA解旋酶Dhx15在肠道抗菌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RNA解旋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RNA剪接及编辑。近期研究发现,RNA解旋酶在针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中可作为病毒RNA感受器或免疫信号适配器。但RNA解旋酶在抗细菌防御中的作用尚未明确。中国科技大学的朱书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华兵团队及新桥医院的杨桦团队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RNA解旋酶Dhx15在Wnt信号诱导的α-防御素表达中是不可或缺的,肠道上皮细胞或潘氏细胞特异性缺失Dhx15可引起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恶化DSS诱导的结肠炎,并诱导自发性回肠炎。另外,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活检样本中,Dhx15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人。
抗菌防御
潘氏细胞
α-防御素
抗菌肽
RNA解旋酶
结肠癌(CRC)
Nature子刊:揭示TGF-β促进结肠癌发生的机制
IL-22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双重功能,短期产生的IL-22保护机体免受遗传毒性应激,而不受控制的IL-22促进肿瘤生长。TGF-β1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而Th17是IL-22的主要来源,但TGF-β信号对CD4 T细胞分泌IL-22的调控存在争议。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的文章,揭示了TGF-β通过诱导Th17细胞中AhR表达,促进IL-22+ IL-17A+ CD4 T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此外,TCR下游蛋白PI3K促进IL-22+ IL-17A+ T细胞的分化。
结肠癌(CRC)
TGF-β
辅助性T细胞17
白介素-22(IL-22)
药物代谢
细菌可将特定抗炎药转化为抗生素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抗炎药Tapinarof,可被某些细菌通过特定的酶转化为二聚体,具有抗生素功效。相应的,这类转化后的分子丧失了Tapinarof对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在人体微生物组中也鉴定出类似的细菌酶,或许会影响Tapinarof的治疗效果。
药物代谢
antibiotics
Photorhabdus
Inflammation
Microbiome
神经免疫
Cell:肠神经产生IL-18,强化肠屏障的抗感染免疫
肠黏膜屏障免疫,在维持共生菌群和抵抗肠道细菌感染方面,起关键作用。过去人们认为,这种作用主要由肠道免疫系统和肠上皮来介导,但近期研究指出,肠神经系统可能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神经能直接产生细胞因子IL-18,进而增加杯状细胞的抗菌肽表达,来强化肠道屏障对细菌入侵的抵抗能力,说明肠神经系统是抵御肠道致病菌的重要免疫介质。
神经免疫
neuroimmunology
Mucosal immunology
barrier immunity
homeostasis
脂肪肝
MKP5抑制食源性肝性脂肪变性及肝性脑病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MAPK磷酸酶5(MKP5)可通过抑制p38–ATF2及p38–PPARγ信号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性脂肪变性及肝性脑病中起到保护作用,对于阐释肝脏病变机制、开发新治疗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脂肪肝
肝性脂肪变性
肝性脑病
MAPK磷酸酶5(MKP5)
肾脏疾病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与肾脏疾病(综述)
肠道菌群可影响肠道以外的器官,包括肾脏。《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近期发表综述,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重点回顾了关于肠道菌群与肾脏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和肾结石)的研究进展,值得参考。
肾脏疾病
综述
肠道菌群
肾结石
高血压
CD4+ T细胞
Nature子刊:产生IL-10的CD4+ T细胞的异质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中分离出了一群IL-10+ Foxp3- CD4+ T细胞,并发现这类细胞在体内可进一步分为不同亚群,不同亚群表现出了分子及功能的异质性。鉴定出一群高表达各种共抑制受体的细胞,这群细胞有抗炎功能,且在IBD患者中比例降低。
IL-10
IBD
CD4+ 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Nature子刊:肠道共生菌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模型中阐释了特定肠道共生菌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该机制中,肠道菌群驱动Th17分化扩增,后者在骨髓中积累,提高了IL-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形成正反馈,加速疾病进展,用抗体阻断IL-17-嗜酸性粒细胞轴,延缓了模型小鼠的疾病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
肠道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IL-17
Th17细胞
炎性小体
Nature子刊:NLRP1通过减少产丁酸菌而恶化IBD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NLRP1炎性小体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其重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肠道中的产丁酸菌——梭菌目,以增加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加剧小鼠的结肠炎,而补充丁酸可抑制NLRP1介导的炎症恶化作用。同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炎症部位中,也可发现NLRP1的表达增加。
炎性小体
NLRP1炎性小体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Mohamed Abdel-Mohsen
哮喘
哮喘患者的痰液菌群变化
在研究哮喘与呼吸道菌群的关联时,常常受到个体之间的基础菌群差异的影响。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利用家庭研究控制个体之间的基础菌群差异,鉴定出了痰液菌群中与哮喘相关的分类群。
哮喘
唾液菌群
颗粒链菌属
16S ribosomal RNA
Asthma
宿主-菌群互作
