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碳水化合物
文章数:33篇
脂肪性肝病
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和来源与肝脏脂肪之间的关联
过量的能量摄入会导致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MASLD),但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肝脏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BMC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结果发现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类型和来源与肝脏脂肪有不同的相关性,这可能对预防MASLD很重要。全谷物中的非游离糖、纤维和淀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精制谷物中的游离糖和淀粉的作用则不太清楚。
脂肪性肝病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WHO最新指南:儿童和成人的碳水化合物推荐摄入量
7月13日,WHO组织了健康饮食指南和FAO-WHO健康饮食概念启动活动。WHO健康饮食指南提供了关于饮食的循证建议,包括关于微营养素和大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当代饮食的其他要素。WHO建议儿童和成人摄入碳水化合物应主要来自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其中成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400克蔬菜和水果,25克食物来源的天然膳食纤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时,应考虑制备方法和加工水平,并应符合WHO的其他宏营养素建议。
碳水化合物
WHO指南
其他
基础研究
推荐摄入量
人乳低聚糖
如何替代人乳低聚糖功能?NDC结构很重要(综述)
人乳低聚糖(HMO)的缺失是配方奶粉无法超越母乳功能一道“鸿沟”。近年来,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NDC),尤其是2'-FL、pAOS、GOS和FOS等少数分子被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中,认为其具有替代HMO的潜力。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其中的研究证据,认为化合物的结构是影响其功效最重要的原因,这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乳低聚糖
综述
配方奶粉
肠道屏障调节
碳水化合物
人肠道菌群
Nature子刊:碳水化合物的复杂性对菌群的影响
膳食纤维会影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动态,但我们对这些营养素如何塑造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和对扰动的反应缺乏详细和定量的理解。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碳水化合物的化学复杂性会影响菌群的生长,及其对入侵的抵抗力。这提示我们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化学复杂性对菌群竞争的定量影响,为饮食和菌群干预提供信息,调节菌群对入侵的抵抗。
人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
化学复杂性
碳水化合物
改善膳食碳水化合物质量有利于减肥
基于近1500名55-75岁的超重/肥胖以及具有代谢综合征的群体,通过饮食问卷和双能X线吸收法,研究碳水化合物质量指标(CQI)与肥胖分布的同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以及全谷物/总谷物摄入比值有利于多种肥胖指标降低。文章启示,改善膳食碳水化合物有利于降脂。
碳水化合物
降脂
碳水化合物
西安交大Nature子刊:多吃碳水化合物,或可降低抑郁风险?
抑郁症属于心理障碍疾病的一种,常表现为情绪长期低落,从闷闷不乐到绝望,还会出现厌世悲观的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饮食和抑郁症存在较大关联,其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抑郁症的关联尚存在较大争议,仍需探究。近日,西安交大杨铁林、郭燕及团队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最新研究,利用40多万人的遗传信息探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抑郁症的影响,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了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发现增加饮食中相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通过BMI调节抑郁风险。总之,该研究为未来为利用饮食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碳水化合物
抑郁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
调整膳食或可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改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大幅减少单糖,可改善pH值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这项结果或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规治疗和膳食管理提供可行的临床建议。
胃食管反流病
碳水化合物
单糖
碳水化合物
南方医院:中国人预防糖尿病,碳水化合物该吃多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的秦先辉团队在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16260名中国受试者进行近10年的随访后发现,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与糖尿病风险呈U型关联,供能比为49-56%时的糖尿病风险最低。另外,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而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则与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
碳水化合物
研究论文
糖尿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碳水化合物
Nature子刊:低蛋白高碳水饮食改善代谢健康?碳水类型很重要!
减少蛋白摄入并用碳水化合物替代,在动物模型中可延长寿命并改善中年时期的代谢健康。然而,在人体中,减少蛋白摄入与较差的健康结局相关。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及可消化性可显著影响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小鼠的代谢健康的影响: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为等比例的果糖+葡萄糖时,可导致最差的代谢结局;而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为抗性淀粉时,低蛋白(10%)高碳水化合物(70%)饮食对代谢健康最有益。
碳水化合物
研究论文
代谢健康
膳食蛋白
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进食时间
哈尔滨医科大学:改善心血管健康,晚餐的碳水和蛋白该怎么吃?
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质量及来源均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宏量营养素进食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关联的研究较少。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韩天舒团队与李颖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晚餐时摄入更多的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与心绞痛及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相关,晚餐时摄入更多的动物蛋白与冠心病和心绞痛的风险增加相关,而晚餐时摄入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与中风的风险降低相关。
进食时间
研究论文
心血管疾病
宏量营养素
膳食蛋白
碳水化合物
浙江大学:多吃菌群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或能减少心血管代谢疾病
不易消化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菌群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MAC)的摄入与多种疾病风险降低相关。浙江大学的汪以真团队、王新霞团队及Mingliang Jin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45项RCT(近2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后发现,高摄入MAC可显著改善血糖、血脂、血压、BMI等多种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对26项荟萃分析结果的伞状综述表明,MAC为改善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最佳饮食干预措施。
碳水化合物
荟萃分析
菌群可用碳水化合物
2型糖尿病
心血管代谢风险
碳水化合物
南方医院:想要血压好,碳水化合物吃多吃少都不好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秦献辉团队在Hypertension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人群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50%至55%时的新发高血压风险最小。此外,该研究结果支持摄入高质量碳水化合物,以及用植物性产品替代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以预防高血压。
碳水化合物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血压
碳水化合物
摄入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或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万名中年受试者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后发现,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质量越高(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全谷物、固体碳水化合物,低升糖指数),全因死亡率越低。相比摄入碳水化合物质量最低的受试者,摄入碳水化合物质量最高的受试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30%。
碳水化合物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论文
全因死亡率
代谢疾病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影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表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基因的cg00574958 DNA甲基化位点与代谢性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有关。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诱导CPT1A甲基化而降低代谢性疾病风险,而脂肪摄入抑制CPT1A甲基化从而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代谢疾病
CPT1A
epigenetics
carbohydrate and fat intake
Obesity
膳食成分
湖南师范大学:饮食成分、菌群代谢物与人体健康(综述)
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生活在人类的肠道中,它们代谢饮食成分以获得营养和能量,同时产生代谢物。近期,Foods期刊发表了湖南师范大学尹佳与团队关于饮食成分、微生物代谢物与人类健康的综述。本文描述了一些食物成分是如何被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生的代谢产物与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并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一些饮食模式。
膳食成分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carbohydrates
Amino Acids
lipids
短链脂肪酸
不同碳水化合物经人肠道菌群体外发酵后的短链脂肪酸产生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范围综述,对17项研究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了29种碳水化合物经人肠道菌群体外发酵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水平,发现低聚半乳糖经发酵后产生的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最高,而猕猴桃纤维、聚葡萄糖及纤维素经发酵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水平最低。
短链脂肪酸
Batch fermentation
colon model
NDC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2型糖尿病
Nature Reviews:饮食干预+体育锻炼以防治2型糖尿病(综述)
前驱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可与肥胖同步发展。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通过饮食干预及体育锻炼以降低体重,从而缓解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2型糖尿病
综述
饮食
锻炼
减重干预
个性化饮食干预
通过饮食干预减肥,不应忽视遗传因素的影响
AMY1基因编码的唾液淀粉酶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来自Diabet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3万多名成年人进行了5.5-10年的随访,根据AMY1基因的SNP计算受试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发现唾液淀粉酶活性与肥胖风险的关联受到了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当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时,唾液淀粉酶活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而当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少时,两者则呈负相关。同时,文章还对一项为期2年、纳入了506名受试者的随机饮食干预试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似的结论。该研究提示,制定营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个体的遗传因素,以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
个性化饮食干预
前瞻性队列研究
饮食干预
肥胖
唾液淀粉酶
心血管疾病