Immunity:NLRP6对多样性高的菌群有影响
Nlrp6炎性小体到底能不能影响菌群?多项研究得出矛盾结论。为了辩明这一问题,本周Immunity[IF:22.845]背靠背发表了两篇letter,正反方各自陈述观点,焦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方法上。茶余饭后不妨围观一下牛人之间如何进行学术探讨(优雅的吵架)。另一篇见此(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59146283)
宿主-菌群互作
可重复性
实验设计
炎性小体
菌群多样性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mmunity:GPR183感应氧固醇,调控ILC3影响结肠炎
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能感应周围环境中的信号,参与肠道免疫。近期Immunity[IF:22.845]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ILC3表达的受体GPR183,能与胆固醇代谢物7α,25-OHC结合,从而调控结肠中的ILC3迁移、淋巴结构形成和炎症反应,影响IBD。GPR183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或有成为IBD新药物治疗靶点的潜力。
3型天然淋巴细胞
G蛋白偶联受体
氧固醇
结肠炎
EBI2
肠道生物地理学
CR:免疫因素通过影响病原体以改变宿主的菌群组成
这是Cell Reports[IF:8.282]发表的一项关于不同免疫基础的小鼠的肠道菌群如何建立的研究,值得专业人士好好看看。
肠道生物地理学
家族性传播
宿主-菌群互作
适应性免疫
Nlrp6
轮状病毒
Nature:抑制肠道轮状病毒感染的炎性小体
这是Nature新近发出的重量级研究论文,对NOD样受体(NLR)炎症小体抑制肠道轮状病毒感染的机制做了全面阐述,非常值得认真阅读。
轮状病毒
Nlrp9b炎性小体
细胞焦亡
鼠伤寒沙门氏菌
Cell子刊:共生细菌通过增强IFNγ的生成以缓解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
① 菌群通过竞争代谢产物、产生抑制性物质、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以抵抗病原体入侵,使宿主形成对病原体的定殖抗性;② 在小鼠模型中,肠道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受到菌群组成的调节;③ 从对沙门氏菌感染有抗性的小鼠中,获得可培养的肠道共生细菌,移植到对沙门氏菌感染敏感的小鼠体内,可减少沙门氏菌的组织定殖及其引起的疾病的严重性;④ 沙门氏菌的组织定殖减少,伴随着体重恢复及生存期延长,依赖于菌群诱导的IFNγ生成增加。
鼠伤寒沙门氏菌
右旋糖酐硫酸酯钠
CR:Caspase-1活化加剧DSS诱导的结肠炎
另一项宿主(小鼠)自身基因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结肠炎甚至肿瘤发生的研究,推荐阅读。
右旋糖酐硫酸酯钠
半胱氨酸蛋白酶-1
半胱氨酸蛋白酶-11
结肠炎
炎性小体
湿疹
Nature子刊:湿疹中的微生态学有何特点?
Nature Microbiology上关于过敏性皮肤炎患者皮肤微生态学的一篇简要介绍,值得一看,推荐给大家。
湿疹
生态学
Charitharth Vivek Lal
Charitharth Vivek Lal
微生物感染
Nature子刊:微生物感染如何促发自身免疫?
Nature Immunology上最新的关于微生物感染如何导致细胞凋亡,后诱导自身反应性Th17细胞的机制研究,推荐阅读。
微生物感染
自身免疫
细胞凋亡
Th17
Mohit Girotra
NLRP6炎症小体
Cell:菌群代谢产物调节炎症小体,塑造肠道微环境
这是2015年在Cell发表的经典文献,介绍牛磺酸、组胺、精胺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何通过调节NLRP6炎症小体以塑造肠道微环境,这是重要的菌群相关免疫学机制研究,特别推荐阅读!
NLRP6炎症小体
肠道微环境
代谢产物
抗菌肽
肠道抗病毒免疫
Science:调控肠道抗病毒先天免疫的受体
经典文献回顾,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受体(Nlrp)6在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调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个研究直接证明了Nlrp6在抗病毒免疫中的核心作用,非常值得一读,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很多肠道菌群与Nlrp6互作的文献,拭目以待吧。
Nlrp6
肠道抗病毒免疫
Simon Lax
Jack A Gilbert
适应性免疫
临床免疫学综述:免疫-菌群互作如何影响疾病与健康?
前面介绍过的耶鲁大学Noah W. Palm博士和同事写的综述,关注免疫和菌群的人可以看一看。
适应性免疫
IgA
T细胞
炎症
肠道菌群
结肠炎
免疫球蛋白A包衣可鉴定出炎症性肠病中引起结肠炎的细菌
① 基于流式细胞术与16S测序来表征免疫球蛋白A(IgA-SEQ)对肠道菌群的特异性包衣;② 该技术可鉴定出结肠炎小鼠肠道中引起结肠炎的细菌;③ 利用IgA-SEQ技术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厌氧培养,创建个性化的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培养集合,发现肠道菌群在高包衣的IgA 基础上进行选择,导致无菌小鼠对结肠炎的易感性增强;④ IgA包衣可优先识别驱动肠道疾病的炎性共生菌,有针对性地消除此类细菌,减少、逆转甚至阻止疾病发展。
IgA
结肠炎
IBD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Cell:癌症的原因可能是体内“熊熊菌火”?(综述)
① 肿瘤相关肠道菌或直接促进肿瘤生长,或通过免疫系统促进慢性炎症间接导致肿瘤发生;② 先天免疫中,肠道菌群失调持续激活NLR和TLR受体,促进炎症因子或信号通路异常响应促进肿瘤发生;③ 适应性免疫中,梭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诱导Treg细胞分泌IL-22BP和IL-10,控制Th17细胞产生适量IL-17 和 IL-22A促进组织再生;④ 而肠道菌群失调使Th17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失控导致肿瘤发生;⑤ 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干预措施,可能是未来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肠道菌群
炎症
肿瘤
Nissan Yissachar
Isaac M Chiu
结肠炎
Nature子刊:如何抑制NLRP6炎症小体活性预防炎症反应过度?
NLRP6炎症小体能调节肠道中炎症反应和机体抵抗微生物反应,但如何抑制NLRP6功能以免炎症反应多度对组织造成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显示,去泛素化酶Cyld可与NLRP6结合,去除其泛素化修饰,抑制NLRP6-ASC复合物形成,调控IL-18的成熟过程,抑制肠道中过度炎症反应。该发现或可为肠道炎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肠炎
NLRP6炎症小体
去泛素化
肠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