BMJ: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中的近20万名受试者,进行了平均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其中,在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者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相关;而摄入更多的单不饱和脂肪、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及饱和脂肪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许多宏量营养素与健康结局的关联是非线性的,应在考虑现有摄入量的情况下进行制定饮食建议。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脂肪
碳水化合物
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
如何降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血糖影响?(综述)
文章综述了现有食物或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由此出发,文章指出了可以降低血糖的总的原则,并从食物、消费者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同时,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多为体外测试,尤其研究结果实际付诸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解决此类问题。
碳水化合物
血糖
糖尿病
淀粉消化率
饮食健康
Nature Reviews:健康饮食需重视碳水化合物质量
在讨论合理的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时,人们往往忽略碳水化合物的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回顾了Reynolds团队近期发表于《Lancet》的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97490276),强调健康饮食应重视碳水化合物质量和来源,在预防营养过剩的同时需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饮食健康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非传染性疾病
Tom Marrs
肠脑轴
Science:加工食品如何影响肠脑信号和食物选择
现代加工食品在给人们带来美味和便利的同时,可能促进了肥胖和代谢疾病。Science本周发表的观点文章,介绍了大脑感知食物营养和热量(如脂肪和糖)的肠脑轴信号机制,及其在强化食物选择行为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加工食品对这些信号传输的潜在影响和后果,值得参考。
肠脑轴
神经
营养
热量
糖
碳水化合物
BMJ: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增加减肥期间的能量消耗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164名超重/肥胖受试者中进行20周干预后发现,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增加能量消耗。
碳水化合物
减肥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能量消耗
代谢
一图读懂:哪些代谢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了一篇非常应景的短文,回顾了代谢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我们特意制作了一图读懂,对科学史和近百年来代谢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仔细看看。
代谢
carbohydrate
cholesterol
Metabolism
Nobel Prize
进食行为
Cell子刊:果蝇中,糖如何促进进食?
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丝氨酸蛋白酶同系物家族是果蝇大脑中的神经调质,其成员Scarface的表达或相关神经元活化,可使饱足的果蝇吃得更多,该作用依赖于食物中糖的存在,可能是调节享乐性进食的机制。
进食行为
feeding behavior
macronutrient
Scarface
hedonic control
食物选择
Cell子刊:为啥垃圾食品这么诱人?
Cell Metabolism本周上线一项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类食物中,人们更愿意为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买单,这种加强的奖赏效应与大脑中相关区域的神经回路有关。喜欢吃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是人类进化选择所保留下来的天性,要想减少长胖的诱惑,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眼不见为净~
食物选择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食物奖赏
fat
饱和脂肪酸
Lancet:健康膳食暂不能盖棺定论
① 欧洲和北美长期主张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用植物油以及符合碳水化合物(全谷物)来代替动物脂肪,但柳叶刀上Dehghan等的观点是,这些结论主要由强调性选择观察性和实验性研究所导致;② 他们用PURE数据回顾性分析发现,膳食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多/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动物蛋白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而碳水化合物则升高死亡率;③ 但本研究仍旧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释疑;④ 当前建议参考膳食推荐摄入量。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膳食摄入量
饱和脂肪酸
Lancet子刊:碳水化合物代替饱和脂肪摄入有“弊病”
① 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从而降低LDL来预防心血管病是营养学的老生常谈,后来又认识到饱和、单不饱和、低不饱和和反式脂肪酸之间的区别,着力于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② 但PURE研究得出如此结论: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好,饱和脂肪酸比碳水化合物更有利;③ 由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不同,该研究结合了不同收入、不同食物来源等进行了分析;④ 降低总脂肪酸摄入或用碳水化合物代替饱和脂肪摄入未必益于心血管健康。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心血管疾病
Hui Chen
碳水化合物
Lancet:多吃脂肪,少吃碳水化合物,可降低全因死亡率?
① 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纳入18个国家和135335例35-70岁受试者,随访中位数7.4年;② 共记录5796名受试者死亡、4784项心血管疾病事件;③ 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关;④ 总脂肪和各种脂肪摄入与全因死亡率风险下降相关,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中风风险下降相关,总脂肪及各类脂肪的摄入与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关。
碳水化合物
脂肪
中风
心血管疾病
全因死亡率
血脂
Lancet子刊:碳水化合物替代脂肪,对血脂有不利影响?
① 总脂肪、各类脂肪酸摄入与总/LDL/HDL胆固醇、ApoA1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HDL胆固醇、甘油三酯/HDL胆固醇、ApoB/ApoA1负相关;② 碳水化合物摄入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则相反;③ 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与高血压相关,蛋白质摄入与较低的血压相关;④ 用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与对血脂的影响最不利,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酸改善LDL和血压,但使HDL和甘油三酯恶化;⑤ 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事件间的关联可能通过ApoB/ApoA1介导。
血脂
血压
总